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礼仪修养之我见

大学生礼仪修养之我见

大学生礼仪修养之我见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

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社交礼仪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社交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规范就是规矩、章法、条条框框,也就是说社交礼仪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告诉你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

社交礼仪比起法律、纪律,其约束力要弱得多,违反社交礼仪规范,只能让别人产生厌恶,别人不能对你进行制裁,为此,社交礼仪的约束要靠道德修养的自律。

第二,社交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尊重是社交礼仪的本质。

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社交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第三,社交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

没有它,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在这方面,它和法律、纪律共同起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目的,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非常重视社交礼仪规范建设。

第四,社交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

这是它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社交礼仪规范就不一定适用了。

综合来讲,人们从事社交活动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
1、交流信息也叫信息资源共享。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获取大量信息以供生计参考,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有限,直接获取一手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众多的信息大多是在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所获取来的。

比如,我们开车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其中有段路正在修路或发生交通事故而禁止通行,那么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信息的话,我们便会按原路线行进,在中途不得不改道而行,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朋友或亲戚或同事或者广播电视网络等社会媒体那里得知此消息后,我们便可提前修正去往的路线,少走冤枉路。

2、增进感情在社交上投入的时间将带来感情上的收获,如我们与亲戚朋友在一起休闲娱乐。

3、建立关系社交在很多情况下是建立诸如商业合作、感情姻缘等关系的纽带。

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记得要学会跟进关系,避免忘记。

日近日密,日疏日远。

4、充实自我丰富人生阅历和人性情感。

从个人的角度讲,礼仪是个人顺利进入社会的一把钥匙。

礼仪作为一种规范,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时必须遵循的一套行为规则,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指导,它告诉人们什么场合应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

而大学正是学生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时期,所以学习社交礼仪对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日常与今后生活中,电话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会如何打电话对我们大学生来说相当重要。

电话形象4要素:
1、通话的时机按照惯例,通话的最佳时间有二:一是双方预先约定的时间,二是对方方便的时间。

2、通话的内容基本原则:“以短为佳,宁短勿长”——“三分钟原则”
3、通话时的举止表现主要是指打电话时的神态、表情、动作等等。

应注意:首先,要微笑——微笑的声音可以通过电话传递给对方一种温馨愉悦之感。

打电话时,应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动作,采取正确站姿、坐姿。

不要边吃东西边打电话不要在通话时把话筒夹在脖子下头、不要抱着电话机随意走动。

不能对着话筒发出咳嗽的声音
4、电话公务电话公务管理应当完善
电话记录的6W要素:Who、Whom、What(来电内容)、Why、Where、When
其程序为:
1、拨打电话电话接通后,先说“您好”——确认拨打无误——得到明确答复后,自报家门。

报出自己要找的人——通话结束后,以“再见”结束通话。

2、接听电话——“铃响不过三”原则问候——“您好”——报公司名称、部门——报姓名(即自我介绍)——询问来电需要什么服务——认真倾听电话内容——通话结束后,以“再见”结束通话。

拨打电话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通话不要通过3分钟(计价时间)
1、没有重要事情节假日不要打;晚上休息9点后6点前不要打;注意时差问题;说好几点打就准时。

2、说完再见挂电话。

您还有什么事情吗友善平和,不要咄咄逼人。

3、语速适当放缓,声音不宜过高。

(您听的清楚吗掉线后,拨打者主动拨回去,说一声。

接听电话时应注意的问题:
铃响不过3声。

超过3声后,第一句就是“抱歉”。

谁先挂电话:都等对方挂地位高者先挂;上级、长辈、客人、(妻子)先挂;地位差不多,主叫拨打者先挂。

在现代职场,一个知礼懂礼的人,是值得交往,也是能够赢得尊重的人,而一个不知礼、不懂礼、不讲礼的人必定会遭到职场的淘汰。

所以,人人应该学礼仪、运用礼仪,在律己敬人中实现我们的愿望。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还有很多礼仪,比如握手礼仪,交谈礼仪,坐姿礼仪等等,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

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