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类专科各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信息管理方向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 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
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设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
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11常的面授辅导应若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
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教学要求中,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
“知道”即要一般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了解”即要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理解”即要非常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一、课程的基本结构本课程设五篇十四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篇计划与决策第三章计划第四章H标管理第五章预测第六章决策第三篇组织与人事第七章组织概述第八章组织结构第九章人员配备第四篇领导与激励第十章领导第十一章激励第五篇控制与协调第十二章控制的基础理论第十三章控制技术与方法第十四章协调二、学时分配比例本课程为5学分,课内学时为90,每年春季学期开设。
智定电视授课5学时,实验5学时,作业28 学时。
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序号|内容|课内学时|序号 |内容|课内学时1 |管理与管理学6 〔9 |人员配备|62 管理理论的 6 10 领导6形成与发展3计划611激励64目标管理___________ 612控制基础理论 _________ 65预测613控制技术与方法66决策_______________ 614协调_________________ 67组织概述___________ 615复习_________________ 68组织结构6合计90三、多种媒体的教材1、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
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
要求教材体系完:整,文字简洁, 概念准确,论证清楚,案例应用恰当,适合以自学为主的成人教育,体现电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辅助教材包括学习指导书和学习参考资料,它有三个主要功能:…指学习主教材的向导;二是连接主教材和录象教材的媒介;三是自学和复习的必要补充,它包括作业、案例分析、复习指导等。
教材形式可以采用分立型(即主教材和辅助教材分开编写),也可以采用合一型(即主教材和辅导教材合在一起编写)O2、录象教材3+2 (2节复习课)学时,它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深化和补充。
拟采用专题与案例讲授模式,以篇为单位,设有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作业讲评等,每篇各自独立,可分可合。
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到教学形式的形象、生动、直观、简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其他教学手段主要是期刊辅导,以帮助学生自学为目的,指出学习要求和重点内容,适当阐释难点问题,提供必要的练习思考题,如需要可以不定期地发布教学信息、作业等。
四、教学环节1、电视课这是广播电视大学的重要教学环节。
以精讲课程中重要知识点为主,并分析案例、归纳重点、学习方法提示等。
要求学生必须认真收看。
2、自学自学是学员重要的学习手段,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对象,学员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自学时间。
3、面授辅导面授辅导山地方电大老师担任,不少于27学时。
各地辅导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文字、音像教材, 熟悉掌握课程内容。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文字教材为依据,采用讲解重难点问题、分析典型案例、讲评作业等方式,并适当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作业作业是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建议不少于三次作业,文字教材和期刊上将提供必要的作业题,山辅导教师负责布置,学生认真完成,辅导教师进行讲评。
三、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第二节管理的职能及作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人事、激励、协调二、管理的作用第三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重点:管理的性质、管理的职能及管理的研究对象。
教学要求:1、知道管理的产生过程,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2、了解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管理的作用。
3、理解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理论的萌芽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四、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一、梅奥及霍桑试验二、人际关系学说三、行为科学理论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一、管理过程学派二、经验学派三、系统管理学派四、决策理论学派五、管理科学学派六、权变理论学派第五节现代管理新发展一、企业战略二、企业文化三、学习型组织四、企业再造教学至点: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1、知道古典管理理论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2、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论点,了解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的主要内涵,了解中国现代的管理思想。
3、理解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篇计划与决策第三章计划教学内容:第一节计划工作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一、计划工作的概念二、计划的基本特征第二节计划的种类一、按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分类二、按企业管理职能分类总体计划、部门计划(职能计划)三、按计划的内容分类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四、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第三节计划工作的程序—■、机会分析二、确定目标三、编制计划的前提四、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五、评价各种方案六、选择方案七、编制派生计划八、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第四节编制计划的方法一、滚动计划法二、网络计划技术法三、线性规划法教学重点:计划工作的程序及编制计划的方法。
教学要求:1、知道计划的目的及其种类。
2、了解计划工作的特征和程序。
3、理解并掌握编制计划的方法。
第四章目标管理教学内容:第一节目标的确立一、目标的含义二、目标的特征三、确定目标的原则第二节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一、目标管理的含义二、目标管理的产生三、目标管理的发展第三节目标管理的应用一、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二、H标管理理论的应用及评价教学重点: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教学要求:1、知道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2、了解目标的含义及性质,目标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第五章经济预测教学内容:第一节预测的含义及其类型一、预测的含义和作用预测、经济预测二、预测的类型第二节预测的程序与方法一、预测的程序二、预测的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三、选样预测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重点:预测的方法。
教学要求:1、知道预测的类型。
2、了解预测的含义及其基本步骤.3、理解并掌握预测的方法。
第六章决策教学内容:第一节决策的作用与原则一、决策的含义及作用二、决策的类型三、决策的原则第二节决策程序一、确定决策目标二、拟定备选方案三、评价备选方案四、选择方案五、实施方案第三节决策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特尔菲法、哥顿法和其他方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二)风险型决策方法(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教学重点:定性决策方法与定量决策方法。
教学要求:1、知道决策的作用与原则。
2、了解决策的含义,了解并掌握决策的基本程序。
3、理解并掌握决策的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
第三篇组织与人事第七章组织概述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的含义及作用一、组织的含义二、组织的作用第二节组织的类型及组织工作原则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二、组织工作原则教学重点:组织的类型及组织工作原则。
教学要求:1、知道组织的作用。
2、了解组织的含义及组织的类型。
3、理解组织的工作原则。
第八章组织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第二节组织结构形式一、.直线制组织结构二、职能制组织结构三、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四、控股型组织结构五、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六、矩阵制组织结构七、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第三节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一、管理幅度二、管理层次第四节集权与分权一、集权与分权二、授权三、部门的划分教学重点:几种主要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
教学要求:1、知道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与内容及部门划分的方法与特点。
2、了解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含义以其影响因素。
3、理解并掌握几种主要的组织结构形式以及合理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确定:理解分权与集权的性质及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划分原则。
第九章人员配备第一节人员配备概述一、人员配备的任务二、人员配备的程序三、人员配备的原则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一、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二、管理人员的来源三、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四、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一、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二、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三、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与方法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一、管理人员培训的作用二、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三、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教学重点: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考评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及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