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与肥胖课件
消化系统(影响消化和吸收)
影响能量平衡的重要因素——激素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胰岛素 雌激素(部分) 雄激素(部分)
糖皮质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Dept. of Pharmacology BBMC
甲状腺素的功能
1、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2、提高神经兴奋性; 3、促进生长发育。
灭活:在肝脏
酪氨酸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聚碘
综合作用: 促进脂肪的合成.
碳水化合物
脂肪
③② ①
脂肪酸
②
能量利用
绿色:促进 红色:抑制
蛋白质
①② ③
氨基酸
蛋白质代谢
1. 增加DNA的转录和mRNA的翻译; 2. 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 3. 抑制蛋白分解; 1-3 →蛋白增加 4. 抑制糖异生(氨基酸→葡萄糖)
综合作用: 增加蛋白质
④
碳水化合物
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管 消化腺
腹部分区
三部九区法:
用通过两侧肋弓最低点和两侧髂结节的两条水 平线水平线和通过左、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两条垂 直线把腹部分为九个区:左、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左、右腰区(左、右外侧区)和脐区,左、右髂区 和耻区(腹下区)。
腹部分区图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
1.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
③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原 肠激酶 胰蛋白酶
(+)
蛋白质
眎、胨
分别作用
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
蛋白质 共同作用多肽、氨基酸
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食物最全面、消化力最强的一种消化液。
二、胆汁
肝分泌胆汁 肝左、右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囊(贮存、浓缩)
胆囊管 胆总管
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
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1.成分
有机物 小肠腺
分泌入肠腔:肠致活酶(仅此一种)
上皮细胞:寡糖酶、肽酶
分泌液量大,含消化酶
3.作用:保护、消化、稀释作用。
四、小肠的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维持基础压力、位置和形状。
2.分节运动: 小肠特有,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舒缩运动。
意 义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化学性消化 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吸收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代喆
消瘦
正常
肥胖
概述
决定肥胖和消瘦的概念——能量平衡 能量过剩——肥胖 造成肥胖的病因 能量缺乏或丢失过多——消瘦 造成消瘦的病因
能量平衡
能量摄入
能量消耗/流失
能量摄入——摄食
下丘脑弓状核
胃肠道
脂肪组织
胰腺的胰岛
能量摄入——消化
能量摄入——能量的分布
葡萄糖
同时伴有下丘脑综合征(饮食,饮水, 体温,睡眠,智力)
摄食 消化 能量物质分布
基础代谢率 +
活动的消耗
间脑性肥胖(均匀性肥胖)
能量消耗/流失
能量摄入
同时伴有食欲,睡眠,血压, 性功能,尿崩症等
摄食 消化 能量物质分布
基础代谢率 +
活动的消耗
垂体性肥胖(向心性肥胖)
能量消耗/流失
能量摄入
同时伴有闭经,溢乳等
甲状腺激素的贮存、释放
腺泡细胞: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 甲状腺素(thyroxine,T4)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
Dept. of Pharmacology BBMC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1. Regulates growth of physical and mental.
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absorption):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
机盐和维生素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 1.机械性消化 2.化学性消化
口腔内消化(机械消化)
以机械消化为主
唾液主要由三对大 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
舌下腺
腮腺 导管 腮腺
咀嚼肌 颌下腺 导管 颌下腺
胃内消化(机械消化+化学消化)
基础代谢率 +
活动的消耗
肥胖型生殖无能症(均匀性肥胖)
能量消耗/流失
能量摄入
同时伴有生殖器官不发育,闭经, 不育等
摄食 消化 能量物质分布
基础代谢率 +
活动的消耗
双侧多囊卵巢综合症(均匀性肥胖)
能量消耗/流失
能量摄入
同时伴有性功能丧失,闭经, 不育等
摄食 消化 能量物质分布 胰岛素
基础代谢率 +
摄食 消化 能量物质分布
基础代谢率 +
活动的消耗
肾上腺性肥胖(向心性肥胖)
能量消耗/流失
能量摄入
同时伴有满月脸,水牛背 ,多血质貌等
摄食 消化 能量物质分布
基础代谢率 +
活动的消耗
甲状腺性肥胖(均匀性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能量消耗/流失
能量摄入
同时伴有颜面,下肢粘液性水肿等
摄食 消化 能量物质分布
摄食 消化 能量物质分布
基础代谢率 +
活动的消耗
引起消瘦的原因——内分泌代谢系统 (肾上腺功能减退症)
能量摄入
能量消耗/流失
• 伴皮肤,粘膜色素沉着,低血压
摄食 消化 能量物质分布 (恶心,呕吐,水和钠的丢失)
基础代谢率 +
活动的消耗
引起消瘦的原因——内分泌代谢系统 (腺功能减退症,Sheehan综合征)
氨基酸
脂肪
糖原合成
脂肪合成
蛋白质合成,能量供应
能量供应
能量消耗/流失——工作/活动/生命活动
基础代谢率 +
基础代谢率
活动消耗的能量
体脂的测量方法——身高+体重
男性:体重=[身高(cm)-80]×0.7 女性:体重=[身高(cm)-70]×0.6
简单算法:体重=身高(cm)-105
超过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 低于10%为消瘦
体脂的测量方法——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18.5 消瘦 18.5 – 23.9 正常 24 – 27.9 超重
≥28 肥胖
体脂的测量方法——其他
肱三头肌 皮褶厚度 男性 > 2.5cm:肥胖
女性 > 3cm:肥胖
腰围 男性≥90cm:肥胖 女性≥85cm:肥胖
影响能量平衡的两大系统 内分泌系统(影响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基础代 谢)
质
胰
肠腺
脂 肪
氨 基 酸
脂
甘 油
肪 酸
能量平衡
能量摄入
能量消耗/流失
摄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 消化(消化系统)
能量物质分布(内分泌系统)
基础代谢率(内分泌系统) +
活动的消耗(内分泌系统)
概述
能量平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能量过剩——肥胖 造成肥胖的病因 能量缺乏或丢失过多——消瘦 造成消瘦的病因
引起消瘦的原因——消化系统疾病 能量摄入
摄食 消化 能量物质分布
能量消耗/流失
基础代谢率
• 吞咽困难:口,咽及食管疾病 • 上腹部不适:胃,胆囊,胰腺疾病 • 上腹痛,呕血:溃疡,胃癌 • 下腹部不适:肠道疾病 • 伴腹泻:慢性肠炎,痢疾,肠结核,
短肠综合征,倾倒综合征
乳糖酶缺乏症等。
• 伴黄疸:肝,胆,胰腺疾病。
绿色:促进 红色:抑制
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④
氨基酸
④
蛋白
脂肪
糖原
②
脂肪酸
葡萄糖
③
①
糖原
绿色:促进 红色:抑制
影响能量平衡的主要激素——胰岛素
糖原合成↑
脂肪合成↑
蛋白质合成↑
影响能量平衡的两大系统 内分泌系统(影响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基础代 谢)
消化系统(影响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对摄入的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为机体的新城代谢提供所需 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胃的运动: • 容受性舒张 • 紧张性收缩 • 蠕动
小肠内消化(机械消化+化学消化) 一、胰液
胰液的分泌←胰 腺
➢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1.碳酸氢盐:中和胃酸,防止肠黏膜受酸侵蚀;
提供适宜的pH环境(PH7.8-8.4 )。
2.消化酶∶
①胰淀粉酶:淀粉 胰淀粉酶 麦芽糖 、葡萄糖
②胰脂肪酶:脂肪 胰脂肪酶 脂肪酸+甘油+甘油一酯 (辅脂酶)
甲亢 → HR↑、 BP↑、 震颤、情绪激动等
Dept. of Pharmacology BBMC
影响能量平衡的主要激素——甲状腺激素
线粒体活性↑ ATP ↑,产热↑
糖原分解↑
脂肪分解↑
蛋白质分解↑
影响能量平衡的主要激素——糖皮质激素
球状带 束状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等
能量摄入
能量消耗/流失
• 伴皮肤,粘膜色素沉着,低血压
摄食 消化 能量物质分布 (恶心,呕吐,水和钠的丢失)
肥胖的类型(病因)
原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
肥胖的类型(病因)
普遍型肥胖(均匀性肥胖) 腹型肥胖(向心性肥胖,内脏型肥胖,男性型肥胖) 臀型肥胖(非向心性肥胖,女性型肥胖)
概述
能量平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能量过剩——肥胖 造成肥胖的病因 能量缺乏或丢失过多——消瘦 造成消瘦的病因
活动的消耗
概述
能量平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能量过剩——肥胖 造成肥胖的病因 能量缺乏或丢失过多——消瘦 造成消瘦的病因
消瘦的病因
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吞咽困难,进食减少) 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障碍 营养物质利用障碍 营养物质消耗增加 减肥 体质性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