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策常识的习题第一课 民族平等政策1、什么是民族平等?我国的民族平等有哪些特征?答:民族平等: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民族不论大小,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
特征是: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性,权利的彻底性、权利的完整性、权利义务的一致性等特征。
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与更多保护;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
3、为什么说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答: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民族平等又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因为,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论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证人民安居乐业,还是早日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发展目标,都需要全体国民的和谐相处。
这种和谐实际上又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和谐,当然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
4、国家为什么强调发达地区应当继续做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这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哪个方面。
答:为了使少数民族人民尽快改变经济落后状态,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这体现了党和国家民族平等政策中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
5、国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权利平等?答:①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起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享有平等权利。
②少主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民族平等。
④努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⑤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⑥落实民族平等政策⑦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地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等。
第二课民族团结政策1、民族团结的含义:答: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友好合作、和谐相处。
2、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是什么?答:①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②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
③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3、为什么说:“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使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使各族人民之祸”或为什么要维护民族统一和民族团结?答:①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②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即使公民的义务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维护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
⑤各民族团结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
4、国家为维护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活动;妥善处置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
5、在维护民族团结的过程中你应该怎么做?答: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之事,向各族人民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
在学校生活中,帮助关心少数民族同学,并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6、三个离不开指什么?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第三课民族区域自制政策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答: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答:①实践阶段②确立阶段③发展阶段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①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②设立自治机关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必备条件。
③行使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它又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自主权。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有哪些?答:立法权、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权、经济发展权、财政权、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权、发展教育和民族文化权。
5、实行民族区域制度有哪些优越性?答:①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的权利,极大的提高了个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②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各民族的繁荣。
③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少数民族各方面的优势④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第四课少数民族干部政策1、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是什么?答:要积极培养具备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2、国家培养和选拔少数名族干部的具体政策包括什么?答:①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人,主要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
②普遍且大量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在培养途径上,国家采取了创办民族院校或在普通高校创办民族班,挂职锻炼,军队培养和在实际工作中帮助成长等办法,培养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干部3、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是什么?答:①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有利于振兴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②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③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区域自治制度。
④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政治局面。
4、为什么要大力培养得力的少数民族干部?答:①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②少数民族干部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③少数民族干部能更好的体察本民族群众的感情和疾苦,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④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其他民族干部所不能代替的第五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1、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答:①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帮助相结合的原则②组织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加强横向经济联系的方针③坚持因地制宜与优先照顾的政策2、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①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是消除各民族间发展上的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根本途径②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有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③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基本保证。
④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中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点和归宿。
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3、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答:①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办学活力;②加快“两基”步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③进一步增强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④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⑤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教育的支援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⑥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⑦积极推进民族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⑧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德育工作。
4、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答:①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卫生队伍建设;②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和妇幼卫生工作③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基层卫生组建建设;④大力扶持发展民族医药事业⑤搞好对口支援工作,把帮助培养当地的卫生技术人员摆在首位;⑥为民族卫生工作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5、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1)抓住机遇,加快中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2)采取措施,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3)做好重点文化工程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全面发展(4)繁荣少数民族文艺创作,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5)大力培养人才,加强民族地区文化队伍建设(6)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扶持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7)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
第六课民族语言文字政策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如何?答:在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满族同汉族使用统一的汉语,有53个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有文字的民族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
我国不同民族之间互通语言的情况十分普遍。
党和国家一贯坚持尊重各民族语言问题,坚持实行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的政策。
2、、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有哪些?答:①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时,使用当地民族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③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公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语言文字为主;④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⑤帮助少数民族发展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课本,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
⑥各民族互相尊重对方的语言文字⑦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工作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使用两种以上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应给予奖励⑧逐步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3.为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的措施有哪些?答:①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义务教育法、通用语言文字法、扫盲条例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等等,都对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
②设立专门的机构:中央和有关的民族地区都建立了民族语文工作机构,还建立了跨省区的民族语文工作协作机构,指导和管理民族语文工作。
③为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创造条件,重视发展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化、教育、科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④尊重并重视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帮助他们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行使法律权利。
第七课民族风俗习惯政策1、民族风俗习惯的含义?答:它是指人们在饮食、衣着、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俗、命名、居住和生产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喜好、风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
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各民族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一个民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2、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特征:稳定性、群众性、民族性、区域性。
3、如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答:(1)认识到民族风俗习惯不是少数人或个别人的小事情,而是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性和民族性的大问题。
(2)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要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