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矛盾分析

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矛盾分析

大学生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问题分析
摘要:人在自我塑造中需要追求人生理想,人没有理想就会成为没有灵魂的庸人。

然而现实生活中理想的实现总不是那么顺利,成功路上总会有些磕磕碰碰,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性是绝对存在相对统一的。

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现实。

所以要实现人生理想,就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创造理想向现实转变的条件。

关键词:斗争性同一性矛盾分析法村官大学生
正文: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一是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二是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不等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

理想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可能性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也来源于现实。

一句话,“理想只能是现实的某种反映。

”三是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

但理想毕竟不是现实。

一、矛盾的斗争性
年年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怀着满腔的抱负与远大的理想走向社会。

然而等待着这些“高学历”的则大多是严峻的就业形势,竞争压力。

大学生“就业的冬天”一年胜一年寒冷。

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在此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

残酷的“僧多粥少”的现实正制约着许多大学生人生理想的实现路径,于是,许多大学生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寻找新的理想,从而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潮流。

李大钊曾指出:“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理想的实现是艰巨的。

这种现象正是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一种表现: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于是,尽管矛盾很多,困难不少,大学生“就业的冬天”也已经喊了好几年,可是年年“冬天”年年“过”,和煦的春天不是依旧会来吗?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在经历了痛苦的选择,在选择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岗位。

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

很多的理想在现实中破灭,很多的理想在现实中建立。

总是希望在自己的理想中寻找一个自己的精神图腾,去尽情的释怀自己的感情,图腾的作用就是给我们强大的力量去指引我们前进,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残酷的足以将我们那种精神层次的图腾彻底摧毁,毕竟那些精神层次的东西都是虚幻的,两者巨大的差异,就犹如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天堑,我们站在现实的下面去仰望理想的天空,总是会彷徨,迷茫。

这就是追逐理想的过程,我们必须去经历这些。

不要被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将我们打倒,那样我们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理想的天堂,只能在现实的地狱中徘徊。

不要总去想理想的好,不要总去想现实中的坏,而要坦然地面对。

二、矛盾的同一性
近年来,各种新型就业分流形式应运而生。

现实也在为大学生理想的实现创造条件。

村官、支教就是近年衍生的新兴词。

城市就业激烈竞争,而农村却恰恰相反,严重缺乏有能力、有知识、有冲劲的年轻人才,尤其是知识学历高、致富能力强、专业本领过硬并且适应农村发展的实干型复合人才,而且农村本身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和发展潜力,再加上国家政策逐步向农村倾斜,必将激励大学毕业生关心农村建设、献身农村发展,为发挥特长、实现自身价值提供无限的舞台。

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去比较先进的思想和观念,尤其是市场经济的思想。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深入,市场经济制度日益完善,与城市相比,农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

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正好可以将市场经济的意识带到农村,让农民也用市场经济思维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大学生毕业后回家乡当村官,是近年来新兴的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大学生学识丰富,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有冲劲和闯劲,对于新事物接受能力强,而且能言善辩,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充满信心和激情,工作起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确实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可贵精神。

因此,大学生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当村官在一定时期内应能对家乡建设作出一番改变。

可是,就现状而言,现实现大学生毕业后回家乡当村官的愿望离现实似乎还很遥远,理想和现实产生了矛盾。

究其原因,我认为一下几点:
第一,国家对于村官的任用和管理体制不完善。

村官(村委书记,村长之类)是最基层的管理干部,直接对村委会所属镇政府负责,而村官不是政府人员,不属于公务员之列,说难听点就是政府聘用的临时工,村官实际上并无行政权力,因此村官在进行管理活动时,大多数是靠在村里所树立的威信和一些强硬粗暴的手段——这实际上是利用的村民对体制的无知。

就此而言,村官这一职位对于许多人都缺乏吸引力。

第二,如上述所言,村官开展工作面临许多困难,这些困难既有主观因素,更是客观因素所造成的。

农村的人大多数只顾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急于见到成效,因此一些有利长远和集体利益的工作往往难以开展实施。

这也是村官难做的原因。

第三,这个原因比较现实,就是待遇问题。

据我了解,一个村官一个月的工资大概是五、六百元,这在于农村也仅够基本的生活,这与在珠江三角洲随便找份工作也能混个一个月能拿一千几百的现实相差太远了。

以上原因不一而足,但也足以说明现实问题。

当然,事在人为,大学生回家乡当村官不会总是理想,只要有改变就能带来变化,就能让理想实现。

理想的实现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实现理想的条件。

我认为,这些条件包括:
第一,改革村官任用体制。

经过严格的考核录用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官,以一定任期为限,根据其政绩转为政府正式人员或给予其撤换。

第二,改善村官待遇。

给予大学毕业生村官给予当地公务员的待遇和相关补助。

第三,改变村官工作制度。

村官要按正常的工作日和工作时开展工作,完善村民对村官的监督体制,改变村民对村官的原有观念,树立能力威信而不是人情威信。

毛主席说过:“多少事,向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时不我待,生于斯长于斯的多少代人都盼望着有那么一天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无休无止的奋斗了那么多代人,现实呢?现在到了是80后唱主流的年代了,村里的大学生也逐年增多,也就意味着农村有了盼头。

鲜活的事例、就业的趋势正是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表现: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件。

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往往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引起思
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对理想问题还存在着一些片面的模糊的看法,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因此,正确看待这种矛盾是很必要的。

首先,要保持对理想的坚定信念。

一旦我们选择了正确的理想,就要坚定不移、执著追求,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要从理想中吸取精神力量,净化自己的心灵,有一股奋斗、进取的热情,成为生活的强者。

其次,要脚踏实地,勤奋实践。

勤奋实践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由于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并不是一致的,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达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经历各种曲折复杂的斗争,因而只有意志坚定,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这些名言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也是我们大学生实现理想的座右铭。

再次,要立足本职,多干实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曾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实现理想的基点,是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不把理想落实到自己的学习、训练、生活、战备上,理想就变成了脱离实际、不着边际的大话或空话。

可见,立足本职是主人翁精神的体现。

综上,由大学生就业及伟大学者的事例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性是绝对存在,相对统一的。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掌握矛盾分析法,用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看问题: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

理想离开了现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又不脱离现实。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校园文化:当代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青年研究》1995年04期
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评价分析《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02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