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读后感
五里墩学校韩玉文
教育是心灵之间的交流。
在读完了《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这本书后,师生关系这一章节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它主要讲述了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教育的关系,师生关系式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灵魂,师生关系式多种关系的综合体,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对话的,沟通的关系。
所以,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师生关系,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的好坏、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布尔贝曾说过:“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
”美国著名家夏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都把“师生关系”提到办学水平的高度来认识。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质量,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和谐能促进教育质量的大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加强师生关系呢?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
作为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还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并利用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所以教师应该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其次,要加强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只有在学生各种心理过程及其品质的积极参与下才能获得良好的心理教育,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重要的一方面;第三,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
要关心爱护中差生,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注意方式,要经常
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要走进学生的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也可以通过家访来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
”和谐产生美,从古至今,无论东西方,从教育的角度都可以归结出这样的理念: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它深刻地表明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在老师的面前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语言上的沟通则是心灵上沟通的前提。
确实,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听其教”。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
它像一根纽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教师应是一位指导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儿童的心理活动和他们的身体发展,基于这一点,我把教师的名称改为指导者;教师也应是一位观察者,他必须以科学家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儿童,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两个最活跃的因素,而师生关系的多样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同样的教育条件,相同的教育对象,不同教育环境,可以形成不同的师生关系,不同的教育效果。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这样的理念: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而不是依附的。
师生的平等意味着尊
重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看成有独立人格的人。
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展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很强的理论意义。
从教师角度而言,应当更新观念,做到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平等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定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大幅提高。
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教师要欣赏学生,更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发现他内在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同时,还要善于包容学生的缺点。
学生也要欣赏老师,它不是盲目地服从,也不是口服心不服,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
相互欣赏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拉近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通过读书学习,我深切地领悟到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而“平等、民主、对话、沟通”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同时,新课程实施与教学的改革迫切的需要我们建立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拉近与学生心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心服口服,发自内心的认可,从而达到相互欣赏的师生关系,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201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