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管理规定

模具管理规定

3.2.3。3.在产品样件检测及模具验收合格之前,供应商必须且有义务免费满足我司试模需求,所需物料由我司提供。
3.2.3.4。 供应商在通过初验收后,向我司PE部门提请终验收,批准后按要求将所承制模具送到我司指定场所。
3。2。3.5。PE部门接到供应商的终验收申请后,应做好验收准备工作。如所需验收模具在两个产品件或十副以内,则由项目负责人于两个工作日内汇总试模清单、明确试模时间节点,交生产部编制试模计划;如超过两个产品件或十副模具以上,PE部门应于两个工作日内编制《模具验收推进计划》,批准后下发相关部门执行。一个项目从供应商将模具移交至我司后必须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试模工作.
3.2。4。2。合格模具入库由模具管理员办理编号和储位标记,模具按储位标记成套上架,并配该模具尾件,模具管理员保存好该模具的有关资料并进行备案。
3.2.4.3.模具放置的位置有模具架(大模具架、立体模具架),模具架上放置合格模具,模具维修点放置待维修和待试模具。
3。2.4.4。模具管理员负责模具的收发工作及模具进出台账的建立。
3。2。3.8.终验收合格的模具经过小批量生产达到5000件以上(或半年),模具状态稳定,产品尺寸符合要求方可进行终验收。模具终验收后售后服务时间为一年。
3。2.3.9.对于每种工件,我司原则上免费提供30件以内的物料给供应商进行模具调试,并免费提供试模设备一次,超出次数后,所用设备按规定收费,供应商需要的料片超过30片,则收取材料费。根据产品开发需要,部分模具需多次使用我司设备的,可在合同中另行约定。
3。2。1.2。复制的模具需填写《工装制作申请单》,报批后方可执行。
3。2。1.3。改善、整改所需制作的模具依据为《模具整改计划》。
3。2。1。4.复制的模具由技术质量部提供设计图纸,提出复制模具的部门编制推进计划并跟踪落实。
3.2.1.5。所有模具均需由技术质量部、采购部、生产部评审确定是自制或委外制作.
3.2。4.5。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因操作不当而造成损坏,生产部应按相关规定加以考核;如鉴定属于模具设计或制造缺陷,由模具制造单位承担维修费用。
3.2.5。模具清洁、保养和维修:
3.2。5。1.模具使用车间负责模具清洁及相关润滑工作(主要是导柱、导套),清理废料盒中的废料。
3.2.5.2。设备部负责模具的全面保养工作,监督车间模具清洁,根据工装管理员制定的月度保养计划对模具实施保养。
3。2.8.4。模具返回公司时,由模具管理员确认模具数量、名称、工序,并按模具验收流程执行.
3。2。8。5。模具管理员对维修模具进行适时跟踪和备案,督促技术部门按照模具维修的时间节点回公司,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4.考核:
4。1。对模具使用车间的考核:
4.1.1.需维修的模具送至模具维修点后未填写《设备及模具维修单》或未提供尾件,按20元/次考核责任人。
3。2。3。6。终验收合格的模具,PE部门需通知模具供应商移交模具相关的技术资料,交PE部门。
3。2.3.7。PE部门负责召集相关部门对外协模具进行联合验收.各部门验收的重点如下:a、技术依据《合同》和《技术协议》以及供应商提供的图纸资料进行模具验收,技术人员主要验收模具的结构(包括模具标牌信息的准确)、工艺可行性、模具的材料利用率;b、质量根据技术要求、检具、一致性对冲压件进行综合判定并提交报告至技术审批(关键尺寸质量应按图纸进行标注);c、设备部对模具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便于维修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并根据经验对模具进行验收;d、车间从模具是否适合我司设备生产,是否方便操作,操作安全性等方面对模具进行验收.生产部工装模具管理员将车间的意见汇总后交PE部门.各部门在验收结束三个工作日内必须提交模具验收单。
2
需求部门
提报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评审。
评审记录
3
技术质量部
采购部
技术质量部根据所需加工模具的难以程度确定外协加工。
4
总经理
提出申请部门将评审通过的外协模具报总经理批准。
3.2。6。模具报废:
3.2。6。1。模具报废由设备部人员填写《模具报废申请单》,办理相关报废手续。
3。2.6.2。由于人为原因造成模具报废由生产部责令车间追溯相关责任人。
3.2.7.模具领用:
3。2。7.1。模具领用应由模具使用者登记领取。附《模具领用登记表》。
3。2。7。2.模具归还前模具管理员需检查模具使用情况及生产记录.应对模具的完好负责.发现需要维修的模具,提出修理申请,报模具维修班进行修理。
4.3.3。模具维修后长时间放在模具班现场,达2天以上的,每超期1天考核模具班班长20元。
4。4.对其它责任部门的考核:
4.4。1.未通过模具管理人员,把模具直接带出公司,考核责任人100-200元/次。
4。4.2。委外维修的模具没有按确定的时间节点返回。未影响生产和交付的,考核技术质量部(技术)100元/次。影响生产和交付按《生产计划管理规定》进行考核。
4。1.6.未按试模计划安排试模而影响新产品开发进度和交付的,按50—200元/次考核生产部。
4.2。对模具管理员的考核:
4.2。1。 模具保养记录统计不全面,按20-50元/次考核。
4.2.2。 模具标牌和储位信息不准确,按20-50元/次考核.
4。2.3.模具架和模具车及周边地面卫生不干净,按20—50元/次考核。
4.4。3.模具出现问题需供应商维修的,技术质量部(技术)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延误模具维修时间而影响生产和交付的,《生产计划管理规定》进行考核.
4.4.4.模具验收程序不规范,造成问题模具通过验收,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对责任人予以照价赔偿。
4.4。5.对于模具验收前没有完成产品图绘制和编制冲压工艺的,考核技术质量部(技术)20元/次.
3.2。7。3。模具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归位上架,尾件随同模具一并上架。
3。2.8. 模具进出公司的管理:
3。2。8。1。模具管理员负责进出公司模具的登记和接收,负责到公司模具的指定存放和保管。
3。2。8。2.模具出现工艺技术问题时,由技术质量部和供应商进行对接。
3。2.8。3。模具出公司必须通过模具管理员办理相关手续。模具管理员对出公司维修的模具进行登记和备案,开具出厂证明。
1.目的:
为了对工装、模具的采购、制造、验收、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进行有效管控,确保模具的开发质量和在生产过程中的完好性,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工装、模具全生命周期管理.
3.内容:
3。1。工作职责:
3.1.1。PE部门:负责组织新开发产品模具的制作,负责技术协议的签订,组织模具的结构评审,监控开模进度,组织模具的验收并监督合同的有效履行。
4。2.4。模具保养不到位,造成模具内腔锈蚀或有杂质,按50-100元/次考核。
4。2。5.没有按照月度保养计划保养模具,按50-200元/次考核。
4.3。对模具维修班的考核:
4。3。1。维修人员不及时对模具进行维修,影响生产和交付,考核责任人50—200元/次。
4。3.2。 模具维修后未在第一时间通知车间,影响生产和交付,考核责任人20-50元/次.
4.1.2.模具使用完毕后不清洁,废料盒没有清理,模具部件不完整,考核责任人10—50元/付。
4。1.3.模具没有及时归位,或把模具放在地上,考核责任人10—50元/付。
4.1.4.归还模具时未放置尾件或尾件放置错误,考核责任人10-50元/次。
4.1.5。模具安装或使用不当造成模具损坏,考核责任人50-100元/次,并按损失价值的至少50%予以赔偿。车间管理人员另外承担10—20%的管理责任。
3。2.3。13.模具的验收合格时间必须符合《模具合同》规定的交模时间,对于延期情况必须依照相关条款进行追溯。
3.2。3。14.采购部根据模具《验收报告单》按程序办理结算手续。
3。2。3.15。生产部工装管理员将验收合格的模具上架,编入公司模具台账中.
3.2。4.模具保管使用:
3。2。4.1。自制模具未验收前由加工部门保管,外协模具未验收前PE部门接收和保管.
采购部
生产部
技术质量部根据所需加工模具的难以程度确定自制。
4
总经理
提出申请部门将评审通过的自制模具报总经理批准。
《设备工装需求申请单》
5
需求部门
提报部门制定模具加工推进计划
6
生产部
模具加工单位申报原材料采购计划报总经理批准。
《设备工装需求申请单》
7
生产部
按技术质量部提供的加工图纸进行模具制作。
模具图纸
3.2.5。3。生产过程中模具需要维修,由生产部操作者将模具送至模具待修点,填写《设备及模具维修单》并提供产品尾件.模具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修复合格后交付车间使用.维修人员在《设备及模具维修单》上填写维修内容以及采取的措施,修复该模具的时间节点并签字。
3。2.5.4。模具需要大修时须经生产部和PE部门共同确认后,交由模具供应商维修。
4.4.6。模具验收未在规定时间提交验收意见,考核责任部门50—100元/次(100—200).
5.流程图:【附件一】
自制模具管理流程
序号
流程
权责部门
/人
作业要求
参考文件/
使用表单
1
需求部门
提报部门提出申请。
《新产品开发建议书》
《设备工装需求申请单》
2
需求部门
提报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评审.
评审记录
3
技术质量部
8
技术质量部
生产部
对模具进行初步验收,确定是否安排试模。
9
技术质量部
生产部
采购部
按图纸要求对模具进行试制和验收。
《验收报告单》
10
生产部
验收合格的模具交工装管理员入账和上架。
《模具台账》
【附件二】
外协模具管理流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