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融资租赁在中国

融资租赁在中国

天津成为金融改革特区后,有 一些企业在天津设立融资租赁公 司,目的是要得到一些政策和税收 方面的好处。实际业务总部设在天 津的并不多,大都在北京和上海两 地设立业务总部。福建这几年融资 租赁公司增设速度也比较快,似乎 他们更懂得融资租赁给地方经济带 来的好处。其他一些东、中部省份 也逐渐实现零的突破。西藏、内蒙 古、贵州、河南、黑龙江、吉林等 北部、中西部经济稍落后的省份, 目前仍存在着空白。
二、融资租赁 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融资租赁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 初,几乎和改革开放同时成长。在 过去近30年中,与其同期发展或者 是后期发展的信托、证券、保险 业都发展得非常成熟,规模和知 名度要远高于融资租赁。但在中
国,融资租赁依然处于幼稚阶段。 只不过这几年在媒体上的曝光率逐 步增加,好像是个新生事物似的。 这是为什么呢?
虽然这有实事求是的成分,但 融资租赁和租赁毕竟不是同一种交 易,把融资租赁当作租赁案判,显 然有极不合理的成分。不保护债权 人利益的地区,是不可能把融资租 赁(资金)引入该地区促进地方经 济发展。当时的人们并不考虑这个 后果。
虽然融资租赁起源于美国,但
中国的融资租赁是从日本引进的, 其经营方式与经营理念和原始的融 资租赁有很多不同之处。因为日 本的金融机构投资中国租赁业的 数量最多、经营规模最大,因此 他们也成为受害最多、最深的外
遗憾的是,不管怎么变,大部 分租赁公司把租赁当信贷业务做的 做法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给中小 型企业做融资租赁项目的还仅在少 数产业和企业。
三、融资租赁公司分布情况
一般人认为融资租赁公司的分 布是按照地域划分的。这种划分本 身没有错,但对于潜在的承租人来 说,他们更关心的是租赁公司专业 性质的划分、服务方式的划分。因 为这样才是能否解决他们实际需求 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融资租赁就可以把资金 “借贷”给信用不足的承租人?其 实在整个交易中,租赁公司并没有 把资金“借贷”给承租人,而是以 融物的方式达到承租人融资的目
的。在租赁期间,出租人始终在拥 有债权的同时还拥有物权,因此降 低了对承租人信用的过度要求,使 人看起来似乎比银行信贷操作更容 易。表面上看,融资租赁的申请条 件似乎没有银行那么苛刻,但租赁 公司对潜在的承租企业要求一点都 没有放松,只不过不全是加载到客 户信用上,而是很大一部分加载到 对物的控制和处置上。
融资租赁起源于美国
方投资人。 为此,日本出资聘请世界银行
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请来世界顶 级租赁专家阿曼伯先生给中国政府 提供所谓的“技术援助”。实际上 就是告诉中国的司法部门,融资租 赁和租赁不是一个司法概念,它需 要有“四大支柱”(法律、监管、 会计准则、税收)的政策环境才能 生存和发展。
援助的结果是:1996年最高人 民法院在还没有融资租赁立法的情 况下,率先出台了《关于审理融 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 规定》(这是中国司法界唯一先有 司法解释,后有司法文件的特殊案 例),解决了融资租赁判案中存在
其实在哪里注册公司不重要, 在哪里设立业务总部才是最重要 的。因此有些公司在北京和上海同 时设立业务总部,按南北分片开展 全国范围的融资租赁业务。他们做 的是全国的业务。
对于租赁公司来说,一般都喜 欢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融资租赁业 务。因为这些地区的人们对自己的 信用比较看重,租赁项目的质量
万方数据
本期专题
所有权才转给承租人。相当于“分 期付款,约定产权转移”的交易, 但本身带有孳息功能,很接近贷款 方式。
这种交易方式看起来简单,其 实内在过程是很复杂的,涉及到多 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属于边缘产 业。租赁公司本身不一定是金融机
构,但从事的工作性质是为金融机 构服务的机构。租赁资产是否属于 金融资产还要看产品的结构,不是 带有利息的资产就是金融资产,还 应具备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 金融属性,才可称其为金融资产。
当时的“外资企业”主要是国 外的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他们进 入中国的目的是要消化过多的“闲 散资金”,想方设法地渗入中国的 金融体系,因此把融资租赁当作变 相贷款来做。1986年,我国实行第 一次金融改革后,允许国内银行参 股融资租赁公司,大家也都把融资 租赁当做变相贷款来做,乃至到现 在依然很多人都把融资租赁当贷款 来理解,有些租赁公司依然把租赁 当贷款来做。
上海和广州。因此,在北京和上海 设立融资租赁公司比较多,其主要 原因是为了融资方面的便利。
有意思的是,广州的融资租赁 公司并不多,因为这个阵地被香港 的租赁公司给占领了。中国内地的 改革开放,因为人工成本低,使得 香港工业企业大都转移到内地的广 东,他们的融资租赁公司业务也随 之转移到广东。粤港之间由于人 文之间的融合和市场意识的相似, 导致其他地区的租赁公司难以进入 这个地区。
按照地域划分,中国的融资租 赁公司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区:北京 和上海。这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的政 府对融资租赁的认识要充分一些, 市场意识比别的地方要强一些,对 租赁的支持要多一些,行业信息和 租赁技术要高深一些,租赁公司的 经营环境比其他地方要好一些。
融资租赁是资金密集性产业, 在中国资金最多的地方就是北京、
四、我国政府对融资租赁的 相关政策法规
中国的融资租赁业很长时间没 有发展起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 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尤其是1996 年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条文可以约 束这个行业的规范经营。受地方保 护主义的影响,当出现司法纠纷 时,地方司法部门大都保护承租人 利益,判定“明为租赁实为贷款, 合同无效,租赁物退还出租人,租 金退还承租人。”
正是有了一些项目成功的传 言,外界以为融资租赁公司就是专 门做“次级贷款”的,似乎银行不 给贷款的企业,租赁公司都给租。 实际上,真正需要借贷的是租赁公 司,承租人自始至终没有得到出租 人一分钱,反而要向租赁公司支付 包括租金在内的各种费用。
为什么会把融资租赁当成次级 贷款?不仅是媒体宣传不准确的原 因,更主要的是租赁行业自身的发 展过程和租赁公司对融资租赁本身 的认识有误,常把租赁当贷款做, 才造成外界这种误解。而且这种误 解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不能扭 转。下面我们从融资租赁在中国的 发展过程就知道为什么了。
当监管部门了解到“四大支 柱”的重要作用后,认识到融资租 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融资租 赁业出现的困难是暂时的,是发展 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于是相 应的法律法规就开始建立:融资租 赁业借助《合同法》修订的时机, 争取到把融资租赁作为列明合同加 入到《合同法》内(第十四章), 从此融资租赁在法律上得到了保 障;监管部门设立的租赁公司管理 办法,与其说是对行业加强监管, 不如说使得这个即将破产的行业通 过重组获得新生;财政部建立了 《租赁会计准则》,明确了当事人 的会计处理方式、财务信息的计量 标准和披露要求;税务部门给予有 经营资质的融资租赁企业合理的税 收政策待遇。这“四大支柱”的建 设在我国加入W T O前后的1~2年中 基本完成。
因为技术含量比较高,又需要 大量长期、低成本、可流动资金
万方数据
本期专题
的支持,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 开展这样的业务。又因为涉及到融 资的行业适用性和企业适用性,以 及融物的物件适用性,不是任何一 个企业都可以借助融资租赁进行投 融资的。这里需要技术和资金,因 此,它是知识经济、服务贸易,是 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
因为冠有“融资”头衔,很容 易使人联想起资金的借贷。虽然在 交易方式上和银行信贷有许多相 近的地方,但因为其具有边缘产业 的特点,使得许多借贷不容易解决 的问题,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就 可以得到解决。在发达国家,它 已经成为中小型企业投融资的主渠 道,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 资手段。
在中国,国家一直要求银行把 信贷资金借贷给信用不足的中小型 企业,结果是只听声音响,不见人 影来。把公众存款用在风险极大的 中小型企业身上是极其不对称的错 位经营。虽然口号喊得很响,但中 小型企业投融资难,至今依然是困 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尤其 在金融海啸前后,不管是信贷规模 紧缩也好,还是信贷宽松也好,都 没有给中小型企业贷款的动力, 90%以上的银行信贷规模还是放给 了2%的大型国企、央企。
可以想象的到,随着改革开放 的深入,“国营企业”变为“国有 企业”,信用环境急剧恶化,贷款 遇到的问题,融资租赁公司都遇到 了。当亚洲金融危机来临时,国家 强行要求中国的银行退出融资租赁 业,以资金为依托的融资租赁业几 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经过几轮的折腾和起伏,融资 租赁业终于达到今天的状态:融资
租赁首先被政府部门认可,现在越 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在谈到本地区发 展时都要挂上融资租赁;银行又重 归融资租赁业,但这次回归多以独 资的身份出现(银行系金融租赁公 司);融资租赁越来越被更多的企 业认识,尤其是融资租赁的促销作 用,许多厂商都先后设立了自己的 (厂商系)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 赁业越来越专业化、细分化,印刷 行业和工程机械行业的中小型企业 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已经普及。
PRINTING FIELD 2010.03
2009年我国融资租赁业务总额已突破2800亿元,远超过2008年1500亿元规模。截至2009年11
月底,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正常开展业务的有12家,商务部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融资


租赁公司已超过110家,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批准设立的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37家。
关键是融资租赁不像其他产业 那样“给点阳光就灿烂”,而是需 要在充分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才能健 康地运行。中国至今也没有完全成 为市场化经济国家,许多法律法规 还待进一步完善,因此租赁公司在 交易中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 题,各种不利因素从不同角度制约 着行业的正常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市场 经济环境远没有到位,因此制约了 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尤其是融资租
本期专题分析了融资租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中国印刷业中的运营情况,在部分印刷业
内人士发表各自对融资租赁的看法时,还就融资租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等法
律法规问题进行了探讨。期望本期专题能让读者对融资租赁有更深的认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