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点梳理
纵观2016、2016、2016和2017年的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的教育综合知识的真题,我们不难发现《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几乎都会涉及。
如2017年教育综合知识的判断题第11题和13题,和单选题第25题;2016年教育综合知识的单选题第14题。
为帮助广大考生有效地复习《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确保于此不丢分,特此进行相关梳理,以资诸生备考。
考点一、各个规律的表现及其启示
1、顺序性
具体表现:人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的特征。
教学启示: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例题1: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性,发展的不可逆性,也不可逾越。
这是指心理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例题2: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例题3:
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_____的表现()。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2、阶段性
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例题4: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例题5:
判断: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
3、不平衡性
具体表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教学启示: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
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例题6: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例题7:
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淆期
D.最近发展区
4、互补性
具体表现: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
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教学启示: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例题8: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给身心发展具有()。
A.互补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5、差异性
具体表现: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教学启示: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
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例题9: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例题10: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例题11:
判断: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个别差异,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同样水平。
(×)
例题12:
判断: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而采用的适应性教学,其追求的是维持学生学业上的平等。
(√)
考点二、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差异性的区别
顺序性更强调个人身心发展的先后,不可逾越,不可超前,不可逆转。
而阶段性则强调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征,要遵循这个阶段的特征。
因而,顺序性是多个年龄阶段连在一起看,要依次历经各个阶段,遵循发展的顺序,而阶段性是针对某一个阶段,按照这个阶段的特征进行施教,否则就违背了阶段性。
此处多以单选题和判断题形式出现。
而个体差异性强调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例题13:
有的人记忆力强,有的人感知力强,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人写作能力强。
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例题14:
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把儿童和青年的教育“成人化”,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例题15:
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为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应试能力,使你在自学的基础上能较好地掌握2017年四川省考试知识点,可参加中公教育组织的教师招聘考试培训。
中公教育由衷祝愿广大考生早日实现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