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年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_B.上课时,小明和亮亮“交头接耳”是指他俩说话时音调低___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__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___ 2.离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得到工人们的广泛使用,利用其控制噪声属__ 于下列方法中的()号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 .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试考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无法判断_ 订3.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_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___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_ _4.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_ ...__A.课桌高 80cm B .人步行的速度是5m/s___ C.每层楼房高约 30dm D .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3℃左右名5.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姓___________6.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级装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
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班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_ 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
这个实验说明()__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___ 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__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__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__校7.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学A.一切物体都能辐射紫外线B.只有高温物体才能向外辐射红外线C.利用红外线可以加热物体D.紫外线对人体有好处,所以应尽可能多地接受紫外线的照射8.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 3所示,图 4 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9.如图所示为用玻璃罩罩着的古石碑,由于玻璃反光,石碑上的字很难看清。
小科认为:①用玻璃罩能有效防止酸雨对石碑的侵蚀;②石碑上的字发生了镜面反射;③罩外的树木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④若罩外的光线再强一点,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一定会更清晰;⑤若罩内能给石碑一定的照明,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会更清晰。
其中合理的是()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10.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11.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么样使图象变成图乙?()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甲乙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12.下图是物体A 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
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 A’ ( )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6 分)二、填空题(本题共12 小题,每空 1 分,共 34 分)13.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前者是由于光的由于光的引起的。
14.甲图中物体 A 的长度是cm。
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工作的。
引起的,后者是℃。
常用的液体温15.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成水。
(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16.如图巨型运载火箭将“神舟六号”飞船平地托起,直冲云天.载人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前,飞船相对于火箭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在飞船中,宇航员是通过(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与地面联系的。
17.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 ,其中折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 ) ,反射角等于。
18.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少数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而过度用眼,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形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导致了近视。
19.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
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选填“倒立” 或“正立” ) 的像。
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 或“不变” ) 。
20.郑州快速公交(BRT) 已在今年 5 月底开通运行 . 某时刻 ( t =0) 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运行4min 后,乙车相对于甲车向方向行驶,两车相距m。
21.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新疆的天池更是以她高山湖泊的特点著称。
( 1)刚从雪山上流下的夹杂着冰雪的水的温度接近于℃;( 2)某游客在天池的山底对着一个山崖喊话,经过0.4s后听到回声。
该游客距离山崖_m(声速取340m/ s)。
现有两缆车从山底匀速向山顶运动,缆车甲相对于山的速度大于缆车乙相对于山的速度,以缆车甲为参照物,缆车乙向运动;( 3)“悬泉飞瀑”是天池著名的景观之一。
瀑布四周雾气缭绕,雾气是水蒸气形成的小水滴。
有时我们站在瀑布旁边,(填“面朝”或“背朝” ) 太阳,能看到美丽的彩虹,彩虹证明了太阳光是一种 光。
_22.金秋十月, 小林同学郊游时, 用 25min 走完 1.8km ,休息 15min 后,再用 20min 走完 1.8km ,_那么他在前 25min 内的平均速度是 _____ __km/h ,后 20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 ___ _______km/h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_m/s 。
___23.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
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__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 ___ __ 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 __ 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 __ __ 像(以上两格填“实”或“虚”) 。
从图甲到图乙的变 号 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 ________ ( 填“靠近”或“远离”) 书本的。
与图乙所反试 考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___ ___ 。
_订______ _____24.小章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_ 名 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小心地移动蜡烛B ,直到与蜡烛姓 A 的像重合,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移去蜡烛,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B_A 烛焰的像 ( 选填“能”或“不能” ) ;小章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___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___三、解答题 (本题共7 小题,共 42 分)__25.( 6 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 ._级装 班 _ _ ___ ____ __ _校 学( 1)如图甲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 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 A 2.人在空气中看到A 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 A 1 在水中的像的位置。
画出: A 1 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A 2 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 2)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 3)如图丙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线状发光物体AB ,请作出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B乙丙甲26.( 5 分)小凡同学在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ABCD(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
( 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27.( 8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b是读数过程, c是读取的温度;a是操作过程,① 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 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a b c d e(2)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观察到图( d) 、( e) 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 _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3)实验中你还能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至少写出两条);①;②。
(4)小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①;②。
28.( 7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 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甲图(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其目的是。
(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 刻度线处,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线处,他通过凸透镜可看到光源的(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将大小如图乙所示的光源放在光具座15cm 刻度线处,如果此时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乙图A B C D( 4)同学们看了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后,进行了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一定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9.( 7分)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