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言语理解的最高水平是()。
A、语音知觉
B、词汇理解
C、词汇加工
D、文本理解
【答案】D
【解析】言语理解的最高水平是理解一段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目的和意图,即文本理解(阅读理解)。
故选D。
2、对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科技水平
B、文化传统
C、政治经济制度
D、生产力水平
【答案】D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故选D。
3、开设人口教育课、环境教育课、闲暇与生活方式课等新课程,这些课程要融合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物理、卫生等学科知识,这是()。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分科课程
【答案】A
【解析】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形态。
故选A。
4、对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属于()的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界定含糊
D、无固定答案
【答案】A
【解析】目标明确,个体按一定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故选A。
5、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答案】B
【解析】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由此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故选B。
6、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入()之中。
A、安全需要
B、尊重、成就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答案】C
【解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后来马斯洛又在此基础上加上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构成七个层次的需要,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到了自我实现需要里面。
故选C。
7、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提出来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平衡性
【答案】D
【解析】人的发展速度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是匀速前进的,而是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促
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故选D。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A、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
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故选C。
9、20世纪60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
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泰勒
【答案】A
【解析】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在布鲁纳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中小学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运动。
故选A。
10、学生在解答复杂应用题和作文时,在群体情境中往往不如单独完成效果好。
因为()。
A、社会助长
B、社会抑制
C、从众
D、责任扩散
【答案】B
【解析】社会抑制是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而造成行为效率降低的现象。
题干中学生在解答复杂应用题和作文时,在群体情境中不如单独完成效果好,就属于社会抑制现象。
故选B。
11、以课程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为依据,可以把课程分为()。
A、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C、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