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计算常见错例分析及对策
毕节一小李菊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全部内容的主线,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每个阶段的计算都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目标,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无论老师如何强调,学生做错计算题的情况却屡见不鲜,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减少学生的计算错误率,是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
现在的学生做计算题是一种任务,不是错写、漏写,符号写错就是小数点点错,对计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得无所谓,改正就可以了。
其实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社会对学生生活的一种要求。
因此,减少小学生计算错误,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现在甚至将来一段时间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我通过对四年级学生作业错误题进行了分析。
一、错误分析
(一)知识性错误
1、对数学概念掌握得不好
如:1400÷70
=14÷7
=2
错误分析:学生对商的不变性质的认识比较模糊,对相似相近的数据常常感知失真,造成错误。
这道题就是因为学生对“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感知粗糙,而导致错误。
2、对运算法则的模糊。
错误分析:第(1)题百分位数字相加,学生忘了向十分位进1;第(2)题是连续退位减法,学生忘了十分位再减1,因而导致错误。
(三)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错误
任何计算都是在心理活动调节下进行的,学生解答计算题时出现的错误,大多不是计算过程的错误,而是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所造成的。
具体的表现形式有:
1、思维定势干扰
学生的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
消极的思维定势具有习惯性、成见性、想当然等特性,会严重地干扰和抑制学习的顺利进行。
如:在“120÷60、360÷40、240÷20”等题后夹一道“400-80”,很多学生往往错算成“400÷80=5”。
2、注意不稳定
学生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时不专心,在计算过程中常出现抄题目丢0添0,抄错数字或符号等顾此失彼,丢三拉四的现象,出现误认、误写。
(四)计算习惯方面
不少计算错误,问题并不出在算理算法上。
也不出在能力上,而是出在学习习惯上。
学生在计算方面,常有以下一点不良的学习习惯:
1、心不在焉
这是在长期生活学习中养成的坏习惯。
这类学生,总不善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计算对象上,计算时不专心、粗枝大叶。
反应在计算抄题目时不仔细,往往抄错数字、运算符号,或是做作业时粗心大意,遗漏某些计算环节,常使计算致错。
2、操作程序混乱
一些计算,方法很简单,却常常出错误。
如连续进退位的多位数加减法,分析出差错学生的计算过程,往往发现一个明显的共性:进
退位时,有时在竖式上打“·”做记号,有时不做记号;有时先加上进位过来的1(或先减去退掉的1),有时却后加(或减),根本没有前后一致的操作程序,所以丢三落四,颠倒错乱。
3、书写潦草
有些学生在打草稿时,不注意书写格式,字迹潦草,有些数字模棱两可,抄到作业本上出现数字抄错现象。
如有个别学生把“7”与“1”,“6”与“0”等抄错。
也有的由于打草稿时,排列无序,东一题西一题,常出现得数与题目不对应。
二、对策
1、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1)校对的习惯。
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
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
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
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再动手解题。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
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
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
(5)使用错题集,坚持摘抄错题,再在错题旁边订正好,分析好。
表面上看是负担,其实以后就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一段时间后,要对错题集进行再次消化。
(6)合理使用草稿纸,坚持做到有条不紊。
要准备一本数学草稿,即使是白纸,也要装订成本。
在打草稿的时候,要从左往右,从上到下,有序的打下去。
一张写完,再翻一张,估计位置不够不要随意下笔换一个空间大的地方打草稿;一本用完,在用一本,不要今天这本,明天那本。
2、关注学生的错误习题,重视解决错误问题。
一般地说,学生初次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
如果是多次重复某种错误,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
对于个别学困生的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并通过相类似的题型加以巩固,至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式题,应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携起手来,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