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
评审规则
(征求意见稿)
第1条为落实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有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其成果评审的要求,保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评审质量,制定本规则。
第2条本规则所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系指规划用地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报告、建设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或说明书与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以下分别简称为规划用地评估报告、建设工程用地评估报告、矿山评估报告或统一简称为评估报告)。
第3条评审专家在评审会开始前应完成评估报告的阅读,形成个人评审意见。
当能预见不能完成参加评审会的准备工作时,评审专家应及时向评审组织单位(以下简称中介机构)说明,以便中介机构对评审专家组的构成进行及时调整。
第4条专家个人评审书面意见应对评估报告质量作出评定。
评估报告质量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种。
第5条下列评估报告应定为不合格:
1(规划用地)未说明规划用地范围或虽有说明但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分区范围和分区结果严重失误。
按此规划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或可能对规划造成不应有的严重影响的规划用地评估报告;
2未说明用地范围、拟建物位置、整平高程和项目总投资或虽有说明但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造成适宜性结论无法作出判定的建设工程用地评估报告。
(需要在委托书上的备注一栏写明以上内容;同时在报告的前言拟建工程概况中应写明以上内容。
)
3未说明拟定矿界(包括顶底界高程)、拟采矿层、项目总投资和
矿山地面保护对象情况或虽有说明但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造成适宜性结论无法作出判定的矿山评估报告。
(在矿山评估中也应对现在地面保护对象做交待。
)
4分析严重失误造成适宜性结论严重错误(即把适宜或基本适宜建设或开采的结论变成不适宜建设或开采的结论或把不适宜建设或开采的结论变成适宜或基本适宜建设或开采的结论)的建设工程用地评估报告和矿山评估报告;
5分析和适宜性严重不对应(即按分析结果应是适宜或基本适宜,而结论为不适宜或按分析结果应是适宜而结论为适宜或基本适宜)的建设工程用地评估报告和矿山评估报告;(强调报告中的四性:稳定性—可能性—损失大小—适宜性。
)
6内容混乱或结论不明确的评估报告;
7评估级别需要升高的建设工程用地评估报告。
第6条评审专家对评估报告质量意见不一致时,专家组对评估报告质量的评定由多数专家的意见决定。
合格的评估报告应通过评审,基本合格的评估报告可通过评审,但应作修改并交专家复核。
不合格的评估报告不应通过评审。
需复核的评估报告原则上由专家组长复核,专家组长也可以委托专家组中其他专家复核。
经复核认为未达到合格要求的评估报告应继续作修改直至复核专家认为达到合格要求为止。
第7条评审专家对用地或开采适宜性和评估级别意见不统一,协商后仍不能达成一致时,如专家组由5人组成,有4人意见一致,适宜性由该4人的意见决定;如专家组的人数少于5人或虽为5人但未达到4人意见一致,可邀中介机构委托的资深专家参与讨论,按最终讨论意见决定。
第8条评估单位对专家及专家组评审意见有质疑时,可以在评审会上提出,专家及专家组应对评估单位的质疑依照相关标准进行说明。
第9条专家组评审意见应表述准确清晰,没有歧义。
应避免因专
家组评审意见表述不当而导致相关部门审批结果与适宜性结论不符的情况出现。
第10条本规则由中介机构负责解释;中介机构监督本规则的实施。
第11条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六年七月十八日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
个别条款的补充规定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实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个别条款补充规定》(试行)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06]126号
6.2.1表6注中线状工程按长度升级,不计面积大小;水库、水电站按坝高、库容、装机容量确定重要性,任一项达到重要即为重要,达到较重要即为较重要,不考虑库区面积。
7.1.1露采矿山及地下水水源地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参照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进行。
7.2评估分级中的有关内容
(1)评估定级中的开采影响程度
①露采矿山影响强烈程度以边坡高度衡量(含临时边坡),边坡高于60m为强烈,60m~30m为较强烈,低于30m为不强烈。
②地下水水源地开采影响强烈程度以设计开采量与允许开采量之比及降深与含水层厚度(潜水)或承压水头高度(承压水)之比按表12'判定。
表12'地下水水源地开采影响程度划分
Q k—设计开采量(m3/d),Q y—允许开采量(m3/d)。
(2)开采影响范围
①露采影响范围以55~60º角及可能出现的临空外倾结构面倾角双指标控制,取影响范围较大值。
评估范围在影响范围基础上适度扩大。
②地下水水源地开采影响范围按推算最大降深的影响半径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圈定,评估范围按水文地质条件适当扩大。
(3)巷采影响强烈程度划分中有关问题
①开采深度对急倾斜矿层一般宜以开采上限为准,当保护对象集中时,则以保护对象所处位置的深度为开采深度;缓倾斜矿层则取上下限间平均值。
但均应作详细描述。
②多层矿开采当矿界内矿层采动影响范围重叠大于1/3,层间距与开采厚度之比小于140时,应按复采预计。
移动变形复采预计可执行评估规程,也可执行“三下”采煤规程,但不得按两规程规定重复计算。
(4)采用概率积分法预计采矿引发地表移动变形值时,概率积分参数的选取
①当评估矿区有已按地表移动变形实测资料统计的概率积分法参数值时,则选取此统计值。
②当评估矿区无地表移动变形实测资料统计的概率积分法参数值时,可按“据覆岩性质区分的概率积分法参数经验值表”类比选取(表D2.3)。
7.4.3 预测评估内容
——露采矿山,根据矿层及覆岩性质,矿层裸露程度、边坡高度、结构面及其组合特征,预测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大小,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及危险性。
——地下水水源地预测评估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①影响范围内地表水及原有井泉的疏干程度及其损失与危险性。
②影响范围内因地下水位下降所导致的地面变形及其损失与危险性。
③因地表水下渗给地下水造成的水质改变或污染程度及其损失与危险性。
④因地下水中有毒有害成份对人身健康或地表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其损失与危险性。
7.4.6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应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由公式(2)确定:
W=0.5B+0.5S (2)
式中符号意义、取值及判定标准执行原规定,可能性大小按表13划分。
表13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划分
7.4.7表14中的直接经济损失,主要包括建构筑物的维修、拆迁费,井、泉、地表水体的赔补偿费(以人畜饮用水、农灌用水为准),稻田、鱼塘的补偿费,道路、管线的维修费等。
采矿影响人数指采矿影响强烈及较强烈范围的实有人数;防治费包括所加剧、诱发各类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矸石库的建设费,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整治费及相关的监测预警费等。
当危害对象分布悬殊、矿层倾角变化大时宜分区评估,可能造成的损失分区统计。
赔补偿费及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费应视采矿影响强烈程度按不同标准分区统计,并附分项、分户统计明细表。
房屋拆迁赔补偿标准可按渝府发[2005]67号文及各区县补偿标准执行。
维修补偿标准可据建筑物损坏等级(表D.3)参考上述标准适当拆减。
8.1.1规划用地和建设工程用地由两个以上地块组成时,应按地块分别提交报告。
几个地块属于同一规划或建设用地项目时,应按地块分别提交分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提交项目总报告。
8.4.2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主要应沿主巷道及冲沟布置。
D.1.1公式中K——岩石碎胀系数,一般为1.05~1.80之间。
D.3.1 砖混结构建筑物损坏等级划分
2、当地有具体规定者,按当地标准选用。
注:1、覆岩平均坚固系数f=(Σmi·Ri)/10mi,其中mi为覆岩第i岩层的法向厚度(米),Ri为第i层的单轴天然抗压强度(MPa)。
2、当层面等结构面与边界角接近时,宜以层面等结构面倾角作为边界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