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子设计
4、基于药物代谢发现先导化合物
有些药物经代谢后活性反而提高,即发生代谢活化。以 生物转化生成更强药理作用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先导 化合物,也可直接作为药物。
例如:催眠药三氯乙醇磷酸酯钠
催眠药水合氯醛在体内被代谢还原,生成三氯乙醇及 其葡萄糖酸共轭体。
三氯乙醇具有更强的镇静作用。后来研制出新的 催眠药三氯乙醇磷酸酯钠,即三氯福司。
Desipramine
推测:其它抗抑郁药的侧链和胺基N-去甲基化,是否也活化?
N 阿米替林
N H 去甲替林
5、幸运发现先导化合物
例1:青霉素的发现 例2:苯并二氮卓的发现 苯并二氮卓(Librium)是最早的安定药,也是偶然发现的。
例3:顺铂Cisplastin的发现
H2N H2N
Cl Pt
Cl
例如:用乙二醇将水杨酸酯化,生成水杨酰乙二醇酯 —分子甲醛与两分子磺胺乙酰缩合形成缩醛样孪药
分子重复也是一种拼合 例如:血管扩张药山梨烟酯(Sorbinicate)
冠脉扩张药戊四硝酯
抗原虫药戊烷脒Pentamidine
抗胆碱药地美溴铵
应当强调指出,用拼合方法设计新药比常规的设计方法 困难更大,因而成功率较低。
常常是两个有效药物的拼合生成无活性的化合物。另外, 拼合的两部分的活性强度的匹配也是孪药设计的难点, 因而一对一的拼合往住会造成一个靶点有效另一个无效 或一个靶点有效时对另一靶点超量的局而。
缺点:在植物体内含量低,水溶性小,生物利用度差。
结构修饰:13位侧链对于抗癌作用非常重要。
Docetaxel(多西他赛) 水溶性增加,活性强于紫杉醇,且无交叉耐药,已用于临床
微管蛋白稳定剂不只限于来自植物的紫杉醇,从微生物 和海洋生物中分离的E1euherobin,Epothelones, Discodermolide等化合物的作用靶点也是促进微管蛋 白聚合,并使其稳定化,抑制有丝分裂。
例如植物产生萜类物质以模拟昆虫激素,吸引昆虫帮 助授粉。
高纬度生长的植物体中黄酮和异黄酮含量较高,是为 了缓解紫外线照射的损伤。
一些植物为保存自己不被食草动物吃掉,产生诸如强心 苷和作用于中枢神经的生物碱,或引起呕吐、有不愉快 味道等物质。
Note:植物、动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 产生次级代谢产物是自身生长和生存所 需要,并非生来为了人类防治疾病的目 的。
C l3CC H (O H )2 水 合 氯 醛
O C l3CC H 2 O P O H
O N a
Trichlofos
例如: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
解热镇痛药Phenacetin(非拉西丁)在体内代谢,氧化脱 乙基后,生成对乙酰氨基酚,其解热镇痛作用更强。
H 3 C O C H N
体 内 代 谢
O C 2 H 5
1964年Rosenburg在研究电流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时, 观察到大肠杆菌细胞形态变长了。
进一步研究发现是因为铂电极在电流作用下,被氧化并与氨 形成铂络合物,将此释放到培养液中,该络合物与细胞发生 了作用。
后来证明培养液中的络合物为顺式二氯二氨铂(顺铂),此物 引起了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用顺铂对移植性肿瘤试验,表明 有强效细胞毒作用。这一发现开辟了铂类抗肿瘤药物。
组合化学的原理:起源于固相多肽合成
固相合成的特点是将反应物连接于树脂上,反应的中间 体不必分离和纯化,只需用适当的溶剂洗涤以除去过剩 的原料、副产物和催化剂等,最后用化学方法将目的物 从树脂上切割下来。
组合合成方法:多针法、茶袋法、一粒一肽法
多针法:在聚丙烯酸接枝的聚乙烯针头的表面作为反应 器和载体。96个针排列在微量滴板上,针头上平行合成 96个不同的寡肽。 茶袋法:将树脂分别放在数十个到数百个带孔的聚乙烯 袋中,反应器类似于茶袋。
例4:联苯双酯
由北五味子果实中 分离的一种木质素 五味子丙素,具有 肝脏保护作用,可 保护小鼠肝脏免受 四氯化碳的损伤。
在合成这类联苯化合物中,发现中间体联苯双酯的保肝作 用强于五味子丙素。
在初期确定五味子丙素的结构时,误将甲氧基和亚甲二氧 基的相对位置定错,按照错误的结构合成的中间体经动物 试验表明其肝脏保护作用强于五昧子丙素。从而发现了具 有肝保护作用和降低转氨酶活性的联苯双酯。
聚谷氨酸聚天门冬氨酸的衍生物
2、组合化学
什么是组合化学?
先导物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评价 的速度,合成的数量越多,速度越快,发现的概率越大。
新药创制的策略和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也反映了这种要求: 更多地发现新靶点,尽快地进行筛选,快速合成大量化合物 等。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和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 chemistry)以及它们的关联配合
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 剖裂(dissection) • 拼合(association) • 局部修饰(local manipulation)
– 同系物 – 引入烯键 – 合环和开环 – 大基团的引入、去除或置换 – 改变基团的电性 • 生物电子等排
剖裂(dissection):分子裁剪,简化复杂结构。
高含量紫杉醇的红豆杉适宜的生态环境:
①寒冷地区:冬天-20℃左右,夏天20℃以下; ②林中蔽阴散生,或阴坡上避免阳光直射; ②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5<pH<7
红豆杉中紫杉醇的提取
①溶剂萃取:乙酸乙酯-丙酮(1;1); ②色谱技术分离; ③膜分离; ④离子交换树脂
紫杉醇分子中含有6-8-6-4环系,含氧四元环对维持活 性有重要作用,是个必需的药效团。
血栓形成的关键步骤是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IIb/IIIa受体结合。
被IIb/IIIa受体识别和相互作用的主要区段是纤维蛋白原的 三肽残基Arg-G1y-Asp(RGD)。
蛇毒或水蛭素中含有RGD的线形或环状肽,是阻断 IIb/IIIa受体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效团。
NH
H2N
N H
O
NH
O
H N
ON
药物分子设计
为什么成功率这么低?
1、要求新研制的药物应比临床用的已有药 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高。特别是对于难治 疗的和慢性疾患的药物。
例如:心胸血管病、恶性肿瘤、内分泌失调、 免疫性疾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艾 滋病、疯牛病和非典型肺炎的出现,严重地威 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2、判断疗效所需的时间长,同时对毒性和安 全性也要求长时间的试验观察。
H 3 C O C H N
O H
P h e n a c e tin
P a ra c e ta m o l
例如:抗抑郁药的代谢活化
抗抑郁药丙米嚎(Imipramine)在体内发生N-去甲基化,代 谢成地昔帕明(Desipramine)。后者的活性更强,成为新 抗抑郁药。
N N
Imiprami
O
COOH
RGD
含有或模拟RGD结构的肽或拟肽可作为纤维蛋白原的拮抗 剂,创制抗血栓药物的一个新途径。
NH
H2N
H N O
O N
O COOH
Sibrofiban(西普非班):Merck公司开发的新药
NH H2N
H N O
O N
O COOH
HO
Lamifiban(拉米非班):罗氏公司开发出新的抗血栓药物
拼合的方法与剖裂相反,是将两个药物的药效团经共价键 结合成单一分子,尤如孪生分子,因而拼音得到的药物称 作孪药(twin drug)。
若拼合的药物是相同的分子,即经“分子重复”操作,生成 相同挛药;两个不同的药物分子的拼合,生成相异孪药。
拼合操作可用不同的连结基连结,以调整两个药效团的空 间距离;两个分子也可不经连结基团而直接相连,或者经 重叠某些结构而键合。
例如:吗啡类镇痛药经环剖裂,优化出许多对中枢阿片 受体有激发作用的镇痛药
从古柯植物中分离的可卡因是含托品烷的苯甲酸酯,经 剖裂简化得到优卡因和普鲁卡因等合成的局部麻醉药。
H3CO2C O
O Cocaine
N CH3
O
NH
O
Eucaine
H2N
O N
O Procaine
拼合(association)
Sorangium cellulosum 纤维堆囊菌
Discodermolide 多羟基-δ-内酯类化合物。
Discodermia dissoluta
毒副作用
骨髓抑制、过敏反应、神经毒性、心脏毒性及消化道症状等
改进:
1、环糊精包合
疏水的内腔 亲水的外壁
2、水溶性高分子支载的紫杉醇前药 聚乙二醇PEG衍生物 聚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
1963年:美国化学家Wani和Wall首次从美国西部大森林 中的Pacific Yew树皮和木材中得到Paclitaxel粗提物。
1971年:通过X-射线分析活性成分: 一种四环二萜类化合物,取名taxol
C47H53NO14, M=853 1992年被FDA批准上市
红豆杉 ( Taxus )
5-羟色胺口服利用度低,不能药用;但可以作为先导物
HO
CH2CH2NH2
N H
O
C H2N
CH2CH2NH2
N H
对受体的选择性提高
HO N
S
O
CH2CH2N N H
Sumatriptan(舒马曲坦)
H
N
CH2CH2NH2
O
N
H
对受体的选择性更高
HO N
S
O
CH2CH2NH2 N H
例2: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
E1euherobia sp.
E1euherobin
Eleutherobin is a diterpene glycoside(二萜糖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