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提升应对环境突发事件中环境监测的应急能力自2005年以来,随着松花江水质污染、太湖蓝藻供水危机、盐城饮用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事件的发生,对于如何建立运行有效、行动快速的环境应急监测,密切监视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减轻突发性污染事故损失,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所谓环境应急监测,是指在环境应急情况下,对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污染范围,以及生态破坏程度、范围等进行的监测。
其目的是为了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掌握污染的范围和程度。
我站自2008年初以来,已接报完成了20次环境应急监测任务,其中14次为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
在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中,有2起放射源、3起化工生产事故、2起长江运输事故和4起公路运输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
回顾每一起应急监测处置过程,我发现凡是非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因有较为充足的时间,从现场调查、方案制定、监测分析到报告编制发布,整个过程完成得都比较好,而在应对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中,虽然每次我们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跟踪监测至最后处置结束为止,但每次事件结束后,我总感到有点遗憾。
经历了这么多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实战后,我觉得有必要静下心来,对过去应急监测处置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疏理和思考,以便及时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切实有效的完善办法,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好环境应急监测做好准备,充分发挥好环境监测在环境突发事件处置中的支持作用。
首先谈谈应急监测中的得与失。
在每一次的应急监测及处置过程中,我站监测人员从现场到分析都能克服一切困难,不分昼夜,不计得失地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快速、准确地完成监测分析,定时、及时上报各类应急监测快报,并坚持到事件处置全部结束为止。
这一点已经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还存在的问题:①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开始阶段,相对于其它部门,监测人员及设备到达事故地点稍晚,不够快速;②缺乏完整的应急监测方案,不能根据现场情况和监测结果主动及时地提出调整监测方案的意见,全听从应急指挥组的安排,没有发挥出监测站应有的技术指导优势;③没能对每一次突发性应急监测进行及时的总结评价。
产生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站制订有完整的《应急监测程序》和夜间、节假日值班表,但由于职责分散于各个科室部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起到的作用不大,给快速协同作战带来更大的挑战。
突发性环境事件往往发生在人们最不经意的时候。
在夜间或节假日接报时,由于值班人员住宅离单位远近不一,要召集全各部门相关人员耗费时间较长。
即使在上班时间,往往碰上监测人员和车辆正好都在外执行任务或尚未回到站里,召回人员和车辆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
这无疑影响了监测人员快速到达现场。
2、监测站接报时有时还不知道现场泄漏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通常都是由大队或分局先到达现场调查清楚情况后才通知监测站前往实施应急监测,所以应急监测的滞
后也就不可避免了。
其实,不管是大队、分局还是监测站自身,都还没有形成需要由监测站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定性监测判定的意识,对现场快速监测设备在环境应急初期初步定性和半定量判定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分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总认为其检测限过高,精密度较差,为确保上报数据的准确性还是习惯于常规的采样分析方法,不大敢采信速测法取得的监测数据。
3、应急监测中的技术支持过于靠后,没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连续的跟踪监测中也只是起到编制快报的作用,没能根据事件的发展对应急监测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
当然这项工作在璜土“5.11”应急监测中已有了明显的改进。
4、应急监测的技术贮备不足。
一是对全市化学危险物质的种类缺乏全面的了解,没有快速便捷的资料查阅手段;二是快速、简便、能准确定性和半定量的快速检测装备还不够全面,监测能力贮备还不够丰富,一些先进的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应用还不够熟练;三是缺少针对性强的应急监测预案和逼真的实战演练。
针对以上情况,接下来我们要抓紧时间,加快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应急监测工作的使命感。
应急无小事,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每一次应急监测任务。
作为监测站站长,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深刻认识应急监测必须“快”的重要性,始终站在应急监测的第一线;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框架,面对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要根据应急需要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装备作用,快速大胆地开发新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不要受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束缚,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监测工作。
二、加快做好资料收集和应急监测装备的查漏补缺工作
虽然目前我局的环境信息中心尚在建设中,但为满足近阶段应急监测的需要,我站要尽快收集相关企业环评、风险评价资料和危险化学物质数据库,加快编制饮用水源地、重大危险源等应急监测预案。
在应急监测装备方面,要增加各种试剂盒、速测管的贮备,增添便携式测油仪、流量仪、水质和空气快速连续自动采样设备等应急监测设备,确保现有各类水气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正常使用。
同时为更好地满足应急监测的需要,监测站还需配置一辆体型小巧,越野性能出色的监测车,以便在应急监测车由于路况限制不能行驶的情况下,它可以运载应急监测设备和人员及时到达现场,保证应急监测工作有序进行。
三、加快建立一支专门应对突发性应急监测,可以随时待命、训练有素的快速响应队伍。
俗话说得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环境应急监测在事件发生的开始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环境应急前期的快速监测设备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和日常监测分析任务的日益加重,原来各类应急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分别由监测室、分析室人员分散承
担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突发性应急监测的需要,要快速地做好环境事件前期的应急监测工作,完全有必要成立一支相对固定的应急预警监测队伍。
考虑到空气、水质自动监测子站的预警功能和应急监测车的流动监测功能,初步设想以自动监测室为基础,适当增配人员,成立自动监测预警室,制定更实用有效的应急监测值班和考核制度,并加强应急监测技术和处置专业培训,开展针对性强的应急监测演练,为今后打好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第一仗作好充分准备。
当然,在后续的监视、评估等准确定量定性监测中,还需要全站各部门的参与和支持。
四、扎实做好每一次环境应急监测的总结评价工作
每一次应急,每一件工作都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只有及时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应急监测程序、预案才能得到不断完善,应急监测技术才能得到提高,监测人员也才能得到成长。
所以,全站上下必须重视应急监测结束后的总结评价工作,按各自职责及时写出分析评价报告,召开好总结评估会。
以上是本人结合一年多来我站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情况,对如何改善提升应急监测能力所作的一些回顾、总结和反思,是对自己的也是对大家的。
在今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将作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
高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