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 第七讲
复习与思考
• 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基础是什么?为什么金本位 制度下的汇率比较稳定? • 现代经济中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如 何影响汇率? •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它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应当如何 评价购买力平价理论? • 什么是利率平价?什么是CIP?什么是UIP?应当如何 评价利率平价理论? • 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说的主要内容。 • 汇率决定的货币主义(弹性价格)说的主要内容。
的增加、各类资本的流出等)
二、现代经济中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2. 深层次因素 • 通货膨胀率差异 • 利率差异 • 经济增长率差异 • 中央银行的市场干预
Hale Waihona Puke • 市场预期• 突发性事件
三、西方学者的汇率决定理论
1. 购买力平价(PPP)理论 • 购买力平价的由来—— ―一价定理”: P1= SP1* • 购买力平价的绝对形式: S=P/P* ( 弱形式:S=α· P/P*) • 购买力平价的相对形式: dS /S = dP /P - dP*/P*
复习与思考
• 国际收支说和货币主义(弹性价格)说在哪些因素的 分析中存在明显的不同看法? • 超调模型的主要内容。 • 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理论的主要内容。 • 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理论与货币主义理论在前提假定 上有何重要不同? • 当前,在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时,主要可借鉴哪些 西方汇率理论? • 为什么现实中的人民币汇率常常出现高估或低估现象?
三、西方学者的汇率决定理论
5. 超调模型或汇率决定的货币主义(粘性价格)说
• 在受到货币供给扰动时,汇率在短期内会做出过度反应,一段时间后, 又会向相反的方向回归。汇率在短期内决定于金融市场,但在长期内决 定于商品市场。 假定: – 价格粘性,即总供给曲线短期内水平,长期内垂直。 – UIP成立,即:it* + Δse = it
W = M + B + e· F 其中,W:一国资产总量(或财富总量),
M:国内货币资产存量
B:国内债券存量 e:外汇汇率
F:外国债券存量
三、西方学者的汇率决定理论
• 关于汇率变化的原因:在短期内,由于这些资产存量经常受到各
种外生变量(如货币供给、政府支出等)的影响,因此,预期收
益率常常存在差异。根据资产组合平衡理论,投资者需要经常进 行资产调整(即调整每种资产的需求),以使其预期收益率取得 一致。资产组合的调整,将导致汇率和利率的变化。 • 当这三个资产市场同时达成均衡时,各种资产的收益率相等,由 此决定的汇率为均衡汇率(见下图)。 • 从长期看,经常账户的变化会引起外国债券市场存量的变化,进
一、汇率的决定基础
2. 纸币流通条件下的汇率决定基础 • 纸币流通制度的特点
• 纸币流通条件下的汇率决定基础(两种观点)
– 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马克思) – 市场供求力量(一些学者)
二、现代经济中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1. 直接因素:外汇供求的变化 • 外汇供给(商品与劳务的出口、收益收入和转移收入 的增加、各类资本的流入等) • 外汇需求(商品与劳务的进口、收益支出和转移支出
– PPP长期内成立, 即:S =P/P* 举例说明: – 假设货币供给突发性变化前,经济处于均衡状态:i1* = i1,货币存量 为M1 ,国内价格为P 1,汇率为S 1 – 突发性的货币供给扩张发生,即 M1 增加20% – 结果:?(见下图) 简要评价
•
•
•
三、西方学者的汇率决定理论
货币供给 M2 M1 0 t1 国内价格 P2 P1 i1 i2 time S’ S2 S1 0 t1 国内利率 time 汇率
第七讲 汇率决定
一、汇率决定的基础 二、现代经济中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三、西方学者的汇率决定理论 四、人民币汇率的决定
一、汇率的决定基础
1. 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基础
• 金本位制度的主要特征 • 铸币平价(Mint Parity)—— 汇率决定的基础 • 黄金输送点(Golden Points)—— 市场汇率波动的制 约(上下限) • 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稳定性
三、西方学者的汇率决定理论
3. 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说
• 国际收支均衡时的汇率,即均衡汇率水平。汇率的均衡与变动, 取决于导致国际收支变化的各种因素。 • CA + K = 0 (3-1)
CA = f(Y,Y*, P ,P*,e )
K = k( i*, i, Ee) Bp = f( Y,Y*,P,P*,i*, i, e,Ee)
(3-2)
(3-3) (3-4)
e = g( Y,Y*,P,P*,i*, i,Ee)
• 因素说明 • 对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说的简要评价
(3-5)
三、西方学者的汇率决定理论
4. 汇率决定的货币主义(弹性价格)说
• 汇率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求决定汇率。国民收入、利率的变化, 都通过对货币需求的作用而影响汇率。 • 假定:总供给曲线垂直、货币需求稳定、PPP成立, ms – p = αy – βi , α >0, β>0 (4-1) m s*– p* = αy *– βi * , α >0, β>0 (4-2) e = p – p* (4-3) e = α(y *– y)+ β(i – i * )+ ( ms – m s* ) (4-4) • 因素说明(注意同“国际收支说”的比较) • 若考虑汇率虑预期因素, e = α(y *– y)+ βΔSe + ( ms–ms*) (4-5) • 对汇率决定的货币主义说(弹性价格)的简要评价
0
t1
time
0
t1
time
三、西方学者的汇率决定理论
6. 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理论
• 关于基本前提: 与货币主义观点不同,认为国内外金融资产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 因此,相互间不可完全替代,即每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经常存在 差异。用UIP来表示,即:it* + Δse ≠ it
• 关于资产组合模型的基本形式:
而影响外国债券的收益率,并引起资产组合平衡的变化,因此,
经常账户对汇率的决定也有重要影响。 • 简要评价
三、西方学者的汇率决定理论
e MM
FF BB i
其中,MM :国内货币市场均衡线 BB :国内债券市场均衡线 FF:外国债券市场均衡线
四、人民币汇率的决定
1. 人民币汇率决定的理论依据 • 购买力平价(换汇成本理论) • 国际收支说 • 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的不适用性 2. 现实中的人民币汇率 • 高估现象:20世纪80年代至1994年 • 低估现象:1994年以后 • 高估和低估的原因 • 未来的趋势
• 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简要评论。
三、西方学者的汇率决定理论
2. 利率平价理论
• 抵补的利率平价理论(CIP):it* + fp = it
其中,it* 和it 分别是国外和国内利率,fp是远期
(升)贴水率(高利率货币总是呈现贴水状态)。
• 不抵补的利率平价理论(UIP):it* + ΔSe= it 其中, ΔSe是本币的预期贬值率。 • 远期汇率是未来即期汇率的预测器。 • 对利率平价理论的简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