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虫记--可敬的探索精神

昆虫记--可敬的探索精神


松毛虫的故事
松毛虫的故事
我的园子里那几棵高大的松树上,住着数不清的松毛 虫。每天,松毛虫出行觅食,总会排成整齐的队伍,第一 条毛虫往哪里爬,后面的毛虫就跟着往哪里爬。它们一条 接着一条,首尾相连,中间几乎没有任何空隙。领头的那 条毛虫会吐出一根根很细的丝线,后面的毛虫也会跟着吐 出同样的丝线并叠加在第一根上,从而形成一条加厚加宽 的丝带。它们常常在松枝间爬来爬去,一边前行,一边啃 食针叶。等他们吃饱了,该回家了,这条一路铺设的丝带 便是它们通往自己家园的平坦大道。有时离家太远了,松 毛虫们不能在天黑前赶回家,就只得在外面风餐露宿。这 时,所有的松毛虫会卷成一团,紧紧地彼此依偎着。第二 天,它们便会沿着那条指引道路的丝带回到自己的家。
还有一回,为了捕捉一只昆虫制作 标本,他追着虫子跑了几百米,就在 要捉住虫子的一刹那,他担心自己会 因奔跑的惯性而用力过猛,碰坏了小 虫子的腿,就故意摔了一跤,减缓冲 力。这一跤差点跌断了法布尔的一条 腿。
有一年,法布尔得了一场重病。他 躺在冷冰冰的屋子里,看到床边的墙 角有几只小子虫快冻僵了。法布尔小 心地把它们捧起来,放在自己怀里。 虫子有了暖气,渐渐苏醒了,在他的 身上爬来爬去。法布尔看着看着高兴 起来,连病痛都慢慢消失了。
我们一起走进法布尔迷人的昆虫世界
迷人、可爱的萤火虫竟然是个凶残的“职 业杀手”,你相信吗?
不起眼的蟋蟀却能建筑成排水合理、阳光 充分的一流住宅,你听说过吗?
松毛虫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典范, 很值得我们学习。
捕猎高手螳螂的幼虫竟然会被蚂蚁吃掉, 真让人大吃一惊。
蜗 牛
为了细致观察萤火虫是怎样给蜗牛打麻醉 剂并吃掉它的,我特意做了一个实验。我在 玻璃瓶里放一些青草,然后把蜗牛和萤火虫 放进去。一切准备就绪,我耐心地坐在旁边, 等 着看里面会发生什么。
• 为了区分飞到我家屋檐下的蜜蜂是否是被我 扔到远处的那群,我在那群被抛弃的蜜蜂的背 上做了白色的记号。在这过程中,我的手不可 避免地被刺了好几口,但我一直坚持着,有时 候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痛,只是紧紧地按住那蜜 蜂,把工作做完,结果有二十多只损伤了,当 我打开纸袋时,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一拥而 出地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区分该从哪个方向回 家一样。
《昆虫记》
可敬的探索精神
法布尔的《昆虫记》誉满全球, 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 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 历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 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性照应虫性,虫性、 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 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 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 制鸿篇。
热心的帮手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小小气象员
夏季歌唱家

蝉就是个聋的呢?
通过放大镜,我看清了蝉卵是怎样孵化的: 这些卵刚开始像非常小的鱼,眼睛又大又黑, 身体下边有一种鳍状物,由两只前腿连在一 块组成。鳍有一定的运动力,能帮助蝉的幼 虫冲破外壳和离开有纤维的枝条。
蜜蜂

蜜蜂
我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关于蜜蜂的故事。
我曾听人说起过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它总是可以自己回
到原处。于是我想亲自试一试。
有一天,我在屋檐下的蜂窝 里捉了四十只蜜蜂,叫我的小女 儿爱格兰等在屋檐下,然后我把 蜜蜂放在纸袋里,带着它们走了 二里半路,接着打开纸袋,把它 们抛弃在那里,看有没有蜜蜂飞 回来。
昆虫世界的霸王龙
昆虫世界的霸王龙
• 她的外表看上去相当美丽,身体纤细,体 态优雅,披着淡绿的外衣,托着轻薄如纱 的长翼,它的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 何方向自由转动。它还有一个精致的面孔。 她就是—— 螳螂
• 螳螂看上去它相当美丽,大家以为它是一 种善良的昆虫,恰恰相反,螳螂是昆虫世 界里最凶猛的食肉动物,主要是吃蚱蜢、 黄蜂、蟋蟀等等。它们还自相残杀,幼虫 也有一个悲惨的童年
勤劳的清洁工——蜣螂
天才建筑师——蜘蛛
活力音乐家——蟋蟀
奋斗的生灵——黄蜂
昆虫的痴迷者
法布尔
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 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 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 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 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 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 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 记》的后九卷。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 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
红蚂蚁超强的记忆力
我花几个下午来观察它们的出行,进行实验。 (用扫帚把蚂蚁的路线扫的很干净) 实验证明好像蚂蚁真的有嗅觉,它们回到了家里。
我再一次做实验。
(用水冲向红蚂蚁的路) 大部分蚂蚁从原先的路渡过河回到家。
我又做了一次实验 (用新鲜薄荷把地面擦了几下,又用薄荷盖住路面) 蚂蚁又回去了。
蚂蚁靠什么来找到回家的路?
法布尔的故事
你总能在葡萄架下,荆棘丛中, 田野里,山坡上…… 找到他的身影。 他顶着强烈的阳光,不顾蚊虫的叮咬, 一蹲就是一天。他用家里的瓶瓶罐罐 造了一个昆虫园,邀请蝎子、金龟子、 蜣螂住进来,他把自己的家变成了 “虫宅”。
有一次,法布尔走在路上,看见一 群蚂蚁在搬一只死苍蝇,就掏出放大 镜趴在地上观察。农夫们上工时看见 他卧在野地里。等收工回来,仍看见 他趴在原地一动不动,大家都认为他 是“中了邪”。
• 每一次发现都是探索的结果。
• 正是由于法布尔的艰辛付出勇于探索,我 们现在才能从他的文字中窥探昆虫世界的 秘密。
发现的眼睛 探索的精神
谢 谢!
着了魔的环形运动
有一次,我在松树上取下一段松毛虫的丝带,将它沿 着一个很大的花盆铺成一条环形的路。我把排着长队的松 毛虫取下一些正好能够绕花盆一圈,这样它们都是首尾相 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领头毛虫了。只见每条毛虫都紧跟 着它前面的那条松毛虫,坚定不移地跟着它前行。几个小 时过去了,天都快黑了,这些松毛虫竟然不顾饥饿,也不 为找不到家而焦急,仍然坚持不懈地在那里转着圈。第二 天,第三天……它们白天爬行,到了夜晚就紧紧地依偎在 一起。一直到第八天,他们终于沿着花盆的外壁爬了下来, 重新找到了回家的路。这些小可怜虫大概一共走了84个小 时,行程约400多米,在外面度过了一段饥寒交迫的日子。
发光原理是因为在其发光器的部位,存在著 一种含磷的发光质与一种催化酵素。萤火虫在发 光器上会有一些气孔,由气孔引入空气后,发光 质就会透过酵素的催化与氧进行氧化作用。然后 透过这样的机制来发出光。
红蚂蚁的故事
红蚂蚁是一种打架
非常厉害的蚂蚁,但是 它们不会寻找食物,衣 食住行都要靠别人来替 它们完成。为了达到它 们的目的,它们就去抢 邻居不同种类的蚂蚁, 比如黑蚂蚁,把别人的 蛹运到自己的窝里。不 久后,抢来的蛹蜕皮了, 就成为了家中积极干活 的佣人。
在放大镜下,我看到了萤火虫身上长着两 片颚,他们都呈弯曲,要是合起来,就成了 一个钩子,这个钩子又尖有小,像一根毛发 似的。如果把钩子放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 在钩子上有一个槽,然后用它针状的上颚攻 击蜗牛的触角并注入麻醉液,直至蜗牛失去 知觉。萤火虫的客人们陆续赶来,它们用自 己嘴里的两个弯钩向蜗牛体内注射一种液汁, 将蜗牛的肉变成液体,然后再吸进体内,最 后只剩下了空空的蜗牛壳。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 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 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
奇迹的创造是源于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细小 生命的生活态度,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 作作风,对未知世界的探求精神。

• 每一次发现都是观察的结果。
• 每一次发现都是实验的结果。
放走蜜蜂的时候,空中吹起了微风。
蜜蜂们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 这样可以减少风的阻力,可是我想,它们飞得 这样低,怎么可以眺望到它们遥远的家园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它们面临的恶劣环境, 心里推测它们一定都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可是 没等我跨进家门,爱格兰就冲过来,她的脸红红 的,看上去很激动。她冲着我喊道:
“有两只蜜蜂回来了!在两点四十分的时候到达 巢里,还带来了满身的花粉。
我放蜜蜂的时间是两点整。也就是说,在三刻钟左右 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二里半路,这还不包括采花 粉的时间。
那天天快黑的时候,我们还没见到其它蜜蜂回来。可 是第二天当我检查蜂巢时,又看见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 号的蜜蜂回到巢里了。这样,二十只中有十七只蜜蜂没有 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空中吹着逆向 的风,尽管沿途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地 回来了。也许是因为它们怀念着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 蜜。凭借这种强烈的本能,它们回来了。是的,这不是一 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不可解释的本能,而这种本能 正是我们人类所缺少的。
古希腊人称为亮尾巴
尾巴为什么会发光?
萤火虫,挂灯笼,飞到西来飞到东,就像一 颗小星星。
在显微镜下,萤火虫的表皮上有一种涂料,形成细
微的颗粒状物质,这就是光的发源地。光是在萤火虫 的呼吸器官中产生的。那种与空气混合能发光或燃烧 的作用叫做氧化作用。萤火虫可以发光,就是氧化作 用的结果,那些像白色涂料的东西,就是氧化作用后 的余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