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单元儒林外史-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儒林外史-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池河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网络授课复习教学设计
年级九科目
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2.24
课题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内容目标1、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欣赏并品味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

2、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
吴敬梓(公元1701年-1754年),生长在长江北岸安徽省全椒县一个"名门望族"的大家庭。

自幼处在名门望族的社会环境中,而成长的家庭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中年后又骤然陷入贫困不堪的境地。

在他一生所经的这种由"渐"而"骤"的家庭破落过程中,从宗族几代关系以及自己的人际关系看,他接触的士大夫阶层很广泛,认识与熟知的人物也非常多。

他看的嘴脸,受的冷暖,经历的人事,体验的世情,都极其丰富深刻。

这就培养了他富有正义的敏锐感觉和体察现实的清醒头脑,使他能够看透清朝黑暗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与无耻,看透政治的罪恶与社会的腐败。

正是这种身世经历,成为吴敬梓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直接渊源。

二、《儒林外史》作品介绍
1、介绍《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明确:《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小说。

它以真人为模特儿,以当代发生的事为素材加以概括提高。

作者从儒林入手,对民族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霉烂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批判。

与以前的小说相比,《儒林外史》更具有思辩和批判的特色。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虽然对黑暗现实的揭露颇为深刻,但主要是表述理想,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写得更光彩照人。

《金瓶梅》对于社会现实展现和暴露多于批判。

而《儒林外史》则主要是通过对丑恶现象的批判揭示其理想,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在小说中是次要的,也并不动人,而作者所抨击讽刺的人物
编号:009
却活跃其中,成为光彩的艺术形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儒林外史》不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

2、介绍《儒林外史》的主题
明确:《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复杂的,它有着无数种解读的可能:关注制度的人,读出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关心历史的人,读出了民族家国兴亡的沉痛思虑;关心个体命运的人,读出了生动的灵魂解剖、焦灼的精神拷问……于是,有人把《儒林外史》看做一幅儒林群丑图,有人视之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也有人从中读出了士子心灵漂泊的悲凉。

《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3、《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最主要的艺术成就是它所具有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讽刺艺术。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对于《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是中国小说史中讽刺艺术的一个里程碑。

三、分析《儒林外史》的客观写实的讽刺笔法
1、提问:同学知道的文学作品中讽刺性的情节,语言,人物性格的片段。

答案略
2、(教师总结)在中国文学史上,讽刺文学的产生是很早的,甚至可以说有了文学,也就有了讽刺文学的产生。

如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先秦的寓言《庄子》,魏晋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如唐传奇,元明戏曲(唐代传奇《枕中记》,宋元话本小说《快嘴李翠莲记》等,都有讽刺作品或带有讽刺意味的描写。

明以来的小说,讽刺文学有了很大发展。

《金瓶梅》、《西游记》里有很多幽默和讽刺的描写。

《西游补》、《斩鬼传》、《聊斋志异》的某些篇章更有不少讽刺的佳作。

但是,作为一部社会问题小说,作为以讽刺为主要艺术手段,而讽刺的手法和运用又非常娴熟巧妙的当首推《儒林外史》。

鲁迅说:"迨《儒林外史》出,于是说部之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这是很中肯的评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