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题目D4.机械厂装配车间输送带传动装置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机自11-8 班
设计者cqs
指导老师tdf
2014年1月15号
中国矿业大学
目录
第一章机械设计任务书
机械课程设计任务书 (2)
第二章机械课程设计第一阶段
2.1、确定传动技术方案 (3)
2.2、电动机选择 (4)
2.3、传动件的设计 (6)
第三章机械课程设计第二阶段
3.1装配草图设计第一阶段说明 (23)
3.2轴的设计及校核 (23)
3.3轴承的设计及校验 (28)
3.4键的设计及校验 (22)
第四章机械课程设计第三阶段
4.1、轴与齿轮的关系 (30)
4.2、端盖设计 (30)
4.3、箱体尺寸的设计 (32)
4.4、齿轮和轴承的润滑 (34)
第五章机械课程设计小结
机械课程设计小结 (34)
附1:参考文献
第一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D3.机械厂装配车间输送带传动装置设计
图1:设计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简图如下)
一、设计要求
1、设计条件:
1)机器功用由输送带传送机器的零部件;
2)工作情况单向运输、轻度振动、环境温度不超过35℃;
3)运动要求输送带运动速度误差不超过5%;
4)使用寿命10年,每年350天,每天16小时;
5)检修周期一年小修;两年大修;
6)生产批量单件小批量生产;
7)生产厂型中型机械厂
2、设计任务
1)设计内容1、电动机选型;2、带传动设计;3、减速器设计;4、联轴器选型设计;5、其他。
2)设计工作量1、传动系统安装图1张;2、减速器装配图1张;3、零件图2张;4、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3、原始数据
主动滚筒扭矩(N·m):800
主动滚筒速度(m/s):0.9
主动滚筒直径(mm):300
2 2
2
3、画出箱体内壁线及减速器中心线。
在俯视图上小齿轮端面与箱体内壁之间间隙和大齿轮顶圆之间间隙为1∆。
如机械设计手册俯视图草图
4、按纯扭矩初步估算轴径。
确定轴的跨距。
先按纯扭矩确定轴径,在经轴的阶梯化吧跨距准确的确定下来。
按照纯扭矩计算轴径时,用降低许用扭转剪切应力的方法来计入弯矩的影响。
3.2轴的设计及校核
1、轴1的设计及校核
1)、计算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转矩m 68.71T N m =•
轴1上小齿轮分度圆直径158.4m d m = 圆周力1112T /t F d = 径向力11tan16.43r t F F =⋅ 轴向力1a 1tan t F F β=⋅
2)、初步估算轴的直径
选取45号钢材作为轴的材料,调制处理
由式8-2:3/d A p n ≥⨯,计算轴的最小直径并加大5%以考虑键槽的影响。
查表8.6 取A=110 3)、轴的结构设计
(1)确定轴的结构技术方案
右轴承从轴右端装入,靠轴肩定位。
齿轮和左轴承从轴的左端装入,齿轮右侧端面靠轴肩定位,齿轮和左轴承之间用定位套筒使左轴承右端面得以定位。
左右轴承均采用轴承端盖,半联轴器靠轴端档圈得到轴向固定。
齿轮和半联轴器采用普通平键得到轴向固定。
采用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和弹性柱销联轴器。
(2)确定各轴段长度和直径
①段 根据min d 圆整(按照GB5014-85),此段为V 带轮的轴颈,计算可
123d mm = 148l mm =
229d mm = 246l mm =
330d mm = 323l mm =
436d mm = 4104l mm = 558.4d mm = 565l mm = 636d mm = 610l mm = 730d mm =
721l mm =
d
2
⋅
tan16.43
d
4
αβtan/cos
11
d b
、由密封尺寸来确定。
2.轴2
轴承外径80,查表15-3知:
选用螺栓直径
3
d=10;端盖上螺栓数目为4
03
110111
d d mm
=+=+=
03
2.5
D D d
=+=105
203
2.5
D D d
=+=130
e=1.2*10=12
m由结构确定
11
d b
、由密封尺寸来确定。
N=4
11
d mm
=
105
D=
2
130
D=
e=12
f d 、1d 、2d 至凸缘边缘距离
28、20、30
轴承旁凸台半径1R
23
凸台高度h
便于扳手操作为准
外箱壁至轴承座端面距离1l C1+C2+8 齿轮顶圆与内箱壁距离1∆ 20 齿轮端面与内箱壁距离2∆
8 箱盖肋厚1m 10 箱座肋厚2m 10 轴承端盖外径D2 D+(5-6)3d 轴承旁联结螺栓距离S
尽量靠近,1d 、2d 不干涉
4.4齿轮和轴承的润滑
采用浸油润滑,润滑油牌号为N46机械润滑油。
第五章、课程设计小结
三周的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结束了,虽然很忙碌很疲劳,但感觉收获蛮大的。
从考试后几乎每天的专注和辛劳,唤回了我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的重新的认识,对二级齿轮减速器结构的深刻理解,还有一种对设计制图工作的热情和认真态度。
当我在画大图、老师指出画图中错误并改正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
之前看减速器感觉很复杂,但现在看减速器感觉不是那么难。
在刚开始画大图时,感觉很多地方,都可以随便的画,但当我做完课程设计明白了规范和经验值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明白了减速器中各个部分的画法都是有来历的,不是随便信手一画了事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让我对各个机械零件有了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唐大放,冯小宁等。
《机械设计工程学[II]》.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洪欣,李木等。
《机械设计工程学[I]》.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3.刘鸿文。
《材料力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爱军等。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5.甘永立。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第四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任嘉卉,李建平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
7.程志红《机械设计》徐州东南大学出版社
8.机械设计
9.机械原理
10.机械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