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货币政策课件-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货币政策课件-
的工具:即使变动幅度很小,也会引起MS 巨大变化,不宜作为日常工具。
第十章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 一、什么是货币政策 ➢ 指央行或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
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和利率等变量 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 货币政策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效果等。
二、货币政策目标:(终极目标)
(二)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如要刺激经济增长,就应促进 信贷和货币发行的扩张,但结果会 带来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为了防 止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需要采取 信用收缩的措施,这又会对经济增 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若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本国物价稳 定,则会造成本国商品输出增加,输入 减少,国际收支发生顺差;若本国发生 通货膨胀,导致本国输出减少,输入增 加,使国际收支恶化。如果本国出现顺 差,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央行出售 本币购入外币,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物价上涨。此时货币政策在实现外部均 衡的同时,导致本国物价上升。
➢ 直接信用管制 ➢ 间接信用管制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 1、存款准备金率 ➢ (1)商行的存款要缴纳存款准备金,最初这种准备
金只是为了维护银行自身的清偿能力,今天成为央 行调控货币供应的有力工具。 ➢ (2)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会同时影响到货币乘数 K的大小和基础货币的内部构成。
T
➢当货币当局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时 ,商业银行一定比例的超额准备金 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行的放 款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 供应量就会相应收缩。当降低法定 准备金率时,则出现相反的调节效 果,最终扩大货币供应量。
货币诸目标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一)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二者之间通常存在着一种此高彼低
的交替关系。如果失业过多,货币政策 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需要扩张信 用和增加货币供给量,以刺激投资需求 和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 人数。然而伴随而来的是一般物价水平 的上涨,若超过一定限度就会造成通货 膨胀,以牺牲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目标 为代价。因此,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 间是相互矛盾的,很难做到同时兼得。
➢ 1、1945-1979:以r为中间指标,并将r定在低水 平上。
➢ 2、1979-1989:货币主义试验期,以MS为中介指 标
➢ 3、1990年代至今:以r为中间指标,并根据经济情 况不断调整
Intended funderal funds rate Changes and level 1990 to present
4、国际收支平衡
➢ 指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符合一国宏观经济的需 要。
➢ 国际收支顺差带来一国收入增加,可能导致MS 过多,引起通货膨胀,但是顺差也会增强一国 的经济能力。逆差也会有重大影响。
➢ 央行实施货币政策,通过影响价格、汇率、利 率等因素,来调节国际收支。
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 杂的。有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 ,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二者呈正相 关关系;有的则相对独立,如充分就业 与国际收支平衡;但更多地表现为目标 之间的冲突性。
货币供应量 单位:人民币亿元
项目
2009.09
货币和准货币(M2) Money &
Quasi-money
585405.34
货币(M1)money 201708.14
流通中现金(M0) 36787.89
2009.10 586202.29 207545.74 35730.23
四、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四)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 盾
随着经济增长,就业人数增加 和收入水平提高,对进口商品的需 求通常也会响应增加,从而使进口 贸易增长得更快,其结果出现贸易 逆差,导致国际收支情况恶化。因 此,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二者 之间也相互矛盾,很难同时兼得。
处理政策目标间的冲突方式:①侧重于 统筹兼顾,力求协调; ②侧重于权衡选择, 视需要突出重点.各国的首要目标通常是 稳定物价。
➢ 1、物价稳定:央行的首要目标。指一般物价水平 在短期内没有显著或剧烈的运动。
➢ (1)它是由币值稳定的目标演变而来 ➢ (2)物价稳定指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 ➢ (3)只能是相对稳定 ➢ 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央行货币政策主要防止货
币供应量过多,总需求过多导致的物价上涨。
2、充分就业
➢ 一般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 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 改革开放后,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发展经济, 稳定货币”。
➢ 1995年,中央银行法规定,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 “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证券保证金比率;消费者信用控制; ✓房地产信用管制;优惠利率;预缴输入保证金
资料来源: /fomc/fundsrate.htm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以现金M0和贷款规模作为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特别是贷款规模。
➢ 9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转向以MS作为货币政策中介 指标。从1994年第四季度开始,人行开始公布货币 供应量指标。
➢ 通常以失业情况作为衡量标准。失业分为三 类:摩擦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
➢ 一般失业率在3%或5%以内被看作充分就业。 货币政策只能调节由于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 业。
3、经济增长 O
➢ 指GNP的增加,或人均GNP的增加。 ➢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可降低利率以促进投资增加,或
者通过货币政策消除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 。 ➢ 一般说来经济增长不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 货币政策作用过程:
➢ 制定货币政策->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先影响中 介目标->最后作用于最终目标
一、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 1、可观测性: ➢ 2、可控性 ➢ 3、相关性
二、中介目标的指标
➢ 1、超额存款准备金。 ➢ 2、基础货币。 ➢ 3、利率。 ➢ 4、货币供应量
美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