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数学教案:命题与证明

初二数学教案:命题与证明

初二数学教案:命题与证明
第二十四章证明与命题(一)复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2、会在简单情况下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3 、了解证明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4、会根据一些基本事实证明简单命题。

5、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步骤。

6、初步会综合运用命题、证明以及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命题分为真命题与假命题。

2、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只用找出一个反例,但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必须用推理的方法,而不能光凭一个例子。

(二)说一说
1.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1)有两个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的三角形;
(2)有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作A的平分线;
(4)若a=b 则a2= b2
(5) 同位角相等吗?
2.说出一个已学过定理:
说出一个已学过公理:
3、下列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并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不相等的角不可能是对顶角.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两个无理数的乘积一定是无理数.
(三)练一练
1. 用反例证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
(1) 若x(5-x)=0,则x=0;
(2) 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就是这条边上的高;
(3) 相等的角是内错角;
(4)若x2,则分式有意义.
(四)例题分析
例1求证: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
(3)分析证明思路;
(4) 写出证明过程;
例2已知:如图,△ABC中,C=2B ,BAD=DAC.
求证:AB=AC+CD
还有其他方法吗?
A A
E
B D
C B
D C
(第三题) (第二题)
例3已知:如图D,E分别是BC,AB上的一点,BC、BD的长度之比为3:1, △ECD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
求证:BE=3AE[来源:学|科|网]
例4、已知:如图,直线AB,CD,EF在同一平面内,且AB ∥ EF,CD ∥ EF,[来源:]
求证:AB ∥ CD。

证明:假设AB∥CD,那么AB与CD一定相交于一点P
∵AB ∥ EF,CD ∥ EF(已知)
过点P有两条直线AB,CD都与直线EF平行。

这与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一条而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
平行矛盾。

[来源:]
AB ∥ CD不能成立。

AB ∥ CD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来源:]
1.反设(否定结论);
2.归谬(利用已知条件和反设,进行推理,得出与已学过的公理、定理、定义或与已知条件矛盾);
3.写出结论(肯定原命题成立)。

练习:
如图,已知:AB=AE,BC=DE,B= E,
AFCD于F.
求证:CF=DF.
(五)小结: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六)作业布置:练习一份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