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礼仪论文 (1)

教师礼仪论文 (1)

课题:浅谈教师礼仪
随着全球的不断发展,中国也越来越重视教育。

温家宝总理说过“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

应该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在学生的就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成绩是不可磨灭的。

但是,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温家宝总理还特别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一、小学教师礼仪素质现状
综观当今小学校园,教师的礼仪素质仍存在着种种缺失现象:
(一)职业道德缺失。

教师不仅仅充当着学生的知识导师,还应当是学生的行动楷模。

但高职教师队伍中,仍有些教师将教师这一职业仅作为一种谋生的工具和手段,并没有深刻领会教师二字的深刻含义和职责要求,缺乏职业道德,无视为人师表的原则,在品行上没有起到应有的表率作用。

(二)职业责任缺失。

有的教师缺乏起码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在课堂上讲课时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照本宣科,表情冷漠,对学生缺乏爱心;有的教师把讲课当做例行公事,很少主动关心学生,对学生缺乏关心;还有的教师对学生挖苦多,鼓励少;说教多,尊重少;上课迟到、早退,对学生缺乏起码的尊重。

(三)职业形象缺失。

现有的一些教师与高职教师的职业形象要求差距甚远。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的形象显得不修边幅,着装没有遵循服饰礼仪的“TOP”原则,浓妆艳抹,职业形象效果较差。

还有的教师甚至还出现嚼口香糖、坐桌子、插口袋、上课吸烟、接打手机等有失职业形象的举动。

所以现在对教师的要求更是不容忽视,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应更主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及各种言行举止及穿着等教师礼仪。

二、教师应该注意哪些礼仪呢?
(一)着装的礼仪:教师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还是公共场合,着装都要体现职业特点:美观大方,有时代感,受学生欢迎,符合教师身份;
(二)仪容的礼仪:教师仪容要端正、庄重、斯文、雅气。

不浓妆艳抹;不佩戴款式夸张的耳环、项链等;不染彩色指甲;不将头发染成怪异颜色;
(三)举止的礼仪:坐姿须端庄、站姿应挺拔、行姿宜稳健;
(四)社交的礼仪: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约束自己,自律自重;
(五)参加聚会的礼仪:教师出席正式晚会,男教师以深色中山装套装、西服套装,女教师以旗袍、连衣裙或西服套裙为宜;参加沙龙交流时不要离题万里,浪费众人宝贵时间;
(六)网络的礼仪:教师在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与他人交往时,应牢记教师身份;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尊重他人;留言板上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七)进出校门的礼仪:进入校门主动向人问好;自行车(电瓶车)推行,摩托车、汽车慢行至指定存放处,整齐排放,离开校园主动道“再见”;(八)课堂的礼仪:进教室前准备好上课教材、教具,不携带通讯工具进课堂;讲课不坐着、不靠着,也不过多来回走动;多用敬语“请”字和尊敬手势;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

(九)办公室的礼仪:举止规范,谈吐文雅,遵守公德,文明办公。

不上网聊天,不玩游戏,不下载娱乐影视片。

(十)打电话的礼仪:上班时间不煲电话,接电话宜内容简洁,声音适度。

(十一)与学生交往的礼仪:微笑交谈,平等沟通。

(十二)与家长交往的礼仪:接待家长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十三)家访的礼仪:家访前应写便条或打电话预约,把家访内容告诉家长。

切忌“登门告状”。

(十四)升旗的礼仪:脱帽、摘墨镜,规范立正。

(十五)会场的礼仪:手机置静音或关闭,不接听手机、不发送和阅读短信。

三、本人专业实习中总结的礼仪注意要点
在2010年11月8日至2010年12月3日一个月的专业实习过程中,本人觉得和小朋友沟通交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礼仪。

1.切忌过于随便,最好讲些积极向上的言语
2.边讲话的时候,要尽量保持微笑,但不能过于刻意
3.最好不要做一些没有必要的小动作
4.要学会倾听小学生的心里话
5.应虚心听取小学生提出的可采取的建议
四、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社会,教师的礼仪是很值得重视的。

那么要如何更好提高教师的礼仪素质呢?
(一)提升途径
1.思想重视,提升美学修养。

首先,高职教师应当清楚地意识到教师礼仪修养不仅是教师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还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

高职院校除了对学生加强礼仪教育外,还应当加强对教师礼仪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反复向教师宣传有关教师礼仪方面的知识,不断强化教师的礼仪意识。

教师只有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才能将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渗透到自己的教学活动当中,体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风范。

2.提高素质,增强榜样意识。

“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教师礼仪素质的提升必须要让教师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榜样作用,因为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甚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榜样作用,履行教师职责,任何时候都应当按照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行事,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生们喜欢上课充满热情、笑口常开,始终把真诚的目光投向全体学生的教师,这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第一原则,它既是一种礼仪,也直接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

每一位教师都应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热情地关爱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服务。

教师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关系。

教师还应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变“一言堂”为“众言堂”,在课下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

只有尊重和关爱学生,处处体现出自身的礼仪素质,教师才会真正赢得学生。

(二)外界干涉:
1.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着重培养师范类人才。

2.已在职教师,教育局应定期举行礼仪就餐,礼仪旅行等提倡礼仪的活动。

3.已在职教师,学校应定期开展教师礼仪讲座。

总之,就个人而言,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等的外在表现;就社会而言,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

礼仪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高职教师礼仪规范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是高职教育工作者所应具有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因此,高职教师应当遵循礼仪规范,自觉地提升自身的礼仪素质,才能符合职业需求,才能打造魅力教师名牌,才能赢得更多的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