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通知单
3.任何情况下,均不小于300mm。
C.绑接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的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焊接接头时在焊接接头处35d且不小于500mm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绑扎搭接接头受拉区不大于25%,受压区不大于50%。焊接接头受拉区不大于50%,受压区不限制。接头位置宜设在受力较小处,同一根钢筋应尽量减少接头。
质量
标准
质量
标准
施
工
程
序
及
操
作
要
点
职
业
健
康
安
全
环
保
技
术
措
施
一堆放,如果钢筋堆场临近基坑边缘,所有钢筋成捆堆放不得超过4层,钢筋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应该采用红砖架高200-300左右,防止地面积水生锈。
B.所有进场的钢筋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且外观验收合格,在现场取样送检合格后得到项目部能够使用的指令方可下料制作。
采用调直机调直钢筋,其调直冷拉率:I级钢不大于4%,II级钢不大于1%,经过调直工艺后,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C.钢筋切断
要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钢筋断口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时,必须重新切断。切断长度允许误差为±5mm。
D.钢筋弯曲成型
弯曲成型采用钢筋弯曲机和手动弯曲工具配合进行,弯曲后钢筋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纹。
E.钢筋下料要按图纸及规范要求尺寸下料,根据进场钢筋的原材长度计算长短料配合下杜绝浪费或者过多料头。料头应该规格及长短分别放置,方便利用,严禁将长料头切短。
3.垫块制作:用水泥砂浆预制成规定厚度的保护层垫块和塑料卡。用于墙柱钢筋的垫块内要预埋20~22号火烧
4.主要机具
塔吊、电渣压力焊、钢筋钩子、撬棍、力矩扳手,普通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粉笔、尺子等。
5.作业条件
A.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现象,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B.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C.做好抄平放线工作注明水平标高,弹性柱、墙的外皮尺寸线。
D.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E.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皮、水泥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E.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箍筋的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3).柱筋保护层控制过程
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毫米左右(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尺寸正确。
4).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钢筋弯折的位置、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F.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清理干净。
G.模板安装完办理预检,并清理净模内木屑及杂物。
二、施工程序及质量控制过程
1.绑柱子钢筋:
1.1.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1.2.质量控制过程
1).搭接控制过程
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通知单
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通知单
施工单位: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海科新寓安置房工程项目部 编号:
单位工程
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安置房(海科新寓)工程
社区中心
交底时间
分项工程
钢筋
工 程
部 位
一层主体
接受班组及管理部门
钢筋班组
工程数量
进度
要求
质量
标准
质量
标准
质量
标准
质量
标准
质量
标准
2).绑扎箍筋控制过程
A.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2).柱箍筋绑扎控制过程
A.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宜采用缠扣绑扎。
B.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C.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绑扎)
D.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如箍筋采用90度搭接,搭接处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焊缝不小于5d。
C.钢筋原材应分类堆放方便制作,如需要用下层钢筋,必须将临近的上层钢筋先吊走方可取用,防止钢筋倾倒。
2、钢筋加工
A.钢筋除锈
钢筋在下料前先除锈,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渍及浮皮、铁锈等清除干净,以免影响其与混凝土的粘结效果,盘圆钢筋除锈经过其冷拉调直过程来实现,螺纹钢筋锈蚀较严重的使用人工除锈。
B.钢筋调直
受力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表2-39
项次
钢筋类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5
C30
1
I级钢筋
35d
30d
25d
2
Ⅱ级钢筋(月牙纹)
45d
40d
35d
3
Ⅲ级钢筋(月牙纹)
55d
50d
45d
注:1当Ⅱ、Ⅲ级钢筋d>24mm时其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5d采用。
2.当螺纹钢筋直径≤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按表中数值减少5d采用。
2.2.质量控制过程
1).箍筋间距和钢筋锚固控制过程
A.在模板侧帮上画箍筋间距后摆放箍筋。
B.穿梁的上、下部纵向受力筋,先绑上部纵横筋,再绑下部纵筋。
C..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的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D.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2.梁钢筋绑扎
2.1.工艺流程
模内绑扎: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住→穿次梁底层纵向筋并与箍筋固定住→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及弯起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牢→绑主梁底层纵向筋→穿次梁上层纵向筋→按箍筋间距绑牢。
模外绑扎:(先在梁模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上口铺横杆数根→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纵筋→穿主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牢→绑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牢→绑次梁下层纵筋→抽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A.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三个,绑扣要向柱内,便于箍筋向上移动,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度,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度角。
B.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设计要求时应按表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