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黄天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黄天然)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绕西。 黄沙道:指从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的乡村道路。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旧时:往日。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同“现”。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 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 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也在诉说着好年成。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转眼间 山前便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赶紧从小桥过溪准备躲雨,可是往日土地庙附近, 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面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赏析
诗词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 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 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 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 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 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 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 句》,《辛稼轩诗文钞存》。
其实写作并不在于情节的多或少,而在于 情节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伸入到现实生活的最 深微的地方(细节描写)。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会产生“言有尽而意 无穷”的效果了。
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其实指的就是这 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居江西时的作品。 描写了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 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 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 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感悟
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情趣。 这种情景交融带给人一种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