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投行专题复习

亚投行专题复习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亚洲投行吸引世界目光
关注焦点:国际组织,国际合作,世界格局,经济全球化。

一、材料
(一)亚投行确认57个创始成
员国。

据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15日是确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的最终日期。

据中国财政部的消息,共有来自五大洲的57个国家成为亚
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

史耀斌说,亚投行是开放、包容的多边开发银行,虽然接收意向创始成员国已经截止,但今后仍会继续吸收新成员加入。

各方在今后的章程谈判和磋商中,将就吸收新成员的程序和规则等作出安排。

(二)参考消息网4月16日报道,北京15日表示,共有57个国家获得批准成为中国主导筹建的新基础设施银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

该机构旨在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但批评人士对它的贷款标准表示担心,认为它可能会对美国领导的世界银行和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形成挑战。

(三)中国网4月16日讯据英国媒体4月14日报道,近日,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的创立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虽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春季年会即将在美国举行,但目前世界的关注点似乎并不在于年会政策的制定上,而更多地集中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创立上。

英国、德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等国已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

该组织有极大的融资能力。

亚投行的创立对世界金融市场也有很大益处。

对于亚投行的创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世界大多数国家纷纷表示欢迎。

但是,美国却对此表示抵制并暗中向欧洲国家施压,要求他们不要加入亚投行。

事实上,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没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或特殊利益的色彩。

美国极力反对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的这一行为与其宣称的亚洲经济事务优先原则不符,而且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其对自身影响力的不自信。

美国的这一行为将不利于亚洲经济的发展。

二、关键知识点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巴黎和会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

3.结束:九一八事变后华盛顿体系开始受到冲击。

珍珠港事件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4.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暂时缓
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的矛盾及其评价
(1)存在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评价:积极方面: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欧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

局限性: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奴役弱小民族基础上的,为战后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的产生埋下了祸根,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根本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揭开序幕: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

3.表现: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1949年北约建立。

4.正式形成:1955年华约成立。

5.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6.影响: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美苏带来沉重军费负担;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三)多极化趋势
1.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

2.表现:“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一超”——美国。

“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3.影响: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一超多强”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加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秩序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四)经济全球化
1、概念:指在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跨越国界,自由流动,各国和各地区相互融合,相互依存,逐渐形成整体。

2、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3、表现:①跨国公司的影响;②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

4、特征: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联系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5、影响:使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便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还可使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进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方面不及发达国家,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发出了挑战。

6、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①机遇: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挑战: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市场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作用,加大了我国在竞争中的难度。

(五)国际组织
1、联合国(UN)是最具普遍性、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中国是创始成员国及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

2、欧盟(EU)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

3、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中国2001年加入。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1991年中国加入。

三、知识延伸
1、亚投行成立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确定北京西城区金融街,位于全国政协礼堂附近。

)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

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

截止2015年4月15日,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挪威、南非、波兰等国先后已同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57个国家正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除日本
1.建立“亚投行”的国际背景、国内条件分别是什么?
(1)国际背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2)国内条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不断
提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中国倡导成立“亚投行”、举办博鳌会体现了课本什么观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3)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3.中国倡导成立“亚投行”的意义
(1)有利于促使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

(2)有利于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

(3)有利于开展全方位对外开放、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

(4)符合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5)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
4.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了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大,当前我国应如何做?(1)政治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保障公民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力。

(2)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

(3)文化方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社会方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5)生态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

•4、在迈向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我们应如何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1)要注重文明礼仪,懂得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2)要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虚心学习,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宣传与弘扬中华文化,做文化交往的友好使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