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借助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抓关键词句、抓具体事物描述的方法感受作者感情。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想象画面,并能按照样子口头描述一种情景。
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会对比的写作手法,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并能进行仿写。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游子吟》,把握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了解诗人孟郊;理解并背诵《游子吟》,体会游子对故乡和母亲的思念和爱。
教学重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想象画面,并能按照样子口头描述一种情景。
教学难点: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会对比的写作手法,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并能进行仿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借助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抓关键词句、抓具体事物描述的方法感受作者感情。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想象画面,并能按照样子口头描述一种情景。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想象画面,并能按照样子口头描述一种情景。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一)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是在写什么的?(事物或者事情)仅仅是写事物或者事情吗?是有没有其他内涵?(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DOK一级)
二、交流平台
1.既然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们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并且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现在请大家自主回顾一下,本单元这四篇课文都运用什么样的方法体会作者情感的?
2.那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下【交流平台】中第4位同学说的话,并回顾《月是故乡明》和《祖父的园子》两篇课文,想一想,学习这两篇课文时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体会具体事物或者事情抒发感情的。
把你的发现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3.交流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想象画面,理解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
三、深入探究
1.思考:还有没有同学能够说出其他的我们用过的感受作者情感的方法呢?(情景表演)
2.学习完【交流平台】这一板块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如何把这些情感所依托的事情或画面描写地更具体。
1.读一读,找规律。
【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用排比的方法写出阳光的亮、刺眼,同时又生动的描写了蚯蚓、蝙蝠害怕光,富有童趣。
【八月,天多热。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用拟人和排比的方法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从“忙、冷、吵、静、快、辣”中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说。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①今天天气太冷,冷得滴水成冰,冷得小鸟缩成一团,冷得我浑身哆嗦。
②教室里真安静啊!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上都听得见,静得连呼吸声都听得见,静得连心跳声都听得见。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还掌握了描写事物的方法,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可以大胆运用这些方法技巧,来给我们的文章增加亮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通过不同方法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关键词句、表演)
借助事物描写场景(将与场景有关系的内容描写清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会对比的写作手法,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并能进行仿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游子吟》,把握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了解诗人孟郊;理解并背诵《游子吟》,体会游子对故乡和母亲的思念和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会对比的写作手法,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并能进行仿写。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不同方法体会作者情感和侧面描写,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新的知识点。
请同学们到课文【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
思考下面的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照样子写一写。
(小组讨论)(DOK一级)
【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对此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是对比。
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样对比描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杜甫的“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从这句话中表现出母亲浓浓的爱乡情。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蓬,远比不上绍兴的鸟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姑爹的小船和精致的乌篷船对比,说明承载父爱的小小渔船的亲切难忘,更显出了父爱之深挚。
练习: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是《社戏》的最后一段,用简明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情感。
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与以后所有的豆,所有的戏相比较,凸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美好回忆。
二、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1.通过上节课和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语言中蕴含的内涵真是博大精深,而在文学中,有一种文学体裁,正是语言高度凝练的体现,这种文学体裁,就叫做——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积月累的这首古诗吧。
(板书诗题)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这首古诗。
2.(板书作者)请同学们分享所搜集的关于诗人孟郊的相关资料;
3.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慈母/手中线
4.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题:(小组讨论)(DOK2级)
①通过诗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一个离家的儿子吟唱的诗)因此,这首诗是一首——思乡诗。
5.读中有感,从读中悟:(小组讨论)
按照上课时的合作交流模式进行小组合作:
(1)四人一小组,确定小组分工,集体讨论。
(小组成员分工每次轮换)(2)一人读诗句,要求正确流利。
(3)一人进行诗意的解读,要求语句连贯,尽量内容说完整。
(4)一人根据诗意说感受,要求有理有据。
(5)一人在以上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诗句,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学生谈感受:说说你读了这首诗感受到了什么?(DOK二级)(诗人对母亲和故乡的怀念以及对母爱的赞美)
6、欣赏画面,诵读体会。
(是啊!这首诗勾勒出了这样的一幅画面:)
(放舒缓音乐,在乐声中展放《游子吟》画面,学生低声诵读。
)
7、想象写作,理解意境: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灯光为子女缝衣服的情景。
(学生合作作文,读文交流。
)
8、师生赛文:(老师也写一篇下水文,和大家交流一下。
)
明天,儿子要外出求学了。
晚上昏暗的灯光下映照着母亲苍老的面庞,丝丝银发见证着母亲的辛劳,她正在为儿子赶缝衣裳,母亲是多么舍不得儿子远行啊!可是为了孩子求学,为了孩子能出人头地,母亲还是把对儿子的千般情,万般爱都缝进了这一针一线之中。
尽管没有绫罗绸缎,有的只是土布粗衣,但这密密麻麻的针脚中却缝进了母亲的亲情。
只恐怕出门的儿子迟迟不能回家,想到明天就要分别,在油灯的微光中,母亲再一次泪眼朦朦……但她强忍着泪水,生怕儿子发现,可她哪里知道面对着母亲的一针一线,儿子早已泪花莹莹,因为儿子知道,寸草一般的赤子之心,怎能报答母亲阳光般的深恩呢?他心中明白,自己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9、内容归纳:慈母一线缝衣,意恐迟归,反映出深切的母爱。
明确:意恐、三春晖的意义。
点拨:哪些词更能体现出深切的母爱?(密密、迟迟)这些词如何读?
指导:读时语气温和厚重、深长,读出对母亲慈爱及儿子亲切的感激之情。
(学生读诗体会)
归纳:孟郊写母亲抓住了“一针一线缝衣”这一细节,写出的都是深切的母爱。
10.试着背诵全诗。
三、小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言艺术更是博大精深,一个词就有多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应注意体会和充分运用语言种不同的意义,短短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慈母深夜缝衣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细节描写的力量,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对比→怀念、喜爱故乡
游子吟
密密、迟迟、意恐→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