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与思考
由于我是TalentGuide校园俱乐部成员,机缘之下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及广东财经大学的两位前辈有一定接触,一位是2013年国际会计师公会案例分析比赛冠军、2012年联合利华营销精英挑战赛全国十五强,另一位曾实习于北京光大银行、香港英国保诚。
通过与其线上访谈,可谓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以下是个人的些许总结与思考。
关于金融
中资银行主要业务都是针对大众的,例如储蓄、借贷、缴费等方面,而外资银行因为本身的局限性,所以将业务的重点放在理财投资、人民币跨境等方面,尤其是理财投资,外资银行会有更成熟的投资产品和财富管理团队,故外资银行的客户会更多集中在高净值人士上,对外基本不会招柜员。
同时外资银行的特点就是节奏快、压力大,中资银行的国有五大行和大型的股份制银行都会让新人从柜员做起,之后再根据个人情况安排不同的岗位,工作强度相对小很多。
外资是一个以成绩论英雄的地方,只要你的工作足够出色,自然就有机会;中资比较讲究论资排辈和人情世故。
至于待遇,外资银行的标准和四大、快消差不多,比中资银行高一个档次。
不过待遇不仅是薪酬,更重要的是公司的培训体系和平台,以便将来发展有更可观的选择。
因此在中外资银行的选择上要思考是否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另外,其实中外资银行很多员工的专业都跟金融无关。
中资银行会在新人做柜员时进行培训,外资银行则需要新人入职后用最短的时间弄懂金融知识,也就是十分强调学习能力。
因此即使不是金融专业的,也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课外书等自学方式去了解金融,当然最有用的是在实习过程中汲取的知识。
在面试的问题上,一般中资银行才会有笔试,主要是行测题和金融基础知识,可以上应届生找到online test的详细攻略 。
外资银行的留用取决于岗位,如果是wealth management等类别的话表现OK就不成问题了,如果是analysis的岗位通常需要研究生学历。
除去德意志银行在境外主要是投资银行业务,其余大多数都是商业银行。
外资商业银行很多,但主要在全球表现都十分强的还是花旗、汇丰、渣打等。
如果银行的平台比较广阔,个人的发展自然会更好,同时从大平台往下跳也会比较容易,因此要尽量往大平台走。
值得注意的是,理财顾问也是银行方向的一种,所以金融基础知识必须要牢固扎实,然后平时多看新闻,了解相关资讯,因为当今知识更新迅速,阅读金融新闻是与时俱进的有效方式。
在未来前景方面,理财顾问的发展路线在顶层基本上是做到类似私人银行的职位,专门为一个财团或者豪门打理资产,当然初步要从理财专员做起,也就是俗称拉存款的岗位。
关于快消&HR
快消行业重视员工发展,平台和培训良好,作为毕业的起点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对专业无要求,适合学习内容广泛的同学。
只要英语相对优秀,就很容易拿到猎头公司实习的,可是拿到工作offer不容易,毕竟猎头公司招人不多,而HR部门跟其它常规部门一样招人,注重专业背景,而非专业背景的学生则要出身名校。
关于比赛
含金量高的知名比赛对求职的帮助很大,至少作为一个学习能力的证明,很多面试官都会问到,所以平时多关注校园招聘微博之类的渠道。
比赛时查资料可以利用学校数据库(万方 cnki)、研报(推荐慧博平台)、Google等。
平时多认识一些人,有合适的机会就可以成为队友一起合作,趣味相投很重要。
当其余选手都只停留在关注如何用内容取胜的阶段上时,要侧重于如何用逻辑和思维证明自己, 唯有如此评委见到才会眼前一亮。
学术比赛和商业比赛会有一定差距,学术比赛跟大四写论文差不多,通过大量阅读文献从而提出新角度,商业比赛则讲求idea和是否有盈利。
关于面试
一般求职实习的流程都是直接投简历,之后进行面试,项目有特殊需求会加笔试。
在面试中不要刻意凸显不同,这么做必定会出现一些自己不习惯的事情。
与众不同是体现在自身的气质、谈吐、经历以及对事物的看法,是要靠平时积累的。
比如对某一行业的钻研,当与面试官case interview时,自然就可以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
另外,可以用宝洁八大问来准备自己的面试,弄明白每个细节是为什么。
关于规划
毕竟专业方向可能跟想象中的不太一致,所以要提前了解,仔细考虑是否真正适合自己,而不是盲目跟风。
职业类型要靠自己多了解,多向有行业经历的前辈咨询,比如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银行,就要多问前
辈银行是怎么样的,在询问过程中把用人单位的要求摸清楚,便明白如何准备。
在实习选择的规划上,优先考虑公司title,实习内容将决定时间是否会被浪费,实习强度将决定是否有一个好节,pay则决定实习时是否舒服。
如果觉得的确适合自己,就制定一份详细的职业规划,使自身在HR面前脱颖而出。
一旦定下将来的方向,在校期间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询问前辈、听讲座和实习等,还要多看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书籍,把里面的经典模型揣摩到可以运用的水平进而提高数理分析能力。
提前总有优势,否则就没有资格跟其余名校的学生抢从而在就业的起跑线上被拉开差距。
访谈虽短,但也是字字珠玑。
大学生涯的一半即将过去,珍惜时间,奋发前行,让两年后的自己可以无悔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