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延期办理房地产权证违约金诉讼时效和违约金的认定问题开发商延期办证违约金诉讼时效应否分段计算、如何认定违约金是否过高?——许擎宇、许文蕾与深圳东海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一)【案件概要】1.判决书字号一审判决书: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2003)深福法民三初字第1717号。
二审判决书: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深中法民五终字第2305号。
2.案由:房屋买卖合同纠纷3.诉讼当事人原告(被上诉人):许擎宇,男,57岁,汉族,住深圳市福田区东海花园。
原告(被上诉人):许文蕾,女,27岁,汉族,住深圳市福田区东海花园。
被告(上诉人):深圳东海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住所地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7088号招商银行大厦第37层。
法定代表人:黄楚标,董事长。
4.一审法院: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
审判员:罗琼英独任审理。
5.二审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刘青;代理审判员:周虹;代理审判员柯云宗。
6.审结时间:一审审结时间:2003年9月17日二审审结时间:2003年12月16日(二)【一审审理情况】1.一审诉辩主张两原告诉称:2000年9月8日,原、被告签订了《深圳市房地产买卖合同》,约定由原告支付1501458元购买被告开发的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东海花园福禄居6栋20B号房产,建筑面积130.61平方米,并在合同中约定了迟延办证的违约责任。
合同订立后,两原告依约支付了全部购房款,被告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了房产,但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通知原告办理房地产转移登记手续,致使两原告未能在法定期限领取《房地产证》,直至2002年11月28日两原告才取得所购房产的《房地产证》,被告的行为已严重违约。
故请求法院依法判令:1.被告支付迟延办证违约金人民币59505.42元;2.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
被告辩称:1.原告的诉讼请求已过诉讼时效。
按约定,被告应在2001年4月18日前书面通知原告共同向深圳市房地产权登记机关申请房地产转移登记,也就是说,原告在2001年4月19日就知道或应知道自身权益是否受到侵害,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诉讼时效应从2001年4月19日起开始计算,而原告直至2003年8月20日才提起诉讼主张权利,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
2.即使原告的诉讼请求未超过诉讼时效,被告也只应承担因自身过失造成的迟延办证的部分责任。
2001年9月20日被告将办证资料交予按揭银行,按揭银行则迟延了近三个月才向国土局交件;而业主方面,被告要求原告2001年8月20日前签署相关办证文件,而原告迟延了19日才前来签署;向国土局交件后,因原告许文蕾身份证过期,办证资料被国土局退回,许文蕾重新办理新的身份证,导致其《房地产证》的办理迟延了数月。
上述迟延责任如果也由被告承担,显然与双方约定不符。
3.原告要求支付迟延违约金至2002-年11月28日,但其《房地产证》已于2002年11月25日办理完毕。
4.房屋竣工面积为129.83平方米,而不是130.61平方米。
2.一审事实和证据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两原告与被告于2000年9月8日签订一份《深圳市房地产买卖合同》及补充合同和补充条款,约定由两原告向被告购买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东海花园福禄居6栋20B 号的房产,建筑面积129.83平方米(2001年9月9日,原、被告又签订了补充协议,对面积进行了确认),房款总价为人民币1492491元。
合同补充条款约定,被告应在交付房屋后的第150天内书面通知两原告共同向深圳市房地产权登记机关申请房地产转移登记,如因被告的原因没有在此期限内通知两原告办证,被告应从交付房屋的第180天起按市房屋租赁主管部门规定的指导租金标准向两原告支付违约金至市产权登记机关核发《房地产证》之日止。
合同订立后,两原告依约支付了全部购房款,被告亦于2000年11月22日向两原告交付了房屋。
2000年9月30日被告取得了涉案房地产的《竣工验收备案证书》。
但被告却没有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通知两原告办证,导致两原告所购买的上述房产的《房地产证》迟延至2002年10月25日才取得。
两原告代理人赖守标在庭审时承认,2002年7月两原告收到被告的办证通知。
3.一审判案理由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认为:两原告与被告签订的《深圳市房地产买卖合同》及补充合同和补充条款均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规定,是有效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依约履行各自的义务。
根据合同约定被告应在房屋交付后的150天内书面通知两原告共同办理《房地产证》,但被告未能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通知两原告共同向市房地产权登记机关申请房地产转移登记,应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金应按合同约定从2001年5月22日起按市房屋租赁主管部门规定的同期同地段的指导租金标准计算至2002年7月1日止。
但鉴于两原告于2003年8月18日才向本院起诉主张违约金,根据法律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从两原告起诉之日起前两年内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对两年前的违约金请求,因超过了诉讼时效,不受法律保护,本院不予支持。
违约金经核算,被告应向两原告支付人民币33864元。
被告提交的寄挂号信清单,因不能证明其挂号信内容,也没有证据表明两原告签收了挂号信,故被告认为其已以挂号信的方式通知两原告办证的答辩理由,不能成立。
4.一审定案结论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原告许擎宇、许文蕾与被告深圳东海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的《深圳市房地产买卖合同》及补充合同和补充条款有效;二、被告深圳东海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应在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许擎宇、许文蕾支付逾期办证违约金人民币33864元。
逾期支付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处理;三、驳回原告许擎宇、许文蕾的其他诉讼请求。
本案案件受理费人民币2295元,由原告负担769元,被告负担1526元。
(三)【二审情况】1.二审诉辩主张上诉人深圳东海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上诉称:(1)被上诉人诉讼请求已超过诉讼时效。
我司与被上诉人于2000年9月8日签订了《深圳市房地产买卖合同》及补充条款,该合同第十四条及补充条款第八条同时约定:我司应在房屋交付使用后的150天内书面通知被上诉人共同向深圳房地产权登记机关申请房地产转移登记。
合同生效后,我司于2000年11月22日将房屋交付给被上诉人使用,按照双方约定,我司应在2001年4月18日前书面通知被上诉人办理《房地产证》,故被上诉人应在2001年4月19日就应知道其权益是否已受到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应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的规定,本案的诉讼时效应当从2001年4月19日开始计算,而被上诉人直到2003年8月20日才提起诉讼,已超过两年的诉讼时效期间。
一审法院对诉讼时效期间分段计算与现行法律规定不符,请求二审法院采纳我司的上诉理由,驳回被上诉人诉讼请求。
(2)一审认定事实错误,请求二审法院查明事实,并依法改判。
我司向一审法院提交了收寄挂号函件登记清单及《关于房地产证办证事宜》两份证据,证明我司于2001年8月16日向被上诉人寄送了办证通知,同时1.补充协议;2.交费明细表;3.工商银行签署办《房地产证》之单元名单资料三份证据,证明被上诉人在收到我司的办证通知后,于2001年9月9日到我司签署了办证文件的事实,也印证了我司已于2001年8月16日寄送办证通知及被上诉人已收到办证通知的事实。
被上诉人在一审中否认上述事实;并辩称其于2002年7月才收到我司的办证通知。
但其没有提交任何证据反驳我司的上述证据及事实,也没有提交任何证据证明其于2002年7月才收到办证通知的主张。
一审法院对我司提交的大量证据不予采信,仅凭被上诉人的口头陈述来认定我司通知办证的时间,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导致认定事实错误,请求二审法院查明事实,并根据我司实际的通知办证时间来确定我司的违约责任。
被上诉人许擎宇、许文蕾答辩称:原判正确,请求予以维持。
2.二审事实与证据和一审相同。
3.二审判案理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上诉人与上诉人签订的房地产买卖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应当按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被上诉人依合同约定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上诉人未按合同约定的期限为被上诉人办妥《房地产证》,已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上诉人上诉称被上诉人要求支付迟延办证的违约金的诉讼请求已超过诉讼时效,违约金数额过高,没有法律依据,违约金的支付是以双方合同的约定为前提,并非以造成实际损失为前提,对该项请求,本院不予支持。
另上诉人上诉称于2001年8月16日向被上诉人寄送了办证通知,但未提交有关证据证明,本院不予采纳。
综上,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处理并无不当。
4.二审定案结论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上诉费人民币2295元,由上诉人深圳东海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负担。
(四)【评析】一、关于诉讼时效的法律思考许某与房地产公司签订的《深圳市房地产买卖合同》约定,房地产公司应在房屋交付使用后的150天内书面通知许某共同向深圳房地产权登记机关申请房地产转移登记。
房地产公司于2000年11月22日将房屋交付给了许某使用,按照约定,房地产公司应在2001年4月18日前书面通知许某办理《房地产证》,但是,房地产公司并没有履行上述的合同义务,导致其违约。
房地产公司主张许某的诉讼时效已过,而原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则按照诉讼时效期间分段计算的方法,对自许某起诉之日起(2003年8月18日)前两年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对两年前的违约金请求则因超过了诉讼时效,不予支持。
在审判实践中,许某对房地产公司延期通知办证的违约金的诉请有无过诉讼时效的问题存有争论:第一种观点认为:诉讼时效期间应分段计算,本案许某与房地产公司约定的延期通知办证违约金系按日计算,则房地产公司应在交房后第150日,即2001年4月19日为逾期通知办证的第一天,违约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从该天起计至满2年止,逾期通知办证第二天的违约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从该天起计至满2年止,其他依此类推,故许某的此项诉请从起诉之日往前推两年的受法律保护,其他因已过时效,不予保护。
本案一、二审法院均持该观点,认为许某“于2003年8月18日起诉至法院,故从该日起往前推两年即2001年8月18日之后的延期通知办证的违约金予以支持,2001年8月18日以前的诉请超过了诉讼时效,法院不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