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济法学(第一编 经济法概论)09版
经济法学(第一编 经济法概论)09版
二、中国经济法学说的发展
1978-----1992
1、经济法这一概念在我国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 年代末。(1979年5届人大2次会议) 叶剑英 :需要各种经济法 彭 真 :要陆续制定各种经济法 2、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党的14大)。我国经济 法法学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调整纵横经济关系 的大经济法学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干预和管 理经济的现代经济法学
6、应当如何完善经济法?
第一节:经济法概念的语源
摩莱里、德萨米、莱特
1、摩莱里关于经济法概念的使用:
1755年,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在
他的《自然法典》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经济法”
这个概念。
摩莱里的经济法思想可以归纳为: (1)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权制度;
(2)保证每个公民都有的劳动的权利和承担劳 动的义务;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区
东北、中部、西部经济区
环渤海、海峡西岸、沿海
第一编 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 经济法的概念
问题: 街头公厕是否 应该收费?
1、什么是经济法? 2、经济法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4、我国经济法是如何发展的?
5、现今我国经济法有几大流派?
经济法的定义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利益出发,对 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进行 干预、管理和协调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二章: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民法、行政法 经济法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1、调整对象有一定范围,不是漫无边际, 捉摸不定的。 2、经济法调整的对象同其他法的部门的调 整对象是有区别的,可以分开的,而不是 交叉的、重叠的。
第二节:经济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外的经济法理论 (一)德国 一战期间,为了战争,德国对战争中的重要 物资实行国家统配制度,并由国家统一规定商 品的价格。这期间发布了《关于限制契约最高 价格的公告》(1915),《确保国民粮食战时 措施令》(1916),《煤炭经济法》和《碳酸 钾经济法》(1919)等。 突破了私有制国家经济制度的“合同自由” 原则,确认了国家对私人经济干预的权力。
(二)1992年以来的中国经济法
1992年10月召开党的14大,确立了中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充分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机制和 竞争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推动 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手段。所以1992年之后的 中国经济法学被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的经济法学。随着改革目标的确立,我国法学 界对经济法的本质开始了新的探索。
(2)认为最好的分配方式是按比例的平等分配;
(3)主张建立没有贸易的社会制度;
(4)重视对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3、莱特关于经济法概念的使用
进入20世纪以来,德国学者莱特在1906年创 刊的《世界经济年鉴》中首先使用了“经济法” 之一概念,用来说明与世界经济有关的各种法规, 但并不具有严格的学术意义。 以后在许多国家的法学论著中和国家颁布的 法律中,先后使用的“经济法”之一概念。
一、社会公共性
经济法和民商法的最大区别就是,经济法不是从 个别人的利益出发,而是从维护整体经济利益和 社会公共利益出发。 经济法的社会公共性可以从经济法的价值属性中 表现出来。 秩序 效率
公平
正义
美国:美国法院1982年通过判决将AT&T公司一分为 八,该判决鲜明地体现了经济法的社会公共性 我国:原中国国家电力公司拆分重组后形成的11 家公司: 5家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 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中 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2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 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下设华北、东北、华东、 华中和西北5个区域电网公司。 4家辅业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 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 司和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另一方面经济法原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管理 和协调之必要性,其意义不在于设定或者保障某 种具体的权利,而是为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兴利避 害,促进整体的经济的发展。与民商法相比,更 加强烈地反映了国家的经济政策,表现出易变性。
五、关于涉外经济管理关系
两种观点: 1、涉外经济法与企业组织管理制度、市场 管理制度和宏观调控管理制度存在交叉关 系,不能作为经济法的子部门; 2、虽有交叉关系,但是体现了国家对外经 济贸易政策,有其自身特殊性,可以作为 经济法的子部门。
第三章 经济法的本质和特征
一、社会公共性 二、经济政策性 三、政府主导性 四、公法和私法的融合
二、市场管理关系
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管理的原因: 1、自由竞争---垄断、不正当竞争---妨碍 资源合理配置---国家干预 2、市场交易力量不平衡或者信息不对称--保护弱者地位的当事人---国家干预 市场管理法律制度纷繁复杂,其最大特点 是他们普遍不适用合同法中的意思自治和 合同自由原则,而存在禁止性规定,明确 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之间的划界。
(一)1992年前的中国经济法
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纵横经济法论 代表人物:陶和谦 沿袭了以拉普捷夫为代表的前苏联经济法理论 缺陷:1、抹煞了平等主体间横向经济关系与国 家纵向经济管理关系的本质区别; 2、纵横统一调整的大经济法理论不利于我国自 1984年以来实施的政企分开、国家所有权和国家 行政管理权分别行使的改革措施,从而不利于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利于经济法的发展。民法、 商法、经济行政法、劳动法通通包括在经济法范 围之内。
如果我们不能忍受作为政治权力 的皇帝,我们就不能忍受统治我们 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运输和销 售的皇帝。我们不能屈服于一个皇 帝,我们也不能屈服于以势力阻碍 竞争和固定各种商品价格的贸易大 亨。 ----谢尔曼
三、宏观调控管理关系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为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而对国民 经济总体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市场不是万能的。 1、市场不能完全解决某些产品或服务的缺位问题, 如铁路、民航等 2、市场不能完全解决企业的外部效应问题。如研 发、污染环境等 3、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宏观调控尤为重要。 4、为保证政府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保证宏观政策 的相对稳定性和有效性,防止决策者滥用权力,宏 观调控应纳入法制轨道
经济法调整的对象包括:
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市场管理关系; 宏观调控管理关系; 社会保障关系; 涉外经济管理关系
一、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1、组织企业是国家组织经济的基本手段, 如企业法不纳入经济法范畴,就会忽视国家对 企业的设立、变更以及终止过程中的经济管理 行为。
2、在金融、保险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 中,必须有经济法的规定。 3、经济法中的企业法与商法中的企业法不 同:商法中的企业法:意思自治;经济法中的 企业法:带有强制性
(三)前苏联
经济法理论具有鲜明的计划经济性 代表人物:拉普捷夫和马穆托夫 他认为:经济法作为国家组织经济的方式和手 段不仅包括调整国家与社会主义组织之间的关 系,还包括社会主义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公民 之间的关系,经济法从而就成为调整纵横经济 关系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主要和最 典型的特征,不是它们的商品性,而是它们的 计划性。 对我国计划经济下的经济法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法律秩序是 以市民法为基础,并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各 种法律制度构成的,后者是适应市民社会 关于协调社会的要求而产生的,是以市民 法为基础的,同时又表现出与之不同的特 征,因为这些法与市民社会中的私人性是 相对立的,具有社会的公共性。 ---金泽良雄
二、经济政策性
一方面经济法所调整的都是发生在生产和经营 领域中的经济关系,从而具有建立和维护经济秩 序的目的。
经 济 法 学
徐 树 强
2014-6-25
1
基本要求
◎
学习自由 ◎ 请假获准 ◎ 点名随机 ◎ 闭卷考试
勿扰他人 不算旷课 责任自负 重在平时
1.杨紫烜:《经济法》(第四版),北京大 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杨紫烜、徐杰:《经济法学》(第三 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王晓晔:《经济法学》,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5年 4.刘瑞复:《经济法学原理》,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2年 5.卢炯星:《宏观经济法》,厦门大学出版 社,2000年 6.〈经济法研究〉(北大杨紫烜)、〈经济 法论丛〉(武汉大学漆多俊)
2010年中外500强企业对比
名次 (05) 公司名称 年销售收入(百万美元) 1、 沃尔玛 408214 2、 皇家壳牌 285129 3、 埃克森美孚 284650 4、 英国石油 246138 5、 丰田汽车 204106 7(31)、 中国石化 187518 8(40)、 国家电网 184496 10(46)、 中国石油天然气 165496 77 (224)、中国移动通信 71749 87(212)、 中国工商银行 69295
(四)美国
《谢尔曼法》(1890),《克莱顿法》 (1914)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垄断法,在 美国被称为商法(Business Law)。 不管美国有没有“经济法”这一法学 术语,美国对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做出了 非常重要的贡献。
谢尔曼法
该法由8个条文组成,核心是其第1条和第 2条。 第1条规定:“任何对各州之间或与外国之 间贸易或商务加以限制的合同、以托拉斯等 形式实施的联合、或共谋,均为违法,并构 成严重犯罪……” 第2条规定:“任何个人或企业单独或与他 人联合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州际或与外国 之间贸易或商务的行为,即被视为严重犯 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