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精品PPT课件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精品PPT课件

n 非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要积极寻找和消除病 因,有的原因不明,也要避免其诱发因素,可 使其病情缓解或不再发生
n 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 径,治疗时应该患者与其性伴同治
5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治疗
Ø审证求因、辩证施治 Ø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有机结合
6
祛风法
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
疏风散寒:用于风寒证 •临症见皮损色白、瘙痒,遇冷加剧,得热则减,舌淡红 苔白脉浮紧 •常见于荨麻疹;代表方为桂枝麻黄各半汤 疏风清热:用于风热证 •临症见皮损色红、瘙痒或伴有发热、咽喉肿痛,发病急, 病程短,舌淡红苔薄脉浮数 •常见于荨麻疹、玫瑰糠疹;代表方为桂枝麻黄各半汤
8
祛湿法
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
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湿阻证 • 临症见皮损色淡,糜烂渗液、瘙痒,面色萎黄,不
思饮食,舌淡苔腻脉滑 • 常见于亚急性湿疹、天疱疮; • 代表方为除湿胃苓汤、参苓白术散 清热利湿:用于湿热证 • 临症见水疱,糜烂渗液、瘙痒或伴有发热,口干不欲
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常见于湿疹、生殖器疱疹; • 代表方为龙胆泻肝汤、二妙散
自汗怕冷,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 常见于慢性荨麻疹; • 代表方为玉屏风散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证 • 临症见皮疹潮红或疮疡弥漫,潮热盗汗,虚烦不眠、
腰膝酸软,耳鸣目眩,舌红苔少脉细数 • 常见于红斑狼疮; • 代表方为知柏地黄丸
14
温通法
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
温补肾阳:用于肾阳虚证 • 临症见于慢性皮肤病,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
18
药物内治(西医)—抗组胺药
组胺受体的分类
H1受体(H1R):
主要分布于皮肤、粘膜、血管及脑组织
H2受体(H2R):
胁痛或乳房胀痛,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 常见于瘰疬、皮肤肿瘤; • 代表方为逍遥散合二陈汤 疏风化痰:用于风热痰毒证 • 临症见皮疹初起色白肿胀,逐渐红肿化脓,可伴有咽
喉肿痛、口干便秘,舌淡苔薄腻脉滑数 • 常见于痈; • 代表方为牛蒡解肌汤合二陈汤
13
补益法
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
益气固表:用于卫气不固证 • 临症见皮疹色淡,遇冷即发、反复发作,气短懒言、
6.维A酸药物 7.免疫抑制剂 8.免疫调节剂 9.维生素类药物 10.其它:
16
药物内治(西医)—抗组胺药
o 1937年: Daniel Bovet 合成第一个抗组胺化合物 Pyrilamine,毒性太大,未 用于临床
o 于1957获诺贝尔医学奖
17
药物内治(西医)—抗组胺药
组胺的作用
n 毛细血管扩张 n 血管通透性增高 n 平滑肌收缩 n 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 n 血压下降
清长,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 常见于皮肌炎、天疱疮; • 代表方为金贵肾气丸 温阳通络:用于寒湿阻络证 • 临症见皮疹苍白或青紫,皮温偏低,肢端冰冷、皮肤
硬化。苔白脉沉涩 • 常见于雷诺现象、冷球蛋白血症; • 代表方为黄芪桂枝五物汤、阳和汤
15
药物内治(西医)
1.抗组胺药 2.糖皮质激素 3.抗细菌药物 4.抗病毒药物 5.抗真菌药物
7
清热法
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证 • 临症见皮损色红,灼热、肿胀、瘙痒或化脓,伴有
发热、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 • 常见于疖、丹毒、脓疱疮; • 代表方为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清热凉血:用于血热证 • 临症见皮损鲜红斑片或紫斑,灼热、瘙痒或伴有发热、
便秘尿赤,口干舌燥,心烦,舌红绛苔黄脉数 • 常见于过敏性紫癜、剥脱性皮炎; • 代表方为犀角地黄汤
病程较长,舌紫暗脉涩 • 常见于皮肤血管炎、结节性红斑; • 代表方为桃红四物汤 活血软坚:用于瘀阻结块证 • 临症见皮损坚硬,皮色淡红或发白,自觉可伴痛痒,
舌淡苔薄脉滑 • 常见于瘢痕疙瘩; • 代表方为活血散瘀汤
12
祛痰法
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
解郁化痰:用于气滞痰凝证 • 临症见结块坚实,皮色、不痛或微痛,伴有胸闷、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1
content
第一节 皮肤性病的预防
p 一般预防措施 p 皮肤性病的预防原则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治疗
p 药物治疗
• 内治:包括中医辨证治疗和西药治疗 • 外治
p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法、微波、冷冻、光疗等
2
皮肤性病的预防
Ø古代:《素问》“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 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淮南子》“良医者常治无病之 病,故无病;圣人则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 Ø现代:“预防为主”已成为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
10
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
行气法
疏肝理气:用于肝郁气滞证 • 临症见皮肤病患者伴有胸胁胀痛,情绪易怒、女性
月经不调,舌淡红苔薄脉弦 • 常见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黄褐斑; • 代表方为逍遥散、柴胡疏肝散
11
活血法
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
活血化瘀:用于血瘀证 • 临症见结节,肿块、瘢痕、皮肤肥厚或粗糙、疼痛,
3
3
一般预防措施
n 增强体质,预防皮肤病:“邪之所凑,其 气必虚”,应培固正气,避免外邪,要重 视整体预防的作用。
n 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是保护人体的第一 道防线
n 重视心理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抑郁 也可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如神经性皮炎、 斑秃等
4
皮肤性病的预防原则
n 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避免与传染源接触,对 患者和带菌者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祛风胜湿:用于风湿浸淫证 •临症见皮肤发红,丘疹、水疱、糜烂、渗液,自觉瘙痒, 伴有口干咽痛,舌淡红苔薄黄脉濡或数 •常见于湿疹、丘疹性荨麻疹、扁平苔癣; •代表方为消风散 平肝熄风:用于血虚肝旺者 •临症见慢性皮肤病,心烦易怒、情绪不佳时病情加重,舌淡 苔薄脉弦细 •常见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代表方为天麻钩藤饮
9
润燥法
药 • 临症见皮肤干燥,粗糙、脱屑、肥厚、皲裂或苔藓
样变,病程长,舌淡苔薄脉沉细 • 常见于慢性湿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 • 代表方为当归饮子、四物汤 凉血润燥:用于血热风燥证 • 临症见红色斑疹,干燥有鳞屑,可伴有口干心烦、大
便干燥,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脉数 • 常见于银屑病、风热疮; • 代表方为凉血消风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