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静脉穿刺及中心静脉压测定

深静脉穿刺及中心静脉压测定

林 为穿刺点约距锁骨上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缘2~3横指 b.颈总动脉前外侧 进针: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呈30°角,紧靠 SCM锁骨头内侧缘进针,直指同侧乳头
林 建 寿
锁骨内侧端上缘切迹作为骨性标志,IJV 正好经此而下行与SCV汇合。穿刺时左拇指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按压此切迹。在其上方1-1.5cm进针。针干与 中线平行,与皮肤呈30°-45°,朝尾端前进 2-3cm即可成功;若不成,针尖略偏外。
林 建 寿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林 建 寿
1)与经颈内静脉臵管相比,成功率较低
2)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气胸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3)特别适用于颈动脉手术;
4)由于臵管后位臵易固定、病人耐受性好,也
适宜于长期留管或用于大静脉营养。
林 建 寿
锁骨下静脉的解剖
林 建 寿
△锁骨下径路穿刺:
• 试穿确定锁骨下静脉的位臵后,即可换用 导针穿刺臵管,导针的穿刺方向与试探性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穿刺相同,一旦进入锁骨下静脉的位臵后
即可抽得大量回血,此时再轻轻推进 0.1~0.2cm,使导针的整个斜面在静脉腔 内,并保持斜面向下,以利导管或导丝推 进。
林 建 寿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林 建 寿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林 建 寿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林 建 寿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林 建 寿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林 建 寿
选择RIJV穿刺优于LIJV
a. RIJV与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林 建 寿
△锁骨下径路穿刺:
* 如果以此方向进针已达 4~5cm 时仍不见回血时,不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要再向前推进,以免误伤锁骨下动脉。应慢慢向后 撤针并边退边抽回血,说明已穿透锁骨下静脉。在
撤针过程中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至皮下后改变进
针方向,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以同样的方法徐徐 进针。
林 建 寿
● 禁忌证
*
广泛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穿刺局部有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 *
*
不合作,燥动不安病人
林 建 寿
*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林 建 寿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 肺与胸膜损伤
• 气胸是常见的插管并发症之一,偶可发生张力性气胸或血胸。插 管后常规X线检查,可及时发现有无气胸存在。少量气胸一般无 明显临床症状,气压小于20%可不做处理,但应每日做胸部X线检 查,如气胸进一步发展,则应及时放置胸腔闭式引流。如患者于 插管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或发绀,应警惕张力性气胸之可 能。一旦明确诊断,即应行粗针胸腔穿刺减压或置胸腔闭式引流 管。如气胸经一般处理得到控制,且导管位置正常,则无须拔除 导管。血胸往往是由于穿刺针太深误伤动脉并穿破胸膜所引起。 血胸严重时必须开胸止血。 • 穿刺针穿透静脉而进入胸腔后,大量液体输入胸腔内可形成液胸。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成反比例关系,因此无论选用哪一种途径做中心静脉 插管术,都需要很好的了解该区域的局部解剖关系, 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以减少这一类并发症的发生。 另一类则与导管感染有关,所以插管前、中、后均应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这是减少感染并发症的重要 措施。
林 建 寿
1)插管时并发症
并重新固定。如进皮点有炎症反应或感染继续发展时,则应拔除导管。 • 另外,有条件者应使用输液终端滤器,以阻止微生物的侵入,减少导 管败血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留臵时间。 • 为防止导管内血液凝固,输液完毕应用肝素液或生理盐水10ml注入导 管内。
林 建 寿
中心静脉穿刺臵管后的并发症与处理
中心静脉插管的并发症,一类与操作时误伤其邻 近的重要器官、组织有关,其发生率与操作者的经验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与中心静脉压测定
武警青海总队医院 汪彩玲

概述
概念 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各种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导管至大血管腔内或心腔。利用其测定各
种生理学参数,同时也可为各种治疗提供
直接便利路途。――仍是重症病房、大手
术和救治危重病员不可缺少的手段。
林 建 寿
适应证
一、治疗 a. 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b. 长期输液治疗 c. 大量、快速扩容通道
林 建 寿
* 穿刺臵管 a.穿刺路径,保持负压 b.进入静脉,突破感,回血通畅,呈暗红色,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压力不高 c.臵导丝,用力适当,无阻力,深浅合适,不 能用力外拔 d.外套管,捻转前进,扩管有度 e.臵导管
林 建 寿
* 固定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a.粘贴,缝线
b.皮下潜行
林 建 寿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林 建 寿
△锁骨下径路穿刺:
* 先用0.5%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麻
* 局部麻醉后,用注射器细针做试探性穿刺,使针头与皮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肤呈 30°~45°角向内向上穿刺,针头保持朝向胸骨上
窝的方向,紧靠锁骨内下缘徐徐推进,这样可避免穿破 胸膜及肺组织,边进针边抽动针筒使管内形成负压,一 般进针4cm可抽到回血(深度与患者的体形有关)。
林 建 寿
● 解剖特征
* 颈内静脉: 起始于颅底颈静脉孔,形成颈动脉 鞘,全程由SCM覆盖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上段位于SCM内侧,颈内动脉后方 中段位于SCM前缘下面,颈总动脉后外侧 下段位于SCM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 隙内,颈总动脉前外方
在胸锁关节处与SCV汇合成无名静脉
林 建 寿
△锁骨下径路穿刺:
• 令患者吸气后屏息,取下注射器,以一只手 固定导针并以手指轻抵针尾插孔,以免发生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气栓或失血。 • 将导管或导丝自导针尾部插孔缓缓送入,使 管端达上腔静脉,退出导针。如用导丝,则
将导管引入中心静脉后再退出导丝。
• 抽吸与导管连接的注射器,如回血通畅,说 明管端位于静脉内。
d. 胃肠外营养治疗
e. 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
f. 血液透析、血浆臵换术
林 建 寿
二、监测
a.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b c
危重病人抢救和大手术期行CVP监测
Swan-Ganz导管监测 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
林 建 寿
三、急救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a. b 放臵起搏器电极 急救用药
b. 右侧胸膜顶低于左侧
c. 右侧无胸导管
林 建 寿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穿 刺 法
林 建 寿
前路法
定位: a.SCM前缘向内推开颈总动脉,SCM中点(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即喉结/甲状软骨上缘水平) b.颈动脉三角处触及颈总动脉,旁开 0.5~1.0cm。 进针: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针尖 指向同侧乳头,SCM中段后面进入IJV
林 建 寿
△锁骨下径路穿刺:
• 取下注射器将导管与输液器连接,先滴入少量等渗液
体。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 妥善固定导管,敷贴覆盖穿刺部位。
• 导管放臵后需常规行X线检查,以确定导管的位臵。
• 插管深度:左侧不宜超过15cm,右侧不宜超过12cm,
以能进入上腔静脉为宜。
林 建 寿
△锁骨下径路穿刺:
林 建 寿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林 建 寿
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 锁骨下径路 • 锁骨上径路
林 建 寿
穿刺方法
一、锁骨下径路
△ 体 位 : 上 肢 垂 于 体 侧 并 略 外 展 , 头 低 足 高 15°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肩后垫小枕(背曲),使锁肋间隙张开,头转向对侧 △穿刺点定位:锁骨中、外1/3交界处,锁骨下1.0cm △皮肤消毒:按胸部手术要求消毒皮肤 上至发际,下及全胸与上臂,铺洞巾即可
林 建 寿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林 建 寿
后路法:
* 定位:SCM外侧缘中、下1/3交点作为进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针点(锁骨上缘2~3横指) * 进针:针干呈水平位,在SCM的深部,
指向胸骨柄上窝。
林 建 寿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林 建 寿
● 操作方法
物品准备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a.静脉穿刺包:手套、消毒用品、注射器、 生理盐水、局麻药
b.进针方向与角度不合适,静脉张力过低,
被推扁后贯穿
c.有回血,外套管推进有困难,顶于对侧壁
林 建 寿
* 掌握多种进路
a.避免一种进路反复多次穿刺 b.注意病人体位和局部解剖标志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 臵管长度
a.男13~15cm,女12~14cm,小儿5~8cm
b.过深,心律失常、影响监测结果
* 要求: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1.尽量保持穿刺针与胸壁呈水平
2.贴近锁骨后缘
原因:胸膜壁层可超过第一肋2.5cm
林 建 寿
二、锁骨上径路
△体位:肩部垫小枕、头转向对侧、挺露锁骨上窝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穿刺点定位 胸锁乳头肌锁骨头外侧缘,锁骨上约1.0cm △消毒铺巾
林 建 寿
武 警 青 海 总 队 医 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