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题目及答案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1.免疫、免疫学的概念?答: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是有害的。
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机体的感染、抗肿瘤免疫机制及免疫病理机制,为生命科学提供有效的免疫学诊断和免疫防治方法等的一门科学。
2.免疫学在生物科学中的地位?答:现代免疫学已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前沿科学,免疫学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科学实力及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
免疫学在20世纪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消灭传染病及人类感染及非感染疾病方面获得的巨大成效,在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发展生物论和方法上的任何一次突破和进展,均会极大地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
3.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答: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免疫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及B淋巴细胞)及免疫分子(细胞表面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等)组成。
免疫系统具有:①免疫防御功能②免疫耐受③免疫监视功能④免疫调节选择题1.免疫对机体是:( E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利也有害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2.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是( C )A.维持时间较长;B.经克隆扩增和分化,有免疫记忆;C.不经克隆扩增和分化,作用迅速,无免疫记忆;D.主要参与的分子是特异性抗体;E.以上均不是。
3.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 A )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识别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C )A.肿瘤B.超敏反应C.反复感染D.自身免疫病E.移植物排斥反应5.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 )A.肿瘤B.超敏反应C.反复感染D.自身免疫病E.移植物排斥反应填空题: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组织组成。
2. 在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种是固有性免疫应答,另一种是适应性免疫应答。
3. 特异性免疫应答有特异性、记忆性和获得性三大特点。
4.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有无特异性、先天具备、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和可稳定遗传四大特点。
第三章抗原1.抗原的概念、特性答: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特性:①免疫原性②抗原性2、为什么说医用破伤风抗毒素既是抗体又是抗原?答:医用破伤风抗毒素(属于动物免疫血清)Array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动物(马)→动物血清中含大量抗毒素(动物免疫血清经精制)人体(特异性治疗和紧急预防用)动物免疫血清对人体具有两重性:①提供了特异性抗体,中和细菌的外毒素,防治疾病。
②是异种动物蛋白质,可引起超敏反应,有免疫原性。
二.名词解释: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
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免疫原,又称完全抗原。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基。
T、B细胞表位:T、B细胞所识别的抗原表位。
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即抗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有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
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TI-Ag:是一类不需要Th细胞辅助即可诱导抗体产生的抗原。
该抗原由B细胞丝裂原及多个重复的B表位组成,可使不成熟及成熟的B细胞应答,只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不产生细胞免疫应答。
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共同抗原:带有共同抗原决定基的不同抗原。
异嗜性抗原: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该抗原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及诊断有关。
超抗原:是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增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作用的抗原物质。
该抗原能刺激T细胞库总数的1/20 ~ 1/5,且不受MHC限制,故称为超抗原。
佐剂:凡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射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称为佐剂。
丝裂原:亦称有丝分裂原,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
三.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答:①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②宿主方面的因素③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四.T与B细胞表位、TD-Ag与TI-Ag比较;答: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区别: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表位受体TCR BCRMHC分子需不需表位性质线性短肽天然多肽表位大小8~12个氨基酸5~15个氨基酸12~17个氨基酸表位类型线性表位构象表位或线性表位表位位置在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在抗原分子表面TD-Ag与TI-Ag的区别。
TI-Ag TD-Ag 化学性质主要为某些糖类多为蛋白质类结构特点结构简单,具有相同或重复出现的同一抗原决定基结构复杂,往往具有多种且不重复的抗原决定基载体决定基无有总结:超抗原、普通抗原、丝裂原的异同点超抗原与普通抗原及丝裂原的比较:(红色为老师的批改意见)第四章免疫球蛋白名词解释:抗体(Ab):是B 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
Ig超变区: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这些区域为超变区。
Ig可变区: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故称为可变区。
Ig恒定区:靠近C端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的区域,称为恒定区,分别占重链和轻链的3/4和1/2。
Fab:即抗原结合片段,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VH和CH1功能区构成,可以与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
Fc:即可结晶片段,相当于IgG的CH2和CH3功能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
抗体分子的Fc受体:IgG和IgE可通过其Fc段与表面具有相应受体的细胞结合,产生不同的生物学作用。
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表达Fc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
单克隆抗体: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二、问答题:1、试述抗体分子的分子结构、功能区和酶解片断。
答:分子结构: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通过链间的二硫键连结形成。
功能区:L链功能区:2个(VL,CL各一个)H链功能区:IgG,IgA,IgD,4个(V区1个,C区3个),IgM,IgE, 5个(V区1个,C区4个)酶解片段: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和胃蛋白酶水解片段。
2、简述抗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
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2)激活补体:IgG(IgG1、IgG2和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3)与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
(4)穿过胎盘: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5)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3、简述五类Ig分子的特性及功能。
答:IgG:(单体)(1)分4个亚类:IgG1、IgG2、IgG3、IgG4(2)血清含量最高(75%),分子量最小(3)出生后3月开始合成,半衰期长21天左右(4)唯一通过胎盘的Ig(5)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成分(6)抗感染抗体、参与自身免疫、超敏反应IgM:(五聚体或单体)五聚体IgM:(1)分子量最大,存在于血流中,抗败血症(2)合成最早、半衰期短,用于早期诊断、产前诊断(3)具有强大的调理、激活补体及杀菌作用(4)血型抗体主要为IgM(5)参与自身免疫、超敏反应单体IgM:SmIgM为B细胞最早出现的重要表面标志IgA:血清型IgA:单体,存在于血清中,免疫作用弱分泌型IgA:双体、三体及多体(1)存在于乳汁、唾液及外分泌液中(2)局部免疫、激活补体(替代途径)、ADCCIgD:(1)血清含量低(1%)(2)为B细胞的分化受体(3)防止免疫耐受的发生IgE:(1)正常时含量极低(0.002%)(2)两类Fc受体——1.高亲和力受体:与I型超敏反应有关; 2.低亲和力受体:与ADCC有关。
4、抗体分子的Fc受体主要有哪些?各有何作用?答:IgG Fc受体和IgE Fc受体作用:①②IgG是①调理作用②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和细胞毒作用IgE是③介导I型超敏反应5. 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的比较?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产生细胞多株B细胞克隆单株B细胞克隆抗体性质能识别多重抗原决定簇只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抗体类别包含各类Ig 同一亚类Ig分子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各异完全相同交叉反应易出现无用途常规多价抗原的免疫学检测;紧急预防治疗各种微生物、外毒素引起的疾病作为第一抗体检测微量抗原;肿瘤治疗;与核素、毒素、药物偶联成导向药物一. 单项选择题:1.抗体分子中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E )A.CH1B.CLC.CH2D.CH3区E.VH与VL区2.可将IgG分解成F(ab’)2和pFC ’的酶是( C )A.木瓜蛋白酶B.胰酶C.胃蛋白酶D.激肽原酶E.脂氧化酶3.抗体( E )A.都是IgB.由浆细胞产生C.均为糖蛋白D.多数是γ球蛋白E.以上均对二. 多项选择题:1.重链具有5个功能区的Ig分子是(CE )A.IgGB. IgAC.IgMD.IgDE.IgE2.可与在免疫家兔中制备的抗人IgA抗体反应的是(BDE )A.兔IgMB. 人κ轻链C. 兔IgGD. 人λ轻链E. 人IgA HVR区3、McAb(ABCDE )A.可应用于导向药物;B.区分不同的细胞膜分子;C.检测T细胞亚群D.检测外周血的B细胞数目;E.白血病分型4、McAb的特点包括(ABCDE )A.由一个抗原表位刺激产生;B.具有高度特异性;C.具有高度均一性;D.可大量生产;E.单克隆性,效价高。
第五章补体(complement,C)系统一.单项选择题:1. 补体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B )A.溶菌和细胞毒作用B.中和毒素作用C.调理和免疫黏附作用D.炎症介质作用E.过敏毒素作用2.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E )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B.所需离子相同C.激活物相同D.C3转化酶的成分相同E.膜攻击复合体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的作用相同3、MBL激活途径的激活物是( D )A、抗原抗体复合物;B、脂多糖;C、聚合IgA;D、甘露糖;E、酵母多糖4、可激活经典途径的复合物分子是( D )A、IgG4与抗原的复合物;B、一个IgG与抗原的复合物;C、一个IgD与抗原的复合物;D、IgM与抗原的复合物;E、一个sIgA与抗原的复合物5、不参加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固有成分是( C )A、D因子、P因子B、C3 C5C、C4,C2D、C5,C6E、B因子,C86、补体系统激活必须参加的成分是( D )A、C1s C1rB、C4和C2C、B因子和D因子D、C3 C5~C9E、D因子和P因子7、MBL激活途径发生在( D )A、感染刚刚形成;B、抗体产生之后;C、脂多糖的激活D、感染早期的急性期反应E、感染恢复期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补体系统描述错误的是(BDE )A、溶解细菌B、37℃,30分钟可被灭活C、可经血清被动转移D、都是β球蛋白E、与抗原刺激相关2、属于补体系统固有成分的是(ABE )A、C1~C9B、B因子,D因子;C、H因子、I因子D、DAF MCP HRFE、丝氨酸蛋白酶3、C3是补体系统中最重要的组分原因是(ABCDE )A、C3在血清中含量最高B、C3参与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激活C、为旁路激活途径的第一个成分D、它是激活效应扩大的主要因子E、是3条补体活化途径的汇合点4、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活化阶段有关的组分是(ABCD )A、C4 C2 ;B、C3 C5 ;C、C1 ;D、C5 ~C9 ;E、B因子P因子二.问答题:1.补体系统的组成?答:补体系统由30多种成分构成,按其生物学功能分为三类:a.固有成分:存在于体液中、参与活化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包括C1~C9、MBL、B因子、D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