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首件工程质量综合评价

基础首件工程质量综合评价

首件工程质量综合评价
一、首件认可工程概况及目的
立足于“预防为主、先导试点”的原则,以提高质量改进意识为目的,根据首件工程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综合总结评价,对施工质量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指导后续施工,预防后续施工可能产生的各种质量问题。

二、资源配置(包括人机料)
1、技术
施工工艺设计图已经经过评审定稿,并对施工人员完成技术交底工作,现场基础具体位置已经确定。

2、人员
各类技术工人到位,专业木工1名、专业钢筋工1名、普工若干。

3、设备
车辆2辆、发电机2台、振捣棒1台、模版及安全设施若干。

4、材料
(1)、钢材按照十天高速准入的品牌,依据施工图采购加工。

(2)、混凝土结合本项目基础较少、布局分散、施工界面
提供时间不一的特点,我项目部混凝土采用在主体标
段协商采供的办法,严格按照管理处质检科的技术参
数进行搅拌,并报驻地办批准。

三、首件认可工程施工工艺(包括主要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
(1)施工前由基建施工班班长负责与结构加工班和监理工程师进行密切协调,针对基础法兰盘的尺寸、固
定方式以及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进行详细讨论,制
作出详细的基础施工作业书,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对道路沿线的基础安装位置进行实际考察,并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进行考
证,遇到问题及时与监理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协商,然后决定解决的方案。

(3)对施工所需要的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再次进行确认,保证所提供的材料满足或高于设计要求。

(4)先对其中的设备基础进行制作,完成后由质量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重点对安装位置、尺寸
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以下各基础的施工。

(5)施工时严格按照国家混凝土施工标准和验收规范进行,重点重视配筋的埋设制作方法和混凝土浇注方
法。

(6)基础的接地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针对部分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要求的地区,可以增加其接地体来满
足设计要求,增加和修改设计的部分应及时通知相
关人员确认。

(7)基础完成后,重点做好基础的养护工作,保证基础的强度要求。

2、工序组织设计
(1)基础及架构的位置、标高按照基础平面设计和土建场地的轴线标桩及规定的水准点进行施工测量。

(2)基础开挖的位置应以施工测量的中心桩为准,基坑开挖的尺寸应按基础的外形及土质的种类来确定。

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上报
项目部,经与监理工程师沟通确认,确定施工方案。

(3)基础浇注施工前,根据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进行混凝土配合比实验,必须有专人对基础模板的各部位
尺寸和模板型进行质量检查,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必须在备齐水电、材料,并搭好作业平台的情况下,方可施工。

浇注时要有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监督指
导。

(4)施工时,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所要求的配合比用专用量具进行测量;并设有混凝土强度、水泥
标号、配合比的标识牌。

(5)灌注混凝土基础的材料应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混凝土强度,施工时严格掌握配合比。

混凝土应连续灌注,并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灌注完毕。

(6)在完成基础的灌注过程必须完成相关报验资料(主要设备基础施工测量技术记录、转序记录表、主要
基础隐蔽工程施工记录、混凝土浇注检查记录表)
的填写及试块(每次更换材料需制作试块)的制作。

(7)基础施工人员进场对基础施工时,要对所放的基础进行复测,以确保施工时不出错。

四、主要问题处理及施工方法改进
(1)做好施工现场协调工作,材料质量、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尽可能的满足施工现场要求;
(2)做好混凝土搅拌站工作,确保混凝土的性能满足施工现场要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3)确保模板足够的加固强度,使浇筑振捣棒作业能够不受限制,促使混凝土顺畅流动,如发生跑模
则应对模板施工人员进行严厉处罚。

(4)确保足够的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以利于混凝土流动。

五、施工中质量、安全、环保措施
1、基础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安全保证措施
整个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规、条例、规范、标准和本投标人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职工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克服各种困难,确保施工安全。

本工程计划在项目经理
部下设立安全管理部,有项目经理直接领导,制订各项措施,各施工现场设有专职安全员,建立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组成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

3、环保措施
(1)、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在施工中自觉做好环保工作,为施工人员制定规章制度,不乱砍伐花草树木,确保生态环境部遭人为破坏。

严格按照指定的规章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2)、防止施工中的水、大气、噪声污染
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如不妥善处理,直接进入水体,将会造成一定的水体污染。

对施工中产生的设备
水压试验水及设备车辆洗涤水等不得随意排入水体,应导入事先设置的简单沉淀池进行沉淀后方可排放。

对各类车辆、设备使用的燃油、机油、润滑油等应加强管理,所有废弃脂类均要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更不得任意弃入水体内。

②.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如需对现场开挖时,对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湿度,以减少扬尘量,而且开挖的泥土和建筑垃圾要及时运走,以防长期堆放表面干燥而起尘或被雨水冲刷。

运输车辆应完好,不应装载过满,定时冲洗轮胎,洒水压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4、水土保持措施
(1)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

(2)在选择土石方堆放位置时,多余的土方尽量就地用来整理坡面,当不得不外运时,应该运至无自然保护价值的规定场所,弃土不得破坏或掩埋地表植物,弃土场应进行绿化设计,以便及早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当弃土堆高度较高时还应进行护面设计并应设挡土构造物以免将来发生坍塌。

六、首件认可工程中存在的不足
(1)、施工周期过程较长,负面影响其它工作进行。

(2)、现场生产协调工作缓慢,造成施工人员、材料进场不一
致影响施工进度。

七、下步施工注意事项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1)浇筑前必须先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情况,特别要注意检查用斜撑支撑的悬臂构件的模板的稳定情况。

浇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模板、支撑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2)在材料设备运输过程中司机和施工人员应密切配合,卸放材料设备时,作业人员应避让、站立稳当,严禁空中手作业。

(4)振捣器电源线必须完好无损,供电电缆不得有接头,振捣器作业转移时,电动机的导线应保持有足够的长度和松度。

严禁有电源线拖拉振捣器。

作业人员必须穿绝缘胶鞋,戴绝缘手套。

(5)夜间浇筑时,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八、综合评价及总结
在施工过程中,只要在施工中加强管理,采取具体的措施加以预防,落实责任,最终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