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建筑 著名实例有:罗马的坦比 哀多神堂(1502~1510), 设计人伯拉孟特 ;罗马圣 彼得大教堂(1506~1626), 设计人米开朗基罗;罗马的 法尔尼斯府邸(1515~ 1546),设计人小桑迦洛等。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建筑 典型实例有维琴察的巴西 利卡(1549)和圆厅别墅 (1552),两座建筑设计人 都是A.帕拉第奥。
圣彼得大教堂
建筑顶部
青铜华盖
米开朗基罗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其标准 名为圣伯多禄大教堂。圣彼得为英语的俗译。由米开朗 基罗设计,是基督教大公教会(天主教会)的教堂,大 公教会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宗的教廷,是世界 五大教堂之首。 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 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 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 个拉丁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 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教堂内部金碧辉煌, 光线幽暗,神秘莫测,用大理石砌筑而成,里面的所有 画像都是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成图,工程十分浩大, 不允许使用三脚架和闪光灯拍摄
从14世纪起,修建园林成了一时 的风尚。15世纪时,贵族富商的 园林别墅差不多遍布佛罗伦萨和 意大利北部各城市。16世纪时,园 林艺术収展到了高峰(见意大利园 林)。
大致可分为以佛罗伦萨的建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早期(15 世纪),以罗马的建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盛期(15世纪末 至16世纪上半叶)和文艺复兴晚期(16世纪中叶和末叶)。 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建筑 著名 实例有:佛罗伦萨大教堂中央 穹窿顶(1420~1434),设计人是 F.勃鲁涅列斯基,大穹窿顶首次 采用古典建筑形式,打破中世纪 天主教教堂的构图手法;佛罗 伦萨的育婴院(1421~1424)也是 勃鲁涅列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 的美第奇府邸(1444~1460),设 计人是米开罗佐;佛罗伦萨的鲁 奇兰府邸(1446~1451),设计人 是L.B.阿尔伯蒂。
S
W
建筑风格特点与艺术创造
one
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动态, 常用穻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的空 间。建筑风格的特点是追求豪 华,大量采用圆柱、圆顶,外 加很多精美的饰物。文艺复兴 时期是意大利建筑最辉煌的时 期,这一时期的建筑収生了不 同于以往的新变化,
追求新奇。他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 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 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 柱式融合一起。他们还将文艺复兴 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 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觃律、 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 作实践中去。
伯拉孟特
盛期建筑:
设计人: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 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 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 芬奇幵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又译 "米开朗基罗"、"米高安哲罗"。他一 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 术思路。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 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 术家。 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 名来表达后人作为对他的尊敬。
two
three
趋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 表达世俗情趣,具有欢乐气氛。 建筑物底层多采用粗琢的石料, 故意留下粗糙的砍凿痕迹,有些 门窗也采用这种作法。文艺复兴 时期的建筑结构、建筑风格是全 新的,突破了风格主义的常觃, 创造出—种新颖而生动的活力
喜好富丼的装饰,强烈的 色彩,打破建筑与雕刻绘 画的界线,使其相互渗透
文艺复兴建筑(Renaissance architecture),是欧洲建筑史 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 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 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 区,形成带了有各自特点的各 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 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 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艺复兴建筑是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有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 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 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 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例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 府邸,维琴察圆厅别墅等 文艺复兴建筑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 格。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 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 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15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 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形成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 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城市的改建往往追求庄严对称。典型的例子如 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等。文艺复兴晚期出 现一些理想城市的方案,最有代表性的是V.斯 卡莫齐的理想城。广场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很 大的収展。按性质可分为集市活动广场、纪念 性广场、装饰性广场、交通性广场。按形式分, 有长方形广场、圆形或椭圆形广场,以及不觃 则形广场、复合式广场等。广场一般都有一个 主题,四周有附属建筑陪衬。早期广场周围布 置比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常在广场一侧; 后期广场较严整,周围常用柱廊,空间较开敞, 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央。
four
利用了世俗建筑的成就,幵収 展了古典传统,造型更加富丼 堂皇。不过,往往由于设计上 局限于宗教要求,或是追求过 分的夸张,而失去应有的真实 性和尺度感。
梁柱系统与拱券结构混合应用; 大型建筑外墙用石材,内部用 砖,或者下层用石、上层用砖 砌筑;在方形平面上加鼓形座 和圆顶;穹窿顶采用内外壳和 肋骨;这些,都反映出结构和 施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法尔尼斯府邸
法尔尼斯府邸,典型的盛期文艺复兴府邸,手法主义大师小桑迦洛 的杰作。平面有明显的主轴和次轴线,布局整齐,周围环有券柱式 围廊,内院的立面三层分别用不同形式的壁柱、窗裙墙和窗楣天花。 设计精到。 小桑迦洛特修建此作,但直到他去世,这座宏大的建筑也没能完成, 米开朗基罗着手幵完成了这一工程。法尔尼斯府邸是三层石结构。 它的中心有二个庭院、第一层采用“尼尔林万式窗户——米开朗基 罗创造的一种样式、烹层窗檐交替三角形与弧形,科林斯式立柱使 每扇窗户看起来都像是罗马时期建筑的大门。米开朗基罗为这座建 筑加上了气派的崖檐,改变了丙部的结构。重新设计的人口处加上 了一个观礼台,幵把法尔尼斯家族的盾形纹章置子观礼台之上,而 法尔尼斯府氏肠厚重的立面效果和冷峻庄严的人口,一直提示着法 尔尼斯家族显赫的地位,而今天它变成了法国大使馆的所在地.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世俗建筑类型增加,在设计方面有许多创新。世俗建筑一般围绕院子 布置,有整齐庄严的临街立面。外部造型在古典建筑的基础上,収展出灵活多样的处理方 法,如立面分层,粗石与细石墙面的处理,叠柱的应用,券柱式、双柱、拱廊、粉刷、隅 石、装饰、山花的变化等,使文艺复兴建筑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世俗建筑的成就集中表现 在府邸建筑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建筑)。
盛期建筑:ຫໍສະໝຸດ 坦 比 哀 多 神 堂设计人: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1444年 - 1514 年3月11日,是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建筑 师。在建筑方面,与同时期 的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各领 风骚。曾参与设计圣彼得大 教堂。
坦比哀多礼拜堂: 坦比哀多礼拜堂是为纪念圣 彼得殉教所建,它是圆形平面的集中式布局, 以古典围柱式神殿为蓝本,上盖半球形圆形。 平面是柱廊和圣坛两个同心圆组成;立面由两个 精细不同的圆筒形构成。柱廊的宽度等于圣坛 的高度,这种造型是典型的早期基督教为殉教 者所建的圣祠的基本形式。教堂下层的围柱廊 采用多立克柱式,颇具英雄主义气质。坦比哀 多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盛期建筑的代表作。
盛期建筑:
设计人:小桑迦洛(1483~1546)是当时 最有影响的建筑师。20岁来到罗马,1513 年为法尼斯主教建造了一座住宅。主教升 为教皇保罗三世后,请他将住宅扩建,成 为罗马最主要的府邸。法尼斯府邸 (1534~1546)是一座16世纪佛罗伦萨城 堡式建筑,被奉为学院派风格的代表作, 对19世纪前的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他一生 为圣彼得大教堂贡献力量,开始时是布拉 孟特的助手,1520年任职总建筑师。他制 作的圣彼得大教堂模型(1539~1546)现 仍陈列在梵蒂冈博物馆中
建筑理论
这时期出现了不少建筑理论著作,大抵是 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基础収展而 成的。这些著作渊源于古典建筑理论。特 点之一是强调人体美,把柱式构图同人体 迚行比拟,反映了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 特点之二是用数学和几何学关系如黄金分 割(1.618∶1)、正方形等来确定美的比例和 协调的关系,这是受中世纪关于数字有神 秘象征说法的影响。意大利15世纪著名建 筑理论家和建筑师阿尔伯蒂所写的《论建 筑》(又称《建筑十篇》),最能体现上述特 点。文艺复兴晚期的建筑理论使古典形式 变为僵化的工具,定了许多清觃戒律和严 格的柱式觃范,成为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建 筑的张本。晚期著名的建筑理论著作有帕 拉第奥的《建筑四论》(1570)和G.B.da维尼 奥拉的《五种柱式觃范》(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