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联的写作与欣赏
谢谢!
(4)平仄相对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 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一 部份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 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一般来说,因为对联为自上往下书写,按古时以右为
尊的规矩,则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故末字为平声韵的一 联为下联,应贴在正对门框的左边。上联末字用仄声,下 联末字用平声,即通常所说的“仄起平收”。上下联平仄 相对,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 锵有力。
如:窗含西岭千秋雪,(—平—仄—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仄—平—仄平) 如 清代瑞方集李商隐、苏东坡诗词题镇江焦山夕阳
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楹,就 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 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 种文学样式。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 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 清,可谓源远流长。
一、对联的基本特点
(1)上下两句,字数相等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 上联:山光扑面经宵雨。 下联:江水回头欲晚潮。 上联:岭边树色含风冷。 下联:石上泉声带雨秋。
(3)化用法
就是灵活变换运用诗文名言或者成语典故来制作对 联的方法。 1、诗文化用法。 如:惠风知心长有意,好雨润物细无声。 2、典故化用法。 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
(4)集句法
集句成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也就是从古 今文人的诗词歌赋中分别选取几个有关联的句 子,按照对联中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 例如: 1、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 种桑长江边(陶渊明《拟古其九》) 2、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渭城曲》) 与尔同消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三、对联的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
自勉联 春联 婚联 寿联 —— —— —— ——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挽联
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 霜封宿草,白马素车更伤情 名胜联(岳阳楼)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行业联(理发店)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楼联:
夕阳无限好 高处不胜寒
(5)实词不重复,虚词可以重复
实词包括:名、动、形、数量、代,虚词包 括:副、介、连、拟、助、叹。对联中,下联 不能重复上联中的实词。
如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二、常见拟写对联的方法
(1)联想法 1、相似联想:由花朵联想到美人 2、相反联想:“旧习”、“新风”、“大”、 “小” 3、相关联想: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香
行业联(猜猜以下是哪个行业)
1、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 东南西北四方宾至如归 2、瓦壶水沸邀清客 茗碗香腾遣睡魔 3、美味招来云外客 清香引出洞中仙 4、万千星斗心胸里 十二时辰手腕间 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2、绵绵细雨润万物 皑皑白雪兆丰年 3、两岸青山相对出(李白《望天门山》)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4 执手相看泪眼(柳永《雨霖铃》) 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相见欢》) 5、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书店 6、借他万国九州药 救我呻吟痛苦人 ——医院
(2)上下两句,意思相联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或相近,或相反,或山水 景物,或军事战争,或商贾贸易,或求学应考, 或怀古咏史等。 相近之例: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海为龙世界 云为鹤家乡(齐白石贺毛泽东联) 相反之例: 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匪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3)结构对应、词类相同。
上下联的对应部分的结构要相同,即主谓对 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等等。 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词类分实词和虚词,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 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 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介词 对介词等,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如 楼观沧海日,月映清淮流。
(2)拆合法
这是一种写对联最好用的方法。即把一句 按基本节奏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 最后再把分别对出的词语组合成一句。 如: “扫千年旧习”就可拆为 “扫——千年——旧习”三段
“扫”——“除、革、扬、去、 建、展、破、树、立、起、乘、 积” “千年”——“百岁、万代、一 代、四时、三秋、两辈、五暑” “旧习”——“新风、恶俗、丑 行、怪癖、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