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发运动兴趣形成锻炼习惯

激发运动兴趣形成锻炼习惯

激发运动兴趣形成锻炼习惯
嘉兴市三水湾小学吴昊“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这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学生只有真正地形成了锻炼习惯,他们才能自觉地坚持锻炼,才能切实地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从而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针对当今的体育教学现状,如何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他们自觉的形成锻炼习惯呢?这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

一、改变传统模式,激发体育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七八十年代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

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

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

再加上班级人数多,肥胖儿多,克服因难的意志品质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

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体育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兴趣的,但是由于传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流于形式,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简单缺乏新意,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的感受性降低,慢慢失去了兴趣,最后还可能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恶心理。

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改善手段和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

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味,就应该不断地给学生新的、有趣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兴趣。

设疑,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它把教学的内容变成问题,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来解决当前的任务,同时使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加强。

例如:上篮球课,我们可以先问几个问题:“你知道美国的nba吗?”、“你能说出几个nba的球星?”、“他们有哪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你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吗?”通过问题的提出,让有一定基础的和有表现欲望的学生表演一下,教师讲解一定的技术要领,逐渐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投身篮球运动并从中体会篮球带来的乐趣。

二、创设和谐环境,享受快乐体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一个消极装纳知识的“容器”,不重视学生的学,以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所以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游戏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
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如在障碍跑教学中,我设置了“为灾区运送物资”这一情境,每个学生都是“小小司机”,而垒球、沙包等器械就成了运送到灾区的物资,并告诉学生“我们都是优秀的司机员,送往灾区的路上有许多“艰难险阻”(即设置的障碍),我们一定要完成好任务,将物资安全地、快速地送到灾区。

”(如图1)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都争着当“优秀司机员”,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图1)又如在垒球投准教学中,我举办了一次“解放军打靶比武”,比一比哪个战士技术要领掌握得好、比一比哪队打靶打得准、分数得的多,通过表扬和奖励,使学生参与到竞争的氛围中,通过比赛,顺利地掌握了投的技术动作,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也使原本比较枯燥的投掷课变得有活力、有趣味。

(如图2)
(图2)角色的互换也可为课堂带来活跃的气氛。

教师可以组织游戏和竞赛,也可以参与游戏和竞赛,成为其中的一员。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我们的朋友,和我们一样热爱体育,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锻炼的意识。

如:在短跑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自己成为一名运动员,让学生成为发令员,和学生一起比赛。

学生当然很高兴,个个跃跃欲试,争着和老师比一比。

在愉快的比赛气氛中,学生得到了锻炼。

另外在很多游戏当中,如:抓尾巴、踩影子、大渔网等教师都可以参与其中,让学生和老师有零距离的接触,和老师一起追逐、嬉戏,感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爱上体育活动,自觉养成锻炼习惯。

三、联系自然事物,感受体育魅力。

孩子的视、听觉都是敏锐的,我们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地运用形状、声音,让它们适时地呈现,将有助于教学效果地提高。

1、形状。

事物不同的呈现形状能够引起小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产生不同的情绪倾向,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堂教学所需的课堂气氛,科学、合理地运用形状,安排教学场地、组织活动队伍,调动学生情绪,往往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斜线。

给人以兴奋、不稳定的感觉,具有明显的运动感,这与体育课的要求不谋而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的练习和比赛时多采用斜线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迎面接力的练习和比赛中,如果采用直线队形,就会有严肃、拘紧之感,与小学教材提倡的活跃气氛不协调,而且笔直的队形影响小学生观看接力跑的动态过程,必然造成队伍的混乱,影响教学秩序,但采用了斜线队形,实践表明,其气氛活跃,组织井然,效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如图3)
(图3)
②曲线。

曲线给人以优美柔和的感觉,可以增强学生的愉悦感,消除疲劳,如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用好曲线的美学原理可以改善运动练习时的单调和枯燥。

例如,在进行中长跑训练时,学生如果简单地绕操场做练习,心理是没有愉快感的,而且很容易产生疲劳,但如果采用螺旋跑,队形不断运动变化所呈现出的曲线美以及“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避免了原有路线的单调。

螺旋形的跑动将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增加学生的愉悦感,消除学生身心疲劳,提高练习质量。

(如图4)
(图4)
③圆形。

圆形给人以团结、统一的感觉,可以使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与和谐的美。

例如:在投掷垒球练习时采用圆形队伍组织,相比较传统的平行线对面站立方式,可以提高练习密度,辅以适当的竞争捡球形式,课堂训练强度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轻松调控,使学生的疲劳感大幅降低,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增强集体观念,提高学生在群体中的表现欲,发挥学生的潜能,也由于每个学生都在大家的注视之下,其纪律意识也客观上得到强化,于无形中融入了道德教育,丰富了
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如图5)
(图5)
2、声响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声响,使其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听觉器官,可以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挥的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①声音。

声音可以使学生感觉到事物的具体形象,形成完整的思维形象,进入某种特定的情境。

如:在模仿动物走的教学中,可以配以一定的音响效果,让学生随着音乐形象地模仿动作,并不时地自己吼两声。

进入情境后,学生个个如同小动物一般,有的可爱活泼;有的憨态可鞠;有的张牙舞爪,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起到了锻炼的目的。

②音乐。

不同风格、不同节奏的音乐适时运用,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起到不同的感染效果。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取孩子们喜爱、熟悉的音乐(如动画片插曲,精典影片插曲等)配合教学,可以丰富训练形式,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发展综合素质。

例如,在准备活动时,利用学生熟悉的《健康歌》,让学生随着音乐中的歌词:“抖抖手啊,抖抖脚啊……”来跳动,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也完成了热身运动。

又如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配上一些动感十足的音乐,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在音乐的带动下愉快地进行游戏,使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那么运动兴趣和锻炼习惯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摒弃陈旧的传统教学方式,努力学习和吸取新时代的信息知识,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使我们的体育课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为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