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建筑师法总结
对于复杂建筑形体,通常先将建筑物的平面图的 透视(透视平面图)画出来,在此基础上再将各 部分的透视高度竖起来,从而得到整个透视。 因为不论按原基线、降低的基线或升高的基线所 画出的各个透视平面图,其上相应顶点总是位于 同一铅垂线上,故实际作图时通常拉大基线与视 平线之间的距离以得出准确的透视交点。
B° E°
Ⅰ
Ⅱ J° K°L°
Fx j° k° l° 2
A
C° Fy c°
a°
1
门洞的透视
平面图
fx
n5 n4 b
c
e d
f n3 n2 a n1 n6
fy
A° N5 n5 B° b° N3 n3 D° C° E° a° N1
n F° 1 Fy H
Fx
e d f n5 n4 n2 n1 n6
一、一点透视网格法
D
14 12 10 8 6 a 4 b aº K d P 8 10 12 14 0 2 4 b d 2 4 Aº Bº
Cº
Dº
2
P 0
c 6
c 6
8
10
12
14
二、两点透视网格法
H
MY
MY
H
FY
12º 10º
14º 12º
8º 10º 6º 8º 6º 4º 2º 21 01 2º 21 41 61 81 101 121 4º
fy
P
H
Fx
My
s
Mx
Fy
H
d1 g'
102 92 82 81
101 91
11 72 2261 n11 71a1 21 n12 31 41 51 b1
42 32
52
c1
(b)透视平面图
g'
N1
B° N 2
A
D° d° d°
d°
n1
b°
n2
C° c°
n1 n1
a
b°
n2 n2
c°
d1
c1
a1 b1
(c)透视图
b°
b1
用量点法求矩形的透视
fx
my
mx
fy
Fx
My
Mx
Fy
C°
B° b1
g'
d1
D°
B
A
L
用量点法求建筑形体的透视
立面图
y
5 4 3 n2 6 mx
x
2 10 9 平面图 8 7 n1 1
my
(a)已知条件
x d 10 9 8 4 3 7 n1 1 b a 6 2
y 5 c
P
fx
my
n2
mx
42
12 d1
32 22
n11 b1
sp1
n21
c1
透视平面图
a1
§2.4 网格法
在绘制某一区域的建筑群的鸟瞰图或一些平面较 复杂的建筑物的透视图或室内透视图时,通常是利用 网格法来解决的。因为这些描绘对象,其透视轮廓不 是向一个或两个灭点消失,而是多方向消失的。用前 述各种方法绘制透视图很不方便,甚至是不可能的。 网格法的作图原理是首先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平 面图纳入一个正方形的网格中来进行透视定位,画出 透视平面图,然后求出各部分透视高度,以此画出透 视图。
121
101
61
41
H
H
FY
A aº 12º 10º 8º 6º D 2º 2º 4º
B 14º 12º 10º 8º bº 6º 4º cº
H
H
FY
g p cp dp ep
P
a' 1' b' 2' H g'
d'(e')
c'
d' G° C° D° E°
3' H
b' B° b° f° g°c° c' s' e° d° d' g' H
立面图
a'
c'
g'
d'(e')
g'
a
透视图
s
求两坡顶房屋的两点透视
d
e
c
j
k fx jp l 2 ep kp lp a bp cp b 1 fy
§2.3 距点法
与画面垂直的画面相交线的量点就称为距点。
用量点法画室内一点透视
剖面图
平面图
已知
6
1 '(4')
2'(3')
d
b
4 1
3
2
d
45°
5 o
n1
n2
c a
求出量点D
A° a '(b') 6' B° 6° D o a'(b') 1° 4° s' 2° 3°
b°
透视图
a°
d2 b2 a 2 c2 51 o1
Fx d° B° 1° 2° e° g° C° 4° 3° A° c° a
b°
n
纪念碑的透视
c
m d e b
fx mp cp C° Fx c° M° bp B° a ep fy
n
N1
D°
Fy E° n1
d° b°
A
m° n
a
g
建筑形体的透视
1
f 2 b c 3
e
d
P a'(g')
a bp fp
量点法总结
与迹点结合,将平面图中各直线线段的真 实长度转移到基线上,再利用量点确定各 点的透视位置,进而得出其透视长度的作 图方法称为量点法。 某一方向直线的透视长度,只能用对应的 量点来求;每一方向的直线都有自己的灭 点和量点;同方向直线共灭点和量点。
量点法总结
量点法画的也是透视平面图,在此基础上 竖高度才能得到完整透视。 应用量点法画透视平面图时,不需要将水 平投影图置于画面的上方,因此可以摆脱 水平投影图的束缚。
SM∥AA1
b
M f B° B1
A°
A1 T
TB1=TB
m
a
TA1=TA
e
▲TAA1相似于▲FMS 因此 FM=FS fm=fs
量点的求法
b
fm=fs
a a1 m b1 f
t
M B° A°
s
F
a1
T
b1
Ta1=ta1
Tb1=tb1
用量点法求水平线的透视
b
a
n
m
f
M A°
s B°
F
水平线高为L
N a° n a1
第二章 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2.1 2.2 2.3 2.4
建筑师法 量点法 距点法 网格法
§2.1 建筑师法
F
若仅给出水平投 影及全线透视, 如何求出透视以 及基透视?
F T
f
t
n
ap
bp
f
s N A°
B°
F L b° a° n
fx
bp n
dp
fy
Fx
Fy
C° B° D° A
N
fx
bp
dp
fy
Fx
Fy
C° B° A D°
c(c) y d(d) P fx bp dp fy
x
b(b)
a(a)
P
H Fx
C°
s
B°
D° A°
Fyg'
g'
求组合长方体的两点透视
y x b d 1 e 3 2 fx bp 1p D° 2p E° 3p 4p cp n fy g c
4
G° Fy
P S s AP aP ag G a1P a A
降低基线位置, A点的透视位置 并不会改变
s1 a1g G1
a1
§2.2 量点法
量点的概念 量点法作图实例 量点法总结
量点的基本概念
c
F
M为AA1的灭点(量点)。 连接A1M为AA1的全线透视
因为两直线透视的 交点正是两直线交 点的透视,因此, A1M与TA的交点A° 即为A点的透视 d
侧立面图
透视平面图
台阶的透视
h g f e c d
fx
b a bp
ep hp gp fp cp dp
fy
Fx
H° h ° G° g ° F° 真高线 A1
Fy
3 2 B° A 1 b° a
f° E°D° C° e° d° c
3" 2" 1"
真 高 线
真 高 线
室内透视
建筑师法总结
利用迹点和灭点确定直线的全线透视(直线的透 视方向),然后再借助视线的水平投影与基线的 交点确定各点的透视位置,进而得出直线的透视 长度的方法称为建筑师法。 由于要利用视线的水平投影确定透视位置,故建 筑师法画透视图时,必须将水平投影图置于画面 的上方。 与视线迹点法相比,建筑师法不需要在画面上连 接心点与各点的正面投影,故画面上线条较少, 图面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