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册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册课件


示例三:“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 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 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
驱使他们带上埃文斯的是人性、亲情、友情 ,驱使他们抛弃埃文 斯的是生存。的确,一切在生存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在离死神咫尺的 地方,生的愿望是多么强烈,然而多年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又使他 们无法做出残忍的抉择,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将取和舍的关系表达得 十分透彻,他们除了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之外,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 压力。
1.快速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 明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 2.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
1.快速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 点明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 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 回途中不幸遇难。
2.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段):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发现阿蒙森 已经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4~13段):悲壮的返程,五名队员接连牺牲。 第一层(4~7段):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 去。 第二层(8~10段):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向死亡走去。 第三层(11~13段):三个人骄傲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第三部分(14~16段):英雄的事迹传遍世界,为后人悼 念、景仰。
3.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 (1)坚毅、勇敢、执着,坦然面对死亡,有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 课文中,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就有了超 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着、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 能从事这项事业的。他们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依然不舍得扔下宝贵的 岩石样品,体现了崇高的献身精神;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 一个个遇难时,没有一个恐惧,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 悲壮。
(4)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爱的真情流露。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
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 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 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 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无 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二、品析语言
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而你又如何理解这些话的意思? 示例一:“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 绩几乎已经完成。”
双重否定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读者的心潮也随之澎湃, 与他们共同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然而随着那黑色旗帜的出 现,他们的热情刚刚涌出就被凝成了坚冰,尽管不愿面对,但每 一个人都无比清醒地意识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这是铁一样残酷 的事实,他们的情绪落到了冰点。
示例二:“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 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 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 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 些梦想全完了。’”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 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 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 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一、读一读
shì
吞噬
léi
羸弱
xiāo
销蚀

步履
kān
疲惫不堪
yànɡ
怏怏不乐
qìnɡ
告罄
diān
癫狂
shuānɡ
遗孀

毋宁
sǒnɡ
毛骨悚然
二、记一记
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件
21.伟大的悲剧 22.太空一日 23.*带上她的眼睛 24.河中石兽 写作:语言简明 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贾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约客
21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 名作家,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企业家庭。 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 面。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大师》《罗 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 等。中短篇小说有《最初的经历》《马 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等, 唯一的长篇小说是《焦躁的心》。
(2)诚实守信,有绅士风度。 斯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
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 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证明了他们崇高的人格。
(3)有强烈的团队精神。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
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他 们宁可自己死去,也不愿意连累同伴,而同伴们在最危险的时候 也不舍得扔下他们。
一、研读文本
1.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 2.文中的“悲”,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
1.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 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
少……
2.文中的“悲” ,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死亡之悲:归途中5个队员全部牺牲。 失败之悲:斯科特比阿蒙森迟1个月到达南极 点。 作证之悲: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可 是就在这个时候,挪威人阿蒙森率领的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 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经 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率领的探险队捷足先登。最后, 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 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 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 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 书信、遗书、日记,发挥想象写下了这篇文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