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学》PPT课件
4.半冠 (三)全冠 1.金属全冠 2.非金属全冠 3.混合全
冠 (四)桩冠与桩核冠 (五)种植体牙冠 (六)CAD-CAM
.
21
第2节 牙体缺损修复前的检查和处理 一、询问病史 二、医患之间的沟通 三、一般检查 四、口腔检查和处理 第3节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一、牙的制取步骤和注意事 1.体位调节 2.选择托盘 3.按照印模材料要求调拌印模成膏状
4.取印模 5.注意事项 6.检查印模质量
.
9
第2节 口腔模型技术
一、模型的类型
1.按用途分类
(1)工作模型
(2)对颌模型
(3)研究模型
2.按模型材料的种类分类
(1)石膏模型
.
4
一、口腔印模用托盘 (一)口腔印模托盘的作用 (二)口腔印模托盘的要求 (三)口腔印模用托盘的分类 (四)选择托盘
.
5
有孔型和无孔型两种
.
6
个别托盘
.
7
二、口腔印模材料的选择 三、常用的印模材料及其应用 1.藻酸盐印模材料 2.硅橡胶印模材料 3.印模膏 4.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联合印模
(2)耐火材料模型
(3)树脂模型
3.按取印模的方式分类
(1)解剖式模型 (2)功能性模型
.
10
二、口腔模型的基本要求 三、模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1.超硬石膏 2.硬石膏 3.普通石膏 四、模型灌注的方法及基本操作 1.印模灌注前的检查和处理 2.模型材料的调拌 3.灌注方法的分类 4.灌注模型时的注意事项
.
29
第6节 3/4冠 一、前牙3/4冠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前牙3/4冠的牙体预备 1.邻面预备 2.切斜面预备 3.舌面预
备 4.邻沟预备 5.龈边缘预备及精修完 成 (三)前牙3/4冠的制作 1.蜡型制作 2.铸造完成
.
30
二、后牙3/4冠 (一)后牙3/4冠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二)后牙3/4冠的牙体预备 1
2 3.邻沟预备 (三)后牙3/4冠蜡型制备
.
31
第7节 铸造金属全冠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二、铸造金属全冠的设计
(一)修复材料
(二)牙合力
.
19
二、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选择 1.有保留价值的残冠、残根或牙冠大面积破
坏,无法作充填治疗者。 2.需要用修复体加高或恢复咬合者。 3.患牙牙冠短或存在薄壁弱尖,且患者咬合
力大或有夜磨牙症者。 4.牙冠纵折、斜折、横折。 5.牙冠缺损的基牙。
.
20
三、修复体的种类 (一)嵌体 (二)部分冠 1.3/4冠 2.开面冠 3.罩面或贴面
.
11
围模灌注法
.
12
五、口腔模型的处理
(一) 口腔模型的修整方法 (二) 口腔模型颌位关系的确定方法 (三)取印模的方法 (四)灌注模型 (五)分离模型
.
13
第2部分 制取无牙颌印模与模型 一、无牙颌印模 (一)印模的要求 (二)印模前的准备 (三)取无牙颌印模 1.取初印模 (1)取上颌初印模 (2)取下颌初印模 2.制作个别托盘 3.取终印模 (1)取上颌终印模 (2)取下颌终印模
5.黏固复位钉及固定装置
6.加模型底座
7.分割模型
8.分离代型
9.修整代型
10.涂布间隙涂料
.
16
修整后的代型
.
17
代型复位
.
18
第3章 牙体缺损的修复
第1节 概 述 一、牙体缺损的病因及影响 (一)病因 1.龋病 2.牙外伤 3.磨损 4.楔状缺损
5.酸蚀症 6.牙齿发育异常 (二)影响
保护牙髓及牙周组织
.
22
二、修复体应正确地恢复牙体形态和功能 (一)轴面形态 (二)邻接关系 (三)外展隙和邻间隙
.
23
三、修复体应符合组织保健要求 (一)修复体的设计与组织保健 (二)牙体预备与牙髓组织保健 (三)修复体与牙龈组织的健康 四、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需要 (一)抗力形 (二)固位形
3.根据印模是否对口腔软组织加压分类
4.根据取印模的次数分类
5.根据制取印模时是否进行肌功能整塑分类
6.分层印模法
7.分区印模法
.
3
(三)口腔印模的基本质量要求 (四) 制取口腔印模的一般程序 (五)印模制取的原理 1.印模压力的选择 2.开口或闭口印模的选择 3.功能性整塑 4.托盘类型的选择
.
24
第4节 固定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上常用的固 位形
一、固位原理 (一)约束和约束力 (二)摩擦力 (三)黏结力
.
25
二、临床上常用的固位形 (一)环抱固位形 (二)钉洞固位形 (三)沟固位形 (四)洞固位形 洞固位形预备的要求
.
26
第5节 嵌体 一、嵌体的种类 二、嵌体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三、铸造金属嵌体牙体预备的基本要求
口腔修复学
.
1
第1章 绪论
1.口腔修复学的定义 2.口腔修复学的任务 3.口腔修复的临床内容 4.口腔修复的基本手段和常用修复的类型
.
2
第2章 印模与模型技术
第1节 口腔印模技术
一、口腔印模的基本知识
(一) 口腔印模的用途
(二) 口腔印模的分类
1.据印模的精度分类
2.根据印模的材料分类
.
14
二、灌制终模型 (一)终模型应具备的条件 (二)终模型的灌注方法 1.一般灌注法 2.围模灌注法 (三)上颌终模型后堤区的形成 1.上颌终印模后堤区加蜡技术 2.上颌终模型后堤区的切刮技术
.
15
第3部分 固定修复的可卸式模型制作
1.制取印模
2.灌注工作模型
3.模型修整
4.形成复位钉孔及固位钉孔
(一)洞壁无倒凹 (二)洞缘有洞斜面 (三)邻面预备有两种形式 (四)固位形和抗力形的特点
.
27
四、铸造金属嵌体的牙体预备方法 (一)牙合面嵌体的牙体预备 (二)邻牙合嵌体的牙体预备 (三)后牙近中-牙合-远中嵌体的牙体预备 (四)高嵌体的牙体预备
.
28
五、铸造金属嵌体的制作 (一)蜡型制作 (二)安插铸道 (三)嵌体的完成、试戴及黏固 六、硬质树脂嵌体 (一)牙体预备 (二)嵌体制作 (三)嵌体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