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并发症
尿毒症毒素的清除效率的比较
清除物/方式 低流量透析 高流量透析 血液滤过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灌流 透析+灌流 生物人工肾 清除方式 弥散 弥散 对流 弥散对流 吸附 弥散吸附 弥散对流代谢 小分子毒素 高 中到高 中到高 高 不一 高 高 蛋白结合毒素 无 低 低 低 高 高 待研究 中大分子毒素 低至无 低 低 稍高 高 高 高
红色为与蛋白结合的毒素
HA树脂吸附剂
蛋白质
长期透析并发症是一个“积累”过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累积到一定的高度 时将会出现并发症 ,而且某些是不可 逆转的!
治疗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对体内蓄积毒素的清除
正常水平
第 一 次 治 疗
第 二 次 治 疗
尿毒症毒素分类
小分子物质: 分子量<500道尔顿
中分子物质: 分子量500~5000 道尔顿
大分子物质: 分子量>5000道尔顿
目前已知的尿毒症毒素有200余种。大致上可分为三类: 小分子水溶性毒素、中大分子毒素、与蛋白结合毒素。
认识常规透析的局限性
血液透析并发症 及组合型人工肾
尿毒症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
肾移植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血液滤过
肾脏替代 疗法
长期血液透析并发症
生不如死的折磨
——顽固性皮肤瘙痒
透析三年以上有60%的患者会出现,是最常见的感觉 它可以累及全身皮肤,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 心情,甚至带来致命的威胁。
2004年10月26日,加拿大
麦吉尔大学张明瑞教授在
“世界血液灌流的现状和 新技术”学术报告中提出 了 组合型人工肾(HD+HP)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模式
利用优势互补的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 式全面清除终末期肾病的代谢废物、 毒物、致病因子以及调节水、电解质 的传递和平衡,从而达到内环境的平 衡,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陈香美 初启江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作用 中国血液净化2005年11月第4卷第11期
曾宪梓,金利来公司董事长,尿毒症患者,长期 需要血液透析治疗但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工作与生 活。
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
第 三 次 治 疗
第 四 次 治 疗
……
症状改善浓度Fra bibliotek血液灌流治疗并发症疗程
常规治疗(常规血液透析的基础上,第1个月每周治疗 1次,之后每2周治疗1次)
透析年数较长,出现并发症(皮肤瘙痒、周围神经病变等)的患者。
维持治疗(常规血液透析的基础上,每2~4周治疗1次)
1、透析年数比较短,并发症比较轻微。 2、预防中分子毒素、蛋白结合毒素蓄积的治疗。 3、经冲击治疗、常规治疗后病情已稳定的维持性治疗。
无声的杀手
——动脉粥样硬化
根据临床专家统计,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是正常人群的30倍左右,成为透析患者的头号
无声的杀手
——心室肥厚
难以逆转的并发症
——周围神经并发症
蚁走感、刺痛感以及震动感消失。
潜在的威胁
——肾性骨病
表现骨痛、病理性骨折和骨畸形。
生命的吞噬者
——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是透析患者长期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难以控制的并发症
——顽固性高血压
顽固性高血压: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在透析 脱水后,血压仍然无法控制
血液灌流:清除长期血液透 析患者血液中的中大分子物 质,包括PTH、瘦素、β 2-MG、 炎性介质,改善长期透析并 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清除水和小分子 毒素,包括肌苷、尿素、钾 等,同时补充人体有用成分;
HA树脂吸附示意图
对蛋白结合小分子毒素的吸附
• 毒素清除的主要机制 • 溶质从浓度高一测向浓度低 一侧的跨膜转运 • 多用于标准的间断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器滤过膜
≦500 Dalton
中大分子毒素造成了长期透析并发症
长期透析并发症 顽固性皮肤瘙痒 骨关节疼痛、畸形 肌肉萎缩、麻木 精神萎靡、食欲 不振、营养不良 顽固性高血压 动脉硬化、狭窄 甲状旁腺素PTH、β 2微球蛋白
尿毒症毒素 (中大分子毒素、与蛋白结合的毒素)
瘦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 同型半胱氨酸、终末期糖基化产物
尿毒症毒素与相关并发症的关系
该如何清除这些中大分子毒素,有 效预防及治疗长期透析并发症?
“组合型人工肾”概念的提出
提高血液净化患者的社会回归率,我们应做些什 么? • 有效治疗并发症—基础 • 自强、支持—前提条件 • 社会环境—保障 陈香美,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保持乐观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情要舒畅 治疗要服从 饮食要节制 生活要规律 劳逸要结合 家庭要温馨
201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