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框架自承重非连续支撑大截面梁模板支撑施工工法 -

框架自承重非连续支撑大截面梁模板支撑施工工法 -

框架自承重非连续支撑大截面梁模板支撑施工工法常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单立国徐剑于洪铨朱颖一、前言在现代建筑中高层建筑都在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由于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和要求不同,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柱网布置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建筑多功能的要求,大跨度、大空间结构中大截面砼梁很普遍。

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的梁也较多存在大截面梁。

大体积梁施工中往往存在模板支撑问题:对于在一层、二层的大截面梁可以将梁支撑支撑到地面或者地下室底板面上。

但对于位于四层以上等较高楼层的大截面梁因梁荷载过大下层楼面梁无法承受只能连续支撑到地面的支撑方式造价太高,经济不合理。

**市市民财富广场综合楼地下一层、地上21层,建筑面积:62885m2。

四层大部分框架梁截面过大,截面主要为: 800×1200、800×1400、1000×1000、1000×1200、1200×1000、1400×1000;四层板厚180㎜,层高4.8m。

该工程位于较高楼层的大截面梁模板支撑我司采用非连续支撑大截面梁模板支撑施工方式,安全可靠、有效地解决了多层连续支撑到地面的问题。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编写了“框架自承重非连续支撑大截面梁模板支撑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1、突破传统支撑到地面的或施工钢桁架等做法工期长、成本高、不经济。

2、下层框架梁自身承受荷载。

无需连续支撑传递荷载到地面(底板)。

3、不连续支撑可以提前拆除低楼层支撑模板无需采用连续支撑大密度钢管支架至地面节约大量钢管扣件等周材。

三、适用范围各类大截面现浇砼梁四、工艺原理通过对大截面梁下一层、二层框架梁结构调整,满足大截面梁荷载的支撑要求。

五、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1、熟悉图纸了解大截面梁相关参数→初步确定模板支架层数及卸荷方案→计算荷载→调整卸荷楼层梁的框架梁参数→确定构造措施→实施。

2、计算大截面梁自重及施工荷载(以800×1400例)。

计算按最不利荷载考虑,余同。

2.1选择800×1400梁进行计算(1)、4层梁、板计算:梁断面800×1400㎜为:新浇混凝土梁及钢筋荷载设计值:q1: 1.2×(24.00+1.50)×0.8×1.4=34.27kN/m;模板及支架结构自重荷载设计值:q2:1.2×0.75×0.80=0.72kN/m;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q3: 1.4×(1.00+2.00)×0.80=3.36kN/m;q4梁= q1+q2+q3=34.27+0.72+3.36=38.35 kN/m新浇混凝土板及钢筋荷载设计值:q1: 1.2×(24.00+1.50)×0.18×3。

35=18.45kN/m;模板及支架结构自重荷载设计值:q2:1.2×0.75×3.35=3.015kN/m;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q3: 1.4×(1.00+2.00)×3.35=14.07kN/m;q4板= q1+q2+q3=18。

45+3.015+14.07=35.535kN/mq4总=38.35+35.53=73.885kN/m3、计算下层梁可以卸荷情况:3.1 此处原三层结构梁截面为:300×800 配筋:可承受荷载计算:根据梁图纸荷载如下:梁可承受的弯距有效高度H0=800-40=760受压区:X=(Asfy)/fcb=1473*360/(23.1*300)=76.51mmM=fcbx(ho-x/2)=23.1*300*76.51*(760-76.51/2)=382.68KN.MM=1/8QL2 382.68=1/8q*10.2*10.2 q=29.42kn/m3.2 3层梁、板自重计算:梁断面300×800㎜新浇混凝土梁及钢筋荷载设计值:q1: 1.2×(24.00+1.50)×0.8×0.3=7.34kN/m;q3梁= q1=7.34 kN/m新浇混凝土板及钢筋荷载设计值:q1: 1.2×(24.00+1.50)×0.12×3.75=12.393kN/m;q3板= 12.393 kN/mq3总=7.34+12.393=19.739 kN/m3.3则三层梁最多可卸荷29.42 KN/m-19.739 kN/m=9.681 kN/m二层、一层梁截面、配筋与三层基本相同q4总=73.885kN/m>3×9.681 kN/m由上知要原结构承载四层大截面梁施工荷载必须支撑至地下室底板面。

不经济。

4、根据荷载情况初步确定调整三层、二层对应部位梁截面、配筋。

5、验算调整后三层、二层梁是否可以承载大截面梁荷载5.1 四层自重及施工荷载为q4总=73.885kN/m5.2 3层梁、板计算:梁断面500×800㎜新浇混凝土梁及钢筋荷载设计值:q1: 1.2×(24.00+1.50)×0.8×0.5=12.24kN/m;q3梁= q1=12.24 kN/m新浇混凝土板及钢筋荷载设计值:q1: 1.2×(24.00+1.50)×0.12×3.75=12.393kN/m;q3板= 12.393 kN/mq3总=12.24+12.393=24.633 kN/m5.3 q总=73.885+24.633=98.518 kN/m5.4、此处三层结构梁可承受荷载计算500×800:根据梁图纸荷载如下:梁可承受的弯距有效高度H0=800-40=760受压区:X=(Asfy)/fcb=4418*360/(23.1*500)=137.7mmM=fcbx(ho-x/2)=23.1*500*137.7*(760-137.7/2)=1099.62KN.MM=1/8QL2 1099.62=1/8q*10.2*10.2 q=84.55kn/m按三层结构梁强度达到80%计算可承受则84.55*0.8=67.64 KN/m98.518kN/m >67.64 KN/m98.518-67.64=30.878 KN/m(三层结构梁)需要下层卸荷30.878KN/m5.5 、二层结构卸荷计算:二层梁、板、模板结构荷载计算:梁断面500×800㎜新浇混凝土梁及钢筋荷载设计值:q1: 1.2×(24.00+1.50)×0.8×0.5=12.24kN/m;三层模板及支架结构自重荷载设计值:q2:1.2×0.75×0.50=0.45kN/m;Q2梁= q1+q2+=12.24+0.45=12.69 kN/m新浇混凝土板及钢筋荷载设计值:q1: 1.2×(24.00+1.50)×0.12×3.75=12.393kN/m;三层模板及支架结构自重荷载设计值:q2:1.2×0.75×3.75=3.015kN/m;Q2板= q1+q2=12.393+3.015=15.959 kN/mq2总=12.69+15.959=28.649 kN/m二层结构梁要承受总荷载为:30.878KN/m+28.649 kN/m=59.527 KN/m 按二层结构梁强度达到90%计算可承受84.55*0.9=76.095 KN/m76.095 KN/m≥59.527 KN/m符合条件,满足要求。

根据以上计算4层梁结构施工时,保留三层(9.85M)结平整体支模架体不拆除进行卸荷,可以满足要求,6、三层、二层框架自身可承受苛载可以满足4层大截面梁自重及施工荷载7、确定三层、二层框架自身可承受苛载可以满足4层大截面梁自重及施工荷载后通过常规计算确定四层、三层模板支架支撑参数:7.2、为保证安全4层对应的三层结构梁加设钢管顶撑间距按900沿梁设置牢固,梁下设1根顶撑。

8、确定构造措施。

8.1、4层梁梁底支撑与3层梁不对应时,在4层梁支撑底部加设16#工字钢或槽钢,使受力分布均匀确保施工荷载可以传到3层梁上。

8.2大梁下设置人字形支撑,每跨4根,斜撑底部撑在柱与结平相交的阴角处。

8.3在高支模梁部位顶部设置水平剪刀撑一道。

8.4砼浇筑:柱砼与结平砼分二次浇筑成型,内框柱先行浇筑完毕,砼浇筑时均匀布料,避免集中堆载。

砼浇筑总体由西向东、从非高大模板区域向高大模板区域浇筑,高大砼梁的施工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0㎜。

9、实施施工。

9.1施工顺序:放线→支撑架搭设→支撑架验收→模板、钢筋施工→工序验收→砼施工→模板及支撑拆除。

9.2支撑架搭设顺序:16#工字钢垫板安放→竖立杆、安扫地杆→搭设水平杆→安装U形支托→设置剪刀撑、水平向连接固定→支撑架体验收→模板安装。

9.3、施工要点9.3.1、钢管扣件进场前项目材料员向模架分公司交底,交底内容:钢管扣件的数量、规格、壁厚等,进场时必须同车携带钢管质保书、复试报告合格的复印件9.3.2、项目材料员严格检查进场木方的材质,截面大小,木胶合模板的厚度。

9.3.3、钢管立柱搭设时,水平杆每间隔一步距与邻近框架柱采用钢管抱箍水平联结。

9.3.4、梁板模板起拱按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的按全跨长度的2‰起拱。

9.3.5、钢管立柱搭设9.3.5.1、钢管立柱根据支撑高度要求,采用钢管对接接长(严禁搭接接长),相邻两立柱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得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得大于步距的1/3。

9.3.5.2、各杆件连接节点处杆件外露长度≥100mm。

9.3.5.3、钢管扫地杆、水平杆采用对接,剪刀撑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并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进行固定。

9.3.5.4、禁止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杆上9.3.5.5、U形支托与钢管两侧的间隙必须锲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安装时保证上下同心。

9.3.6、模板安装模板安装按常规方法施工,安装作业过程中,禁止改变支撑体系杆件位置、间距及其它安全构造设施,其它按照本工程模板方案实施。

9.3.7、砼浇筑9.3.7.1、砼浇筑:柱砼与结平砼分二次浇筑成型,内框柱先行浇筑完毕,砼浇筑时均匀布料,避免集中堆载。

9.3.7.2砼浇筑总体由西向东、从非高大模板区域向高大模板区域浇筑,高大砼梁的施工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0㎜。

9.3.7.3、施工人员分散作业,卸料时板砼局部超厚≤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