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节目视飞行间隔[1]

第3节目视飞行间隔[1]


(一)由目视转仪表的飞行
1、机长应具备相应的仪表等级
2、立即报告现行飞行计划的改变 3、遇到低于VMC时,有IFR等级——继续飞
行;无IFR等级——就近着陆
(二)由仪表转目视的飞行
1、事先向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报告,得到许可后 方可改变 2、慎重起见只有接到了机长的电报,其中包括 特定的用语“CANCELLING MY IFR FLIGHT”以 及对于他的现行飞行计划的改变(如有)后, 方可批准。 3、IFR FLIGHT CANCELLED AT …不做其他回答。 4、改变后尽快通知沿线ATC单位。
5、作为程序管制的一种典型运用,我们可 以提前通知两机机长相对活动,并要求 彼此相遇无影响报告,在得到两机机长 都报告说明空中目视相遇无影响后,可 以下达穿越指令。
C:JAL781, opposite traffic,B747 1800m estimate encounter at 12, report cleared of the traffic. C:国航981,前方有相对,波音737高度两幺,预计相 遇时间12分,目视相遇无影响报。 P:WUHAN approach, JAL781, traffic in sight. C : JAL7781, maintain 2100m, report cleared of the traffic. P:进近,国航981,已经看到对头的那架波音737。 C:国航981,保持高度幺八,彼此相遇无影响报告。
航空器实施目视进近
其目的地机场需具备以下气象条件: 报告的云底高大于或等于300米,能见度大
于或等于5公里; 目的地机场没有天气情报服务,航空器驾驶 员报告能够保持目视下降以及飞向着陆机场。
管制员雷达引导进行目视进近
其目的地机场需满足以下气象条件: 机场的云底高大于最低雷达引导高度150米

视气象条件(通常根据实际运行的需要调高 最低标准):
着陆机场的云低高大于最低雷达引导高度 (MVA)500英尺以上; 着陆机场的能见度大于3海里。

无气象服务的机场要确保通知飞行员无气象
信息,确保目视下降以及目视飞向机场;
目视进近规定二
目视进近可由管制员发出或由飞行员申请; 管制员可以向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航空器颁发
P:进近,国航981,已经和对头的那架波音737相遇过 了。 C:JAL781, conform cleared of the traffic. P : Afform. (WUHAN approach, JAL781, cleared of the traffic.) C :国航 981 ,继续上升至标准气压高度四千八保持, 河口报。 C : JAL7781, continue descend to 1800 meters, next report over WG..
(三)为保证间隔应承担的责任
1、机长对保持航空器之间的间隔、距离和航空
器距离地面障碍物的安全高度是否正确负责。
2、但不完全减轻管制监控咨询的责任 3、注意机长的TCAS目视——不属于目视飞行安 全间隔的应用环境
ACAS交通显示
四、目视飞行管制间隔
垂直间隔
水平间隔
(一)垂直间隔
1、机场区域内目视飞行最低安全高度 250KM/H以上——仪表间隔。 250KM/H以下——100米。 2、航线目视飞行最低安全高度 250KM/H以上——仪表间隔 250KM/H以下——100米,300米
第三节
目视飞行间隔
一、目视飞行的定义
1、目视飞行是在可见天地线和地标的条件下, 能够判明航空器的飞行状态和目视判定方位的 飞行。
2、一般情况下:昼间、高度6000m以下、表速小 于250Km/h、低云量符合VMC。
3、突破上述限制,和作跨音速或者超音速飞行 以及飞行高度3000m(不含)以下且指示空速大 于450 Km/h的飞行
VMC目视气象条件及目视飞行 水平间隔标准
航空器按照目视飞行规则飞行
应当符合气象条件:
航空器与云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500米,垂 直距离不得小于300米。 高度在3000米(含)以上,能见度不得小于8 公里; 高度在3000米以下,能见度不得小于5公里。
同一跑道目视飞行
目视飞行的航空器实用同一跑道起飞、着
目视飞行与目视进近
实施目视间隔与目视进近的意义
VMC目视气象条件及目视飞行水平间隔标准
目视间隔概念
目视进近概念
美国FAA目视间隔与目视进近规定
实施目视间隔与目视进近的意义
提高机场跑道容量
目视间隔小于程序和雷达间隔,航空器驾 驶员比管制员能更准确地保持被授权的最 低间隔,在进近阶段,将直接转化为更大 的跑道流量。 实际运行得到的经验表明,当间隔责任由 机组承担时,建立接近或等于ATC最低间隔 的空中间隔是可能的。
减少航班总延误
上表为白云机场中远期规划计算机模拟仿真四 条跑道构型延误表 ,可以看出,实施目视会 带来地面延误增加,但是却极大减少了空中延 误,由此,实施目视间隔和目视进近将有效的 减少航班总的延误
提高管制指挥灵活性、加速飞行流量
实施目视进近时,由于航空器不必完成整个仪 表进近程序落地,因此,进场着陆更加灵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如图所示:管制员可以根据调配的需要,指示 第g个进场航空器跟随第a个航空器机落地,提 高进场效率
以上; 机场能见度大于5公里。
管制员颁发目视进近许可条件
管制员可以向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航空器 颁发目视进近许可: 航空器处于进近序列的第一个; 跟随前机落地的航空器驾驶员报告看到前机,
管制员可指挥其保持目视间隔尾随前机目视 进近。 注:只看到跑道没看到前机的航空器,应当 为其与前机配备雷达或程序间隔。
陆时,当前面起飞的航空器已经飞越使用 跑道终端或者开始转弯,或者当前面着陆 航空器已经脱离使用跑道,方可允许:
(1)起飞的航空器开始起飞; (2)正处于最后进近阶段的着陆航空器飞 越使用跑道的始端。
目视与仪表同时运行
同时有目视飞行和仪表飞行时,目视飞 行的航空器之间的间隔按照目视飞行规 则执行;目视飞行和仪表飞行的航空器 之间的间隔按照仪表飞行规则执行。
美国FAA目视间隔与目视进近规定
目视飞行一般规则
需通报以下着陆情报:风,使用跑道,高度
表设置,交通信息,塔进移交位置和时间。 当有必要时,设置目视等待点:空中可以明 显识别的适合标在航图上的地理特征点--作 为目视检查点VFR checkpoints,可以指挥 航空器从其中一点飞到另一点,在某一点等 待,或通报有其他航空器在某一点等待
有关操作通报管制员; 避开前方航空器的尾流间隔; 当不能看到另一相关航空器时,及时通知管 制员,以便重新配备其他允许的间隔。
目视进近概念 Visual Approach
定义
航空器按照仪表飞行规则计划运行时,在部
分或全部仪表进近程序尚未完成前,航空器 驾驶员保持目视能见自主领航飞向着陆机场。 不包含目视盘旋着陆; 不属于仪表进近,不需设置复飞航段; 可由管制员发起或飞行员主动提出。
二、目视气象条件
1、航空器与云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500m, 垂直距离不得小于300m; 2、高度3000m(含)以上,能见度不得小 于8Km; 3、高度3000m以下,能见度不得小于5Km。
三、目视飞行组织实施条件及使用说明
1、防撞的责任重新回归机长
2、目视运行必须慎重处理 3、申请——批准或主动由管制员发起; 4、有效提高空域能量——穿越间隔的依据— —目视相遇无影响——严格逆向航段。
目视间隔相关规定
应用于FL180以下的高度; 至少与其中一架航空器保持持续双向联系; 塔台能目视航空器并且能在航空器间保持目视
间隔,塔台不应在需要保持尾流间隔或前机为 B757的情况下提供目视间隔.
目视间隔相关规定(终端)
飞行员能见另一架航空器时,实施目视间隔程序:
• 1.通报另一架航空器的位置、航向和意图(除意图明显
目视间隔概念 Visual separation
定义
在气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航空器驾驶员
之间相互能见,或管制员能见航空器来确保航 空器间安全运行的一种间隔类型。 目视间隔适用于IFR和VFR飞行计划的航空器。 目视间隔与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间隔相比较, 没有具体的大小数值,而是由目视间隔的实施 者根据航空器的性能、尾流等级、航空器间的 接近率、飞行路径和天气情况决定。
美国旧金山机场的跑 道构型为两组十字交 叉的窄距平行跑道, 在仪表气象条件下, 机场的到场容量为30 架次/小时;目视气 象条件下,采取目视 进近的运行方式,机 场的到场容量为60架 次/小时,如图示。
提高机场跑道容量
白云机场中远期规划计算机模拟仿真结果表明: 在白云机场四条跑道构型下(两组窄距平行跑 道,间距400米,与美国洛杉矶机场现有的结 构相似),实施目视间隔和目视进近能提高机 场容量
通信息并转告正在实施目视间隔; 如果对方为重型航空器,提醒另一架航空器; 依据交通咨询和尾流等级咨询规定进行通报; 如果飞行员报告能见另一架航空器并完整的说明 能与其保持目视间隔,管制员使用“approve ”而 不再次发布目视间隔指令。
目视进近规定一
引导航空器进行目视进近,要满足最低的目
目视飞行航空器驾驶员的责任
按照目视飞行规则飞行时,飞行人员必 须加强空中观察,并对保持航空器之间 的间隔和航空器距地面障碍物的安全高 度是否正确负责。
进近落地航空器尾流间隔
适用于起落航线上飞行的航空器
(1)当前、后进近着陆的航空器为重型和中型 航空器时,尾流间隔为2分钟。 (2)当前、后进近着陆的航空器为重型和轻型 航空器,中型和轻型航空器时,其尾流间隔 为3分钟 。
实施形式----通过间隔委托
管制员使用目视间隔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航空器性能; 尾流间隔要求; 相关航空器的接近率; 飞行的航路; 已知或预测的天气条件必须能满足航空器保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