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4第四章法律责任-讲义-课件
04第四章法律责任-讲义-课件
➢ 侵权责任的赔偿责任是等价赔偿;行政、刑事责任的经济制裁既可以大于被 侵害的损失,也可小于被侵害的损失。
➢ 侵权责任赔偿的款项给被侵害者;行政、刑事罚款归国家。
不同于违约责任
➢ 违约责任是以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为基础,违约一方补偿因其违约给对方 造成的损失,实际上是他承担合同债务的继续;侵权责任的双方是从造成损 害之时才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实现并无债权债务关系。
违法行为的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作为的 违法;二是不作为的违法。
两种表面“侵害”他人权利,而行为却 是合法的情况:
◦ 正当防卫 ◦ 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防止公共利益、他人或本人的人身和 其他合法权益遭受非法侵害,法律允许权利人或第三人在合 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行使必要的防卫,以对非法侵害者 予以必要的反击,排除违法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害。
2.违法行为人要有过错
过错,是指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的一 种心理状态。
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故意,是指行为人预见其行为的结果,
并希望其发生或放任该结果到来的心理 状态。 过失,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使他人 造成损害的结果,应预见而没预见,或 虽然预见而轻信其结果不会发生。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
➢ 侵权责任必须有损害事实和违法行为为前提;违约责任则不一定有损害事实, 只要有违约行为就应承担责任。
构成侵权民事责任的条件
行为的违法性 违法行为人要有过错 损害事实的存在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间的因果关系
1.行为的违法性
行为的违法性,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只 有在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造成 他人损害时,行为人才承担法律责任。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间的因果 关系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 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必然 联系。
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原因和条件必须分开。违法行为与损害 结果之间必须是一种内在的、必然的、 合乎规律的联系。
区别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
侵权损害赔偿的特殊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 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 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 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 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 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从事高空 、高压 、易燃、易爆、剧毒、 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 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
承担民事责任的赔偿原则与方式
财产损失全部赔偿
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 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 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 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 活费等费用。
公民的姓名权、 肖像权、 名誉权、荣誉 权受到侵害的,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 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 以要求赔偿损失。
04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节 违法与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的一般构成要素
◦ 违法的客观方面 ◦ 违法客体 ◦ 违法主体 ◦ 违法的主观方面
归责原 侵权责任制度
侵权行为的含义
◦ 指侵害他人绝对权,造成受害人合法权益损 害的不法行为。
侵权行为的特征
THANKS
➢ 从客观方面看,这种行为虽然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损害,但是, 它的最后结果却是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的某种更大的利益。
➢ 从主观方面看,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犯罪动机。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 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危险是由自然 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采 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 的民事责任。
正当防卫的条件
➢ 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 ➢ 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 ➢ 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 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
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指行为人在遇到某种危险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公共利益、他人或本 人的人身和其他合法权益遭受侵害,不得已而采取的侵犯法律所保护的公共利益或 他人利益的行为。 紧急避险的特点
◦ 是违反法定义务的不法行为 ◦ 是侵害绝对权的不法行为 ◦ 是造成受害人损害的既遂行为
侵权民事责任的法律特征
不同于行政、刑事责任:
➢ 侵权责任是侵害人对造成他人损害而必须承担的一种补偿性的责任;行政、 刑事责任是由于行为人违反行政法规或刑法而被处以的强制性惩罚。
➢ 侵权责任可以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解决;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由主管机关 强制作出,当事人无权自行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