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有企业审计案例

国有企业审计案例

国有企业审计案例(摘自中华人民国审计署案例)案例一国企土地被私卖背后的秘密交易【时间:2015年09月09日】【来源:中国青年报】2008年至2011年,中国土地市场价格不断走高。

然而就在2011年,一家国有企业开发的楼盘中,居然有一块区域在未经评估的情况下,以几年前的买价转让给3家民营企业,使这3家民营企业获利上亿元。

最终,该国企相关责任人因出卖国家利益、非法获利数百万元换来了7年的有期徒刑。

今年6月底,审计署公布的移送已办结的违纪问题处理情况中提到,审计发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恒新房地产开发(以下简称“恒新公司”)原董事长志华在未进行资产评估的情况下,决定将该公司正在开发的6.26万平方米商业用地按账面金额作价转让给一家企业,实际上却由另3家企业实施开发,这3家企业通过开发经营获利上亿元,志华等人涉嫌受贿。

审计署将上述问题线索移交中央纪委查处。

2014年,省市西陵区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志华有期徒刑7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200万元,追缴所得280万元。

审计人员为何盯住了中石油的一家“辈”企业恒新公司不仅是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也是当地最早成立的房地产公司,其前身为油田下属的一家做新材料砖的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初,志华受命“拯救”这家当时濒临破产的砖厂。

他选择了新材料砖作为转型突破口,一举成为业界领头羊。

至今网上还能搜索到不少赞颂志华的文章,有些文章还提到他勤奋清廉,曾上交“退不回去的好处费300多万元”。

2000年左右,背靠油田的这家砖厂又抓住福利分房取消后房地产市场异军突起的机会,逐渐发展成市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当地超过三分之一的楼盘都由恒新公司开发,几乎占据了市最好的地段。

尽管恒新公司已是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但相对于中石油这艘巨轮来说,其资金量并不大,只能算得上中石油的“辈”企业。

为什么审计人员盯住了它?审计人员介绍说,近年来对央企的审计中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

如一些央企旗下的二级、三级企业,其业务并不是母公司的主营业务,而且因为层级太多、疏于管理,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审计人员对此格外关注。

私盖公章背后掩盖了哪些秘密志华本人也想不到,是一次违规使用公章,让其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露出了马脚。

2011年3月底,审计组来到,那时天空中还飘着雪,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提醒人们这里的春天还未到来。

当时恒新公司正在最繁华的路段开发一处新楼盘。

在当地人看来,这个楼盘的位置寸土寸金,未来的升值空间巨大。

可就是这样一片升值潜力巨大的地块,却被志华轻松挖走了一块,作为自己非法获利的筹码。

审计人员在检查恒新公司的资料时发现,2011年初该公司有一笔两亿元的资金入账,来源于一家公司(由3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

这笔钱在账目上没有说明。

没有任何经济往来,为什么一家企业要给恒新公司两亿元?这笔钱到底是何用途?一连串的问号并没有得到恒新公司的解释,相关人员一律缄口不语。

审计人员经多方了解和查阅资料得知,在恒新公司正开发的40多万平方米地块中,有6万多平方米实际由3家民营企业开发,所有细节只有公司董事长志华一人知晓。

同时,审计人员还发现,这6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价格是按2008年恒新公司取得土地时的价格售卖给了3家企业。

2008年至2011年,我国土地市场价格不断走高,为什么恒新公司会以3年前的拿地价格出让一块升值潜力巨大的土地?此外,国有企业转让已取得的土地,是有严格法律程序的,但从现有情况看,这个地块的出让疑问重重。

辗转调查后,审计人员拿到了恒新公司向3家企业转让土地的一份合同。

一个细节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这份合同盖了恒新公司的章,而公司却没有这次用章的记录。

这份合同上的章是如何盖上的?又是谁盖的章呢?据审计人员了解,那次没有被登记的用章人,正是恒新公司董事长志华。

身为单位的“一把手”,偶尔用公章未做登记,不足为奇。

但审计人员以职业的严谨性作出判断——应该继续深挖下去。

收益是民企的,风险是央企的随着调查的深入,审计人员进一步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虽然恒新公司开发的地块中有6万多平方米土地已转让给了上述3家企业,但并未办理过户手续,开发的楼盘还是用恒新公司的名义,甚至连销售都借用恒新公司的名义。

3家企业开发的楼盘夹杂在恒新公司的楼盘中,购房者根本不知道自己买的是谁开发的楼盘。

卖房收益归3家企业所有,但因为一切手续都是以恒新公司的名义办理,所有风险都由恒新公司承担。

审计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这3家企业其实并没有资金实力。

为了拿地,他们联手借款向恒新公司购买土地,并在未建房的情况下即开始以恒新公司的名义进行预售,收了预售款后先还了借款,还有大量盈余用于建房。

由此,违规链条逐渐清晰:首先,上述国有企业的土地未经任何法律手续就以原购买价格转让给了民营企业;其次,土地转让后没有办理过户手续,以至于国有企业还将承担各种风险;第三,上述3家企业并不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

为什么志华会冒着多重违规的风险,为上述3家企业谋利?土地卖了为什么不过户?这一系列不合常理的表现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在审计人员开展了一轮紧锣密鼓的调查后,又一份合同引起审计人员的注意。

这份合同显示,恒新公司负责办理所有房屋交易需要的手续,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收益是民营企业的,风险由恒新公司承担。

这完全是一份不平等合约,恒新公司为何接受呢?审计人员仔细辨认,发现这份合同上盖的是恒新公司已经申报作废的一枚公章。

迟来的私利,一样的惩罚一枚公章使用时没有登记,另一枚公章是作废的,两个细节更让审计人员产生了疑问。

志华以非公开手段为上述3家企业提供帮助,他图什么呢?于是,审计人员对这3家企业进行了延伸审计。

经过延伸审计,志华与上述企业间的利益链随即得以揭示。

审计人员发现,自2012年起,其中一家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向志华的妻女提供共计200万元人民币。

而且志华安排得也很巧妙,他在土地转让、民营企业卖楼后有收益的当年并没有收取好处费,而是在之后的2012年才开始收取。

经查,恒新公司的上级企业油田昆仑集团时任副总经理大光也参与了这起异常的土地交易。

2014年,在对志华案进行判决的同时,市夷陵区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大光有期徒刑5年6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7万元,追缴所得30万元。

至此,一桩国有企业土地被违规转让、民营企业获利数亿元的秘密交易终于大白于天下,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也由此揭示了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如何加强和改进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能不引起持续关注和深思。

案例二异地审计挖出“一汽”贪腐大案【时间:2015年07月15日】【来源:中国青年报】要拿一个4S店的经销权,至少先砸1500万元;高尔夫、奥迪Q5等紧俏车型,私下打点才能优先配车……资源稀缺、权力失,终于酿成一汽集团贪腐大案。

一次看似平常的例行审计,却抽丝剥茧,挖出一汽大众销售副总经理静国松涉嫌收受商业贿赂数千万元的巨额贪腐案。

备受公众关注的静国松一案已于2013年12月,由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决。

作为贪腐窝案的关键性主角,静国松这个曾一手掌控销售公司多项大权的副总经理,最终因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在长达28页的刑事裁定书中,所认定的静国松受贿事实多达67项,受贿款物折合人民币计近9000万元,其中索贿近500万元。

另有近1500万元财产,静国松不能说明合法来源。

这起堪称罕见的贪腐案如何案发?审计人员怎样从貌似正常的销售数据中疏理出重重疑点和线索?又是如何顺藤摸瓜,揭出隐秘的利益输送链条?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近审计机关,深入探访了这一案件幕后的故事。

例行审计锁定敏感领域,广告营销、4S店批建撕开利益黑洞2011年5月,一场面对中央企业的审计,在审计署的统一部署下全面展开。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以下简称一汽集团)位列审计围之中。

按照异地审计原则,审计署特派办承担了此次审计任务。

很快,一个由50多名审计人员组成的精干队伍开赴一汽集团总部所在地——。

一汽集团是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是我国汽车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摇篮”、“汽车行业国长子”,当时刚刚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建立了董事会机制,徐建一也因此转任。

此时的一汽集团,发展势头正盛。

其属下的一汽大众汽车公司,由一汽集团和德国大众、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合资设立。

由于与德资合作后,引进了高尔夫、奥迪Q5等诸多新款车型,一汽大众的口碑快速飙升,销售紧俏。

这一年,一汽大众“销售数量”排名全国第二,但,标志实际利润的“销售业绩”已达到300多亿元,名列首位,较排名第二的汽车品牌遥遥领先。

企业效益好,职工福利自然就好,一汽大众的工资、奖金是集团所有子公司中最高的,是整个集团职工最向往的地方。

面对如此体量超大、构架复杂、销售火爆的大型央企,审计容又要涵盖公司治理、财务收支、自主建设、执行国家宏观政策等诸多方面,审计工作应该从哪里入手呢?扎实、细致的审计前调查,成为此次审计的重中之重。

为占领市场份额,各大汽车企业争相推出新车型的同时,往往不惜巨资投入市场营销和广告宣传,“一汽大众销售公司也是如此”。

从搜集到的大量信息中,审计人员敏感地发现,各项营销费用支出中,广告费总额巨大、占比最多,且增长迅速。

2008年到2010年,该公司市场营销和广告投入以每年35%以上的幅度递增。

而根据以往审计工作经验,广告投入和设备采购、项目投资一样,属于猫腻较多、易出问题的环节。

审计人员注意到,近10年来,一汽公司生产的奥迪、高尔夫、捷达等各档汽车持续旺销,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2011年前后,奥迪Q5、高尔夫等紧俏车型一直处于脱销状态,还出现了供不应求,客户预付款后等待数月才能提车,甚至加价提车的情况。

“这两种车型,经销商拿到的配车数量越多,通过加价销售,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也就越多。

”业传言甚广,由于回报利润可观,但销售网点布局规划有限,4S建店许可一证难求。

即使拥有足够的土地、厂房、流动资金和维修工人,达到建店的标准化要求,想要拿到一个奥迪、大众品牌的经销权,也就是4S店建店的机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人私下和我们说,至少需要1500万元公关费用,很多人都会从中得到好处。

”审计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而且,走访过程中审计人员看到,在一汽大众销售公司的部分领导干部的办公室里随意堆放着各式各样价格不菲的礼品、纪念品,这些礼品、纪念品均来自各地的汽车经销商和广告代理商,或邮寄送达,或自己送上门。

巨额营销,广告招商,店面批建,以及畅销车型的分配等等“实权”由谁掌握?会不会有人以此收受回扣、贿赂谋利?审计突破口能否从这两项入手?审计组碰头会上,意见出现了分歧。

有些同志认为应当采取必要程序,对这两项可能存在的问题深入核查,挖掘重大违规问题的线索。

也有同志提出,这种想法虽好,但审计手段毕竟有限,即使有幕后利益输送关系,也很难查实并取得证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