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电气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行业资料:________ 电气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11 页电气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电气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电焊、气焊工均为特殊工种,身体必须检查合格,并经专业安全技术学习,训练和考试合格,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独立操作。

2.焊接现场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应备有消防器材,保证足够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风。

临时工地若有此类物品,而又必须在此操作时,应通知消防部门和安监部门到现场检查,采取临时性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操作。

3.工作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操作时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戴好防护眼镜或面罩,仰面焊接扣紧衣领,扎紧袖口,戴好防护帽。

4.未经上级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合格并持有操作证的焊工,不得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的焊接工作。

对受压容器,密闭容器,各种油桶、管道,沾有可燃气体和溶液的工件进行操作时,必须事先进行检查清洗,除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解除容器及管道压力,消除容器密闭状态,再进行工作。

施工时,应清除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可靠的防护措施。

严禁焊接任何带有压力的工作物。

5.在焊接,切割密闭空心工件时,必须留有出气孔。

在容器内焊接,外面必须设专人监护,并有良好的通风措施;照明电压应采用12-36V;禁止在已做油漆或喷涂过塑料的容器内焊接。

6.电焊机外壳必须必须有良好的接零或接地保护;电焊机接地零线及电焊工作回线都不准搭在易燃易爆的物品上,也不准接在管道和机床设备上,工作回线应接地良好,机壳接地必须符合安全规程。

7.高空作业应系好安全带,采取防护措施,不准将回线缠在身上,第 2 页共 11 页地面应有人监护。

8.电焊机电源的装拆应由电工进行。

9.电焊机的一次与二次绕组之间,绕组与铁芯之间,绕组、引线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均不得低于0.5兆欧。

10.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

11.把线和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不得用钢丝绳和机电设备代替零线。

12.所有地线接头必须连接牢固,清除焊渣时应带防护眼镜和面罩。

13.更换场地,移动把线时,应切断电源。

14.在潮湿地点施焊时应在下面垫干木板等绝缘物体,防止触电。

15.雷雨时,应停止露天焊接作业。

16.电焊机应放在防雨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17.交流弧焊机一次电源线长度应不大于5米,电焊机二次线电缆长度应不大于30米。

18.严禁在易燃易爆、带压力的容器和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切断电源。

19.焊接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一定将其冲洗干净并将所有的孔口打开。

20.在密闭金属容器内施焊时,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应有人监护;严禁往容器内输入氧气。

21.焊接预热工件时,应有石棉布或挡板等隔热措施。

22.清除焊渣采用电弧气刨清根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防止铁渣飞溅伤人。

23.多台焊机同时施焊时,焊接平台或焊件必须接地,并设置防光第 3 页共 11 页棚。

24.电焊结束后,应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操作地点,确定没有明火后,方可离去。

25.电焊着火时,应先切断焊机电源,再用二氧化碳、1211于粉等灭火器灭火,禁止使用泡沫灭火器。

电气焊作业安全监督1、主要风险1.1电气焊动火点设备内存在爆炸性混合气体,没有采取通风、置换、检测等措施,引燃引爆爆炸性混合气体。

1.2管线或容器有易燃易爆气体未有效隔离,导致可燃气体窜入电气焊动火点,发生火灾或爆炸。

1.3周围环境存在可燃物或对电气焊动火作业的危险性认识不足,采取措施不力,违章操作等发生火灾或爆炸。

1.4储存、搬运、使用乙炔气瓶或氧气瓶不符合安全要求,发生气瓶爆炸事故伤害。

1.5更换焊条过程、电焊设备有缺陷、在潮湿或水中进行电气焊作业,有发生触电的危险。

1.6在电弧的高温作用下,焊条和被焊金属熔化的同时产生金属烟尘和有毒气体,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电弧光对人的皮肤和眼睛造成损伤。

第 4 页共 11 页1.7高空电气焊动火作业可能发生高空坠落或高空落物伤害。

1.8进入有限空间内进行电气焊,没有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或氧气浓度,导致中毒伤害。

2、监督要点2.1一般监督要点2.1.1钻井队组织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安全分析,针对作业实际情况识别风险制定削减控制措施。

2.1.2钻井队依据《危险作业项目清单》的规定,区分电气焊动火作业级别。

2.1.3钻井队依据电气焊动火作业级别按照审批程序,办理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

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是否批准,防火监护人是否在现场,防火措施是否落实。

2.1.4是否按照电气焊动火作业级别、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或调用消防车。

2.1.5参加电气焊动火作业的焊工、电工、起重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持有效证件上岗。

2.1.6电气焊动火作业是否按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实施作业。

2.1.7是否清除距电气焊动火区域周围5米之内的可燃物质或用阻燃物品隔离。

2.1.8电气焊动火作业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危险场所能少动火则少动,能不动则不动。

在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内,严格限制动火,将凡能拆卸下来的设备、管线移至到安全地方动火。

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尽量不进行动火作业,在停工期间集中处理。

第 5 页共 11 页2.1.9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的有效期限、场所符合要求,只在一个场所、一个作业班次有效,禁止非申请的场所及超过有效期的电气焊动火作业。

2.1.10一级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有效时间不超过8小时,二级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有效时间不超过3天,三级、四级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有效时间不超过5天。

2.1.11动火作业人员正确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按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实施作业。

2.1.12动火作业人员应熟悉应急处置预案,掌握应急处理方法。

2.1.13相关方在本单位实施的工业动火作业,钻井队与相关方共同进行危害识别、制定动火方案、做好应急预案。

2.1.14电焊机等电器设备安装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小于4,并安装有效的漏电保护装置。

2.1.15动火区域设置警戒,严禁与动火作业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动火区域。

2.1.16动火点在上风位置,并避开油气流可能喷射和封堵物射出的方位。

2.1.17在动火施工过程中,控制动火点及操作区域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在其爆炸下限的30%以下,超过时按有关规定程序暂停动火作业,直至达到要求方可恢复作业。

2.1.18强制通风时,选择其风向要与自然风向一致。

2.1.19在动火施工过程中,动火监护人跟踪检测可燃气体浓度。

2.1.20作业前,认真检查动火作业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应不漏气、不漏电。

第 6 页共 11 页2.1.21气焊作业两瓶距离大于10m,离火点距离大于10m,乙炔气瓶安装点火止回器。

2.1.22气焊、割作业中短暂工休时应关闭氧气和乙炔气瓶阀门。

2.1.23电焊作业时,打铁线要拉到焊件处,焊钳绝缘良好,设备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2.1.24严禁六级(10.8米/秒)及以上风力地面动火作业。

2.1.25动火作业期间,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动火作业,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1.26动火完工后,确认无火种存在方可撤离。

2.2钻穿油气层时发生井涌、气侵条件下井口进行电气焊动火作业重点监督要点2.2.1由质量安全环保部门填写一级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公司主要、主管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风险削减控制措施进行审核,渤海钻探工程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2.2.2现场必须有渤海钻探工程公司主管领导指派的相关石油工程事业部领导或相关处职领导在现场监督实施。

2.2.3先对动火点进行气体监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动火,如果动火点气体监测不合格,禁止动火作业,通风排气气体监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2.2.4动火前停止其他作业,清理干净井口周围工具、杂物,抽干园井中的污油、污水。

2.2.5动火点在高处时,要搭建牢固的脚手架或工作台,动火人员采取防坠落措施。

2.2.6地面有窜气现象,应先用水泥进行封固,再进行气体监测合第 7 页共 11 页格后,方可进行动火。

2.2.7调用消防车到现场值班,如动火作业时发生火灾,动火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发电工及时断开着火区电源,启用值班消防车进行灭火。

2.2.8动火区域应设置警戒,严禁与动火作业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井场。

2.2.9动火作业人员在动火点的上风作业,位于避开油气流可能喷射和封堵物射出的方位。

在特殊情况下,可采取围隔作业并控制火花飞溅。

2.3发生井涌、气侵时,井口已被有效控制,距井口30米以内电气焊动火作业重点监督要点2.3.1由钻井队填写二级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经质量安全环保科负责人审核,主管安全领导批准。

2.3.2由审批领导指派现场安全监督员负责监督实施,检查风险削减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2.3.3必要时,调用消防车到现场值班。

2.3.4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达到15mg/m3(10ppm)的阈限值时,停止动火作业,启动应急程序。

2.3.5如动火作业时发生火灾,动火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发电工及时断开着火区电源,启用值班消防车进行灭火。

2.4打开油气层后,在循环罐上进行电气焊动火作业重点监督要点2.4.1使用除气器排除掉钻井液中的易燃气体后进行,动火点周围清理干净,移走各种胶管线。

2.4.2盖好动火点周围的观察口盖,检查罐内钻井液上部空间容积第 8 页共 11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