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教学有效性以及课堂气氛尤显重要。
职业中学里的英语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本,更应收集大量的课外资料,导入英语国家文化风俗,有好的评价策略,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突出课堂的高效,从而改善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关键词】课外知识文化导入听写
本人承担了数年的中职英语教学工作。
职中学生给老师较深印象的是英语基础相对差点。
但是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学生,他们没有高考压力,但是没有高考压力不等于没有学习动机。
教师不必为了考试而备课,学生也不必为了考试而逼自己学英语,让考试只是教学手段,并非教学目标。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有效性以及课堂气氛尤显重要。
职业中学里的英语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本,更应收集大量的课外资料,导入英语国家文化风俗,有好的评价策略,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突出课堂高效,从而改善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一、引入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中,若只局限于课本,而不给学生引进新鲜的知识、见闻,则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可以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建立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的。
兴趣是学生努力和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有了兴趣学习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本人在教学中大量引入课外知识,并把课外教学分为静态和动态教学。
静态
教学包括英语笑话、英语短篇故事、英语小诗篇(新单词不超过10个)、在《日常生活英语999句》中抽出简单实用的100句,让学生熟记,并用于日常聊天,如:after you.您先,talk fish. 吹牛,count on me .算上我……动态教学包括:1 介绍有名的英语乐队,或让学生自己搜索他们自己喜欢的歌手、歌曲,并让他们呈现在课堂上。
组织英语歌曲全班合唱,小组唱、2 看精彩视频,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经常寻找有教育意义的或精彩的视频,如经典的电影(剪切部分片段)、discovery系列等等。
本人通常在黑板上写出2-3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提倡学生边看边做笔记(选择中英字幕的视频给学生看)。
看完视频后小组讨论,小组分工合作,最后小组成员用英语组织语言来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学生回答完问题,我们应给予积极有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敞开地说英语,培养学生不怕错的精神。
当学生有渴望上英语课的心情时,上课的效率是最高的。
二、导入文化因素,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导入文化因素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单纯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在教学中本人注意文化导入,多介绍英语国家的习俗和风土人情,以及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良好积极的英语学习情绪,提高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2.导入文化因素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布朗(1994)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两者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
”“没有目的语的文化知识要成功交际是很困难的”(胡文仲,1992)。
但在现实教学中,文化教学很容易被忽略,从而导致文化意识薄弱。
例如:一位在中国教了两年学的英国教师正走在通往学校大礼堂的路上去看电影。
在路上他遇见了一位中国学生。
按中国人的习惯,学生礼貌的问道,“您要去看电影吗?”这位外国老师感到很惊讶,他想“你明知道我要去大礼堂看电影,为什么还要问这个问题?”因此,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问题(胡文仲,1982)。
这个例子说明,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式的表达礼貌的方式不一定和外国的一样,往往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在一定情境下恰当的汉语在英语情境下可能会导致不好的结果,但当学生了解中英的文化差异时就不会出现这种不成功的交际。
在课堂上本人较为重视中英文化差异的教学,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的差异,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在课堂上我会讲到:有人打了个喷嚏,中国人的反应是“有人想你了”“有人说你了”,或开玩笑地说“谁在骂你”,英国人或美国人则说“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很多人认为汉语中的“请”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但在某些场合却不宜用please,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不说“please”,一般都说after you;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吃菜、喝酒或请人吸烟时,一般都用“help
yourself”,也不用“please”。
3.导入文化因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
文化创造力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一种主动从外国文化中学习新东西的潜能,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有利于知己知彼,不会使年轻一代对外国文化盲目崇拜;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机械的死记硬背,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活的英语。
所谓的导入文化因素并非指教师把所有文化知识都直接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而是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本人经常采用分组合作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不再只是优等生的舞台,而是所有学生都希望争作主角的地方,使每节课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发挥每节课最大的作用。
三、采用听写作为其中一个评价标准,提高课堂有效性
1.听写的意义
(1)很多教师认为在职中实行听写未必有成效,因为学生基础较差。
实际上听写是一种很好的督促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对职中学生。
因为他们没有太大的考试压力,而听写就成了他们的小小压力。
若没完全没压力,学习的动力也很容易随之消失。
听写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再现,听写也是巩固新知识的最好方法。
如果听写的效
果好,就能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己达到了巩固的目的。
(2)听写可培养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运用正确的听写策略不但能让学生喜欢听写,而且能加强他们的成就感。
听写中,学生对单词、句子越来越熟悉,对句型表达越来越熟练。
他们完成了一次由背诵输入到默写输出的过程。
学生体验到完成背诵就有收获,于是有了小小的成就感,随着一个个单词,一个个句子的顺利背诵,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地生成,对能力的提高大有好处,学生的成就感一天比一天强,自信心一天比一天足。
2.听写的策略
(l)先少后多,先易后难。
对所学知识,进行默写时就讲究先易后难,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针对所学知识要求学生默写时,要先默写重点词汇。
重点词汇中要有难有易,不能追求难,多。
不要一下子就要求默写重要句型。
简单一点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听写的成就感。
当听写词汇或短语达到一达的效果后,就可以采取默写重要句型。
(2)采取竞赛式小组听写。
在教学中,本人发现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而竞赛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性。
竞赛式听写有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小组成员为了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共同合作。
班上的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一组自由推选一名负责人,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听写。
小组长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听写任务给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然后进行小组交换评分,达到共同听写,共同进步的目的。
分组听写带给学生一种
成功的喜悦。
每当一个任务经过大家努力合作完成时,学生们脸上的喜悦,是很让人兴奋的。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们从无所谓到有追求的转变起了很大作用。
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评价方法也有多种多样。
本人通过运用课外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学习英语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引用文化知识让学生增广知识面,融入英语学习氛围;应用灵活的听写方法作为学生自我评价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2).
[2]胡文仲. 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4).
[3]brophy,j.著,陆如怡译. 激发学习动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