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避险硐室管理制度

避险硐室管理制度

二3-15040采面避难硐室管理制度目录第一章机构人员配备制度 (2)第二章岗位责任制 (3)第三章值班制度 (4)第四章设备定期检查和校准制度 (5)第五章系统功能测试制度 (6)第六章设备故障处理制度 (7)第七章硐室维护制度 (8)第八章药品、食品更换制度 (10)第九章避险系统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制度 (11)第十章电修工操作规程 (13)第十一章安全仪表计量检验管理制度 (15)第十二章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6)第十三章避险硐室管理制度 (17)第十四章避险硐室简易操作程序 (19)第十五章二3-15040采面避难硐室使用说明 (20)第一章机构人员配备制度紧急避难硐室管理小组总指挥:矿长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救护队负责人成员:各专业副矿长、各专业副总、生产调度科科长、安监科科长、机电科科长、通风科科长、平禹一矿医院院长、综采二队队长、通风维修队队长、评估爆破队队长等。

日常管理工作由综采二队具体负责。

职责:按照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令,负责抢险救援工作、完善应急救援方案、发布抢险救援命令、根据抢险需要合理配置人、财、物等资源、组织抢险救援工作。

核实遇险人员,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

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向上级救援机构发出救援请求。

做好稳定矿区秩序、伤亡人员的善后和安抚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二章岗位责任制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小组应组织员工对各项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说明进行学习,确保员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正确、顺利的使用各项紧急避险设施。

对硐室内的各项设备、设施以及环境卫生等划分岗位责任制,具体如下:1、电气、管路部分:由机电区负责安排相应人员进行管理,并定期对紧急避险系统中的电气部分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2、通信、人员定位、摄像头部分:由调度室电话组负责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通信、人员定位、摄像头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3、瓦斯监测监控、供氧部分:由瓦斯治理科及通风区负责。

4、卫生部分:由机电区负责每日进行清扫,保证硐室内环境处于干净整洁状态,随时保持待用。

5、矿灯、自救器部分:由机电区定期对矿灯进行更换,及其保持正常充满电状态;每天对自救器进行外观检查,定期对自救器进行检验,保证其完好状态。

6、机电区负责避险硐室的日常维护及看护。

第三章值班制度1、小屯矿井下紧急避险硐室情况,机电区三班安排永久避难硐室值班人员。

2、结合地面调度室值班制度,当班矿值班主任为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井上值班人。

3、井下值班人应定期巡视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确保系统处于正常待用状态;井上矿值班主任应时刻监测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传输数据。

第四章设备定期检查和校准制度1、由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小组牵头,安监部门、机电部门、通风部门配合,定期对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且按期更换产品说明书规定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及设备。

2、通风区和机电区必须建立气密性日常检查、仪器调校、设备检查维护、等专用台帐。

3、每半年由紧急避险管理小组组长负责,机电区牵头,通风区及其他部室配合对避难硐室的各项功能进行一次检验,做好相关记录并存档。

4、通风区对氧气测定器每月进行一次零点和精度调校,若未超规定误差范围可继续使用,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时,5、通风区对二氧化碳测定器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零点和精度的调校。

6、避难硐室内必须附置应急操作流程图和使用说明。

第五章系统功能测试制度1、永久避难硐室设备安装完工后,由生产技术部和安全管理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对硐室内各系统进行测试。

2、测试程序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下发的《紧急避难硐室功能测试与联合试运行报告》文件执行。

3、结合北京科技大学对专用管路功能进行联合试运转。

4、联合试运转完成后由机电区编写联合试运转报告,存档。

5、每年由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小组组长组织,各副组长参加,各专业部室配合对避难硐室内的各设备进行系统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

第六章设备故障处理制度1、机电区和通风区负责永久避难硐室日常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2、矿调度室接到汇报后要及时通知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小组相关人员。

3、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小组进行总体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处理,消除设备故障。

4、日常检修维护过程中,发现设备、设施故障无法排除时,应及时与厂家联系进行维修。

5、日常维护过程中发现问题,本矿无法处理时,要及时与厂家联系,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严禁私自打开进行维修。

6、最后由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小组负责复查。

7、通风区和机电区要做好设备故障处理台帐。

第七章硐室维护制度1、明确管理责任机电区是避险设施管理的牵头部门,总体负责永久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2、硐室内的氧气供给、监测监控、通讯、人员定位及其他系统必须始终保持完备状态。

因检修需要,按照程序审批后方可作业。

检修完毕后,应立即回复各系统,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3、除专业维护、专项检查(参观)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避难硐室。

4、加强对永久避难硐室具体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5、培训内容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结构、操作规程等,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做到专业化维护管理。

6、各种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及物资更新。

7、压风(供氧)、供电、通讯、监测监控等系统,由分管的专业科室进行监管。

相关业务科室要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明确管理程序、办法和责任人。

8、必须按规定及时校验、更换硐室内各种仪器、仪表,确保其正常运行。

9、通风区每月对配备的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时,应及时更换,每3年对高压气瓶进行1次强制性检测,每年对压力表进行1次强制性检验。

10、机电区对避难硐室供电所使用的电缆、开关即变压器每月进行一次防爆完好检查,绝缘检查和测试,确保各机电设备完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供风、供水、氧气系统:由机电区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无漏风、漏水现象的发生。

12、企管部、财务科等各部门要明确硐室内各种材料、设备、物资的供应程序,确保永久避难硐室日常管理的物资维修保障。

13、外来参观人员进入避难硐室的数量不得超过安全硐室的额定容量。

14、避难硐室供电必须使用专用电缆、专用开关和专用变压器。

停电后再次启动前必须进行送电前的检查。

15、避难硐室内必须使用专用电话,不得与任何作业地点串联;通讯系统在正常状态下必须保持畅通无阻。

16、严禁任意拆除或断开避难硐室的外界供电、供风、通讯系统;如在特殊情况下断电,在供电恢复后,应立即送电,保证各大系统的正常运行。

17、严禁任何人在维护、检修过程中敲打或撞击任何应急救援设施、设备。

18、除定期维护、专项检查(参观)、应急避灾时,任何人不得进入避难硐室内。

第八章药品、食品更换制度为确保避险硐室内的食品能可靠使用,根据有关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1、压缩饼干必须根据生产日期及保质期进行更换,保证食品在有效期内;由机电区负责。

2、饮用水采用瓶装水,每瓶1L,必须根据生产日期及保质期进行更换,保证食品在有效期内;由机电区负责。

3、安排专人每月对压缩饼干、饮用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变质、涨包等现象必须及时更换。

4、建立食品更换台账,台账上应注明进货日期、放置日期、检查人等内容。

5、加强防鼠检查,严禁鼠类进入硐室内。

6、严把进货渠道,严禁过期食品放入在避险硐室内。

7、药品严格按照说明书及有效期要求进行更换,由医院负责每月检查一次,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九章避险系统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制度矿山紧急避险设施的安全培训是矿山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安全培训工作可有效地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使得矿工更加熟悉井下作业环境以及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使得矿工更加熟悉紧急避险设施的系统、结构、操作规程等。

针对小屯矿的井下紧急避险体系,特制定培训演练制度如下:1、应编制与井下紧急避险体系相适应的矿山安全培训方案。

培训方案的编制以矿山原有的培训教程为参考,内容应涵盖井下紧急避险功能特性、各种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设备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不同类型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方法以及系统中各种设备的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2、坚持全员培训。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完善后,对所有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教育培训,并将其纳入新工人培训的重点内容中;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熟知避险路线和各种灾害的标示图标;采掘工作面人员必须按照一人一位的原则,熟知自己在所在硐室及座位号;所有井下人员必须了解避险硐室的结构、功能、操作标准和操作程序。

3、坚持分批组织培训。

矿井要先培训一批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培训完毕后以科室、区队为单位,分批组织集中培训,以完成覆盖全矿的安全避险体系培训。

4、培训考核。

小屯矿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将正确使用紧急避险设施作为入井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并且要进行严格考核,确保所有入井人员熟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熟练掌握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方法,具备安全避险的基本常识。

凡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严禁入井。

5、应急演练。

小屯矿每年由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小组组长组织,各副组长参加,各专业部室配合开展一次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并且建立应急演练档案。

6、专业维护。

安装维修人员主要以厂家为主,矿井配备专业的日常维护人员,对专业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实现专人管理,专人维护。

第十章电修工操作规程1、电气设备检修要提前申请停电时间,要指定专人负责,凭工作票进行工作。

2、检查井下电气设备的检修,必须两人以上进行,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的停送电制度,中间不得换人,严禁约时停送电。

3、需要检修的设备,必须停电,严禁带电作业。

4、操作电气设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非专职电修工严禁检修设备,不得擅自操作电器设备;(2)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穿戴好劳保用品;(3)操作人员提前将检修验电笔、放电线、工具准备齐全,按程序操作。

5、停电时,严格执行检查瓦斯、停电、验电、放电、封地线、挂牌、上锁的工作程序。

6、验电时必须用等级符合的合格的验电器,验电前,应先在有电设备上进行试验,确证验电器良好,当验明无电后,要进行放电,在井下放电时,放电地点的瓦斯浓度必须在1%以下时,才允许对地安全放电,放电后应立即将检修的设备接地(放电导线必须用多股软铜线,其截面不得小于25mm2,接地线联的顺序是:先接好地,再接检修线路,拆时顺序相反)。

7、在工作前检修人员应将电气设备的闭锁装置锁好,并挂上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方可进行工作。

低压防爆开关打开盖进行检修时不准再解除闭锁进行送电试验或做其它带电检修工作,使用普通携式测量仪表时,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

8、检修完毕后,将现场卫生清理干净,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撤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