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保存课件优秀课件

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保存课件优秀课件


献 血 员
静 脉 选 择
消 毒
穿 刺
采 集
采 集 结 束
注 意 事 项
致 谢
留 标 本
标热 识合
血 液 保 存

本 处
献 血

现 场

整 理
穿刺部位的选择 应选择无损伤、炎症、皮疹、
皮癣、疤痕的皮肤区域为穿刺部位。上肢肘部清晰 可见、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较固定、不易滑 动的静脉;
☆常选择的静脉主要有肘正中静脉、贵 要静脉等;
CPD保养液 (枸櫞酸盐-葡萄糖-枸橼酸-磷酸盐)
pH5.63 21天
可以促进ATP的合成,利于红细胞活性的维持
CPDA保养液 (枸櫞酸盐-葡萄糖-枸橼酸-磷酸盐-腺嘌呤)
pH5.63 35天
表1 各种血液保存液配方成分
⒉全血的保存特点
全血保存温度控制在4℃±2℃保存液CPD CPDA-1
1.血小板4℃保存24小时丧失50%活性,保存48 小时更为显著,72小时虽形态正常但已失去 止血功能;
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保存课 件
一·血液及血液制备的概述
㈠血液常识-血液组成 正常人血液容量与体重 密切相关,一般为体重的8-9%,其中血浆占 55-60%;血细胞占40-45%。血浆中绝大多 数为水分,占91-92%,其中固体成分只占 8-9%;固体成分中,主要是蛋白质,如白蛋 白、球蛋白和各种凝血因子,其他为少量无 机盐类和有机物质。血细胞则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
40-45%
㈡血液成分制备的概述 将采出来的全 血,用物理方法分离成体积小、纯 度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 单一血液成分的技术称为血液成分 制备。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 的血液成分的制备。
狭义的血液成分制备
血细胞成分、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
广义的血液成分制备 血浆衍生物(
plasma derivatives)血浆蛋白制品或 血液制品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 子浓缩物等
⑵ 在热合过程中不应用力牵拉或扭转导管,待
焊极松开1~2秒后方可取出已封口的导
⑶应检查热合部位,如有渗漏,则重新热合,
并评估对血液无菌性的影响。
⑷ 热合分离针头,将其放置在利器盒内。
献血后注意事项的告知
1 应当印制献血后注意事项,并将其发给每位献血者
。 2 献血后注意事项主要有:
1)穿刺点上的敷料应保留至少4小时; 2)多补充水分,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避免 饮酒,保证充足的睡眠; 3)献血后24小时内不剧烈运动、,如果存在献血前没有如 实告知的可能影响血液安全的高危行为,或者献血 后感觉明显不适或异常,请其及时联系工作人员。
枸橼酸 + 枸橼酸钠 + 葡萄糖
葡萄糖用于维持红细胞代谢,氧化功能,延长红细胞的 保存时间。
枸橼酸可防止高压灭菌葡萄糖的氧化反应 葡萄糖的在血液中浓度应为0.5%~l%,以0.5%为宜
⑶提供红细胞的能量代谢--腺嘌呤
提高ATP水平和活性的另一办法就是在保存液中加入 少量腺嘌呤,可以促进ATP的生物合成,有利于红细 胞活性的维持。
血液保存 全血采集后应尽快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
血站内采血血液应及时储存至4±2℃
在采血车或采血屋,采出的血液要按一定条件进行储 存和运输。
一般情况下,在采血后2小时内,应将血液快速 冷却到22±2 ℃,并在此条件运输。库存血发往临 床用血等处。温度应在2~10 ℃最长运输时间不应 超过24小时
㈡全血的保存
㈢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医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全血的制备和保存
㈠全血制备 全血:将一定量的血液采集到含有保养液的采血袋
所制成的血液制剂。即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的所有成 分。
国际上一般以450毫升全血为1单位, ★我国则以200毫升为1单位
全 血 采 集









场 所
工 作 人 员
采 血 器 材
腺嘌呤
磷酸腺苷(AMP) 磷酸化 ATP
⑷抗溶血剂
蔗糖 山梨醇 甘露醇
具有缓解红细胞溶血的功能和 加固细胞膜的作用,而不影响 红细胞代谢
目前国际上使用较多的是甘露醇,它的用量很小,一 般在1%以下。
血液保存液
加入磷酸盐 加入腺嘌呤
ACD保养液 (枸櫞酸盐-葡萄糖-枸橼酸)pH5.03 21天
可提高PH使2,3-DPG下降速度减慢
人体血液经过抗凝处理后称为全血,全血离心 后主要分为三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浆层、白膜层 和红细胞层。
血浆层主要包含血浆、水、蛋白质、盐类和各种离 子等;
白膜层主要包括富含血小板区、富含淋巴细胞区、 富含单核细胞区和富含粒细胞区,这些有形细胞比 重接近,因此聚集在白膜层;
红细胞层可简单分为年轻红细胞和正常红细胞,由 于二者处于红细胞的不同生长时期,因此比重略有 差别。
血浆
水(91﹪~92﹪)
白蛋白
血浆蛋白 球蛋白
(50﹪~60﹪) 溶质
血液
(8﹪~9﹪)
纤维蛋白原 电解质:Na+、K+、Ca2+、Cl—、HCO3—等 气体
激素
其它有机物 代谢终产物
红细胞
有机营养物
血细胞 白细胞
(40﹪~50﹪) 血小板
全血
占体重8% 50kg:4000ml
血浆
55-60%
血细胞
需解决的问题
血液凝固
红细胞溶血 放氧能力下降
抗凝剂
• 红细胞营养代谢 • 抗溶血剂 • 改善放氧 • 保存容器
⑴血液抗凝剂
原理
枸橼酸钠
Ca
应用 全血及血液成分保存的抗凝剂
肝素
抗凝血酶Ⅲ
实验室检测血液标本的抗凝 及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的抗凝
EDTA·2Na
Ca
实验室检测血液标本的抗凝
⑵提供红细胞的能量代谢葡萄糖
2.中性粒细胞4℃保存4--8小时丧失大部 分功能,24小时丧失全部功能; 3.Ⅷ因子4℃保存24小时活性丧失50%。因子
Ⅴ保存3天丧失活性可达50% 全血并不全,因此国内外把全血作为制备各种
血液成分的原料。
三、血液成分的分离制备
㈠原理
血液成分制备的原则是采用手工或血细 胞分离机方法将全血中的各种血液成分制备 成体积小,浓度高,纯度好的统一规格的有 效治疗成分。
穿刺部位消毒 用无菌棉拭蘸取适量使用 浓度消毒剂,以穿刺点为中心,自内向 外螺旋式旋转涂拭,消毒面积不小于6 cm×8 cm。作用1~3 min 。宜消毒2 ~3遍。不应触摸已消毒的皮肤,不应 靠近已消毒的皮肤讲话。
热合
⑴分段热合血袋导管,以供交叉配血、血型复
查和血液标本保存使用。血袋应保留注满全 血的导管至少20 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