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新)

试论我国城市社区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早已深深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成员的精神风貌。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本文在论述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社区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社区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对策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扬弃和积淀,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集体主义、民族团结、仁爱包容、自强不息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传统,它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是以忠诚、热爱和报效祖国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意识。

“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和基础,承载了终身教育的重要功能。

通过社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所创造的反映各民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

其内涵深厚丰富,(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

(二)、知行合一观。

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及精神世界,鄙视贪婪与粗俗的物欲,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

(四)、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一)、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指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爱国主义的核心就是爱社会主义的祖国。

(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一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都必须以此为核心,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活动。

(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把自
己的爱国热情化为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拼搏的实际行动;每个爱国者都应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四)、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一切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必须团结起来,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尽心尽力。

这是一切真诚的爱国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二、城市社区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及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社区具有贴近群众、贴近民生的特点,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良好载体。

第一,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受众面广。

社区作为城市最基本的单位,聚集了不同层次的人群。

以社区为平台,根据群众需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具有受益面广、贴近群众、满足群众需求、成效较好的特点。

第二,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在社区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有利于协调多方矛盾、增强群众向心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稳定民心、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有利于营造社区的和谐氛围。

社区爱国主义教育更注重强调将爱社区、爱邻里、爱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

能够提升居民满意度、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和实际援助,建立社区和谐的生活氛围。

第四,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除了开展知识讲座以外,还有诸如参观爱国主义基地与纪念地,举行社区先进人物学习活动以及开展红歌比赛等文娱活动,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更为形象、直观、自然,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感染力强、效果好。

(二)、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社区居民思想认识不到位。

“社区居民既是社区教育的受益者,也是社区教育最重要的参与者。

”在开展社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部分社区居民存在着一些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由于社区居民年龄跨度大,他们在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上差异性较大,这就给社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难度。

2.缺乏相应的物质、经费保障。

社区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社区组织的刚性工作,具有较大的弹性,往往由于经费紧张、工作量大、办公设施不到位、相关资料配备缺乏等,导致活动开展受到影响。

3、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还存在依靠领导重视,靠上级监督保证落实的状况,工作缺乏系统化、制度化,这就直接导致社区工作尚未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未能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

4、教育方法与新形势不很适应。

存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与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相背离的问题。

单一的传统方法如召开社区爱国主义教育会议、举行政治理论学习等活动形式缺乏创新性,居民感觉乏味,容易厌倦,导致工作的开展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加强城市社区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切实提高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认识。

对于社区爱国主义教育,“行政机关要发挥领导作用,学校要发挥指导和骨干作用,各单位团体应参与社区教育的组织管理,增强社区教育的活力,发挥支柱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应该增强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与时下的热点、重点相结合,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提高社区活动开展的凝聚力,为顺利开展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打下群众基础。

(二)、建立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社区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短期行为,更不是搞运动式的一阵风、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因此,要加强对社区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与领导,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加强对该项工作的考核,从制度上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

加强人员的培训与队伍建设工作,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三)、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包含在大量日常的具体工作中,有的放矢才能收到好效果。

坚持一切以居民为中心,把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与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开展实用生活和工作技能教育、社区居民生活保健知识的宣传等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观看电影录像、举办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歌咏比赛、书画大赛等开展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王玉德《中国传统文化新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段建海《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透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窦坤、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0卷第3期。

5、《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53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