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洼里别大桥高边坡锚索框格梁防护

洼里别大桥高边坡锚索框格梁防护

(7)在穿钢绞线前应用高压水洗孔,确保锚孔清洗干净。
(8)施工锚索时,必须搭建满足相应承重能力的脚手架,并对该脚手架满足施工要求和安全要求负责。
2、锚孔质量
(1)、钻孔必须从上到下,轴线应准确,直径及锚孔深度不得小于设计图纸规定,孔口位置允许偏差±30㎜,钻孔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应不小于3%孔长,孔深允许偏差为+200㎜,相邻锚孔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
(5) 锚孔钻进应采用无水干钻。为满足锚固要求,锚固段造孔时,不得采用泥浆等有碍锚固强度的护壁造孔,如确需要护壁时,可采用水泥浆护壁。成孔后应将孔内岩粉,碎屑积水排出,保持孔内干燥及孔壁的干净粗糙。
(6) 钻孔偏差:钻孔深度应满足锚固段的有效长度及安全储备并有不小于0.5m有预留深度。钻孔的孔径、倾角、方向角等的误差,采用如下值:与锚固钻孔轴的误差在75mm以下;与设计锚固轴线的倾角、水平角误差在±2.5°以下;锚固孔布置误差为锚索长的1/30以下。
(2)、锚孔钻进过程中,不应损伤岩体结构,以避免岩层裂隙扩大,造成坍孔或注浆困难。
(3)、锚孔成孔后,应将孔内岩粉碎屑等杂物排除干净,保持孔内干燥及孔壁干净粗造。
(4)、锚孔轴线应与坡面垂直。每一段坡面的上下排锚索对正成一条直线。
3、制作材料
(1)、采用4股ф15.2预应力钢绞线,通过现场抽检钢绞线的强度、弹性模量、截面积、延伸量和硬度确定是否符合规定,对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
(4)、钢绞线编束时,应逐根理顺,捆扎成束,不得紊乱。
4、锚索安装
(1)、锚索入孔前应进行下列各项检验,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锚孔内及周围杂物必须清除干净;锚索长度应与设计孔深相符;锚索应无明显弯曲、扭转现象;锚索防护涂层无损伤,凡有损伤的必须修复。
(2)、用人力将锚索抬起塞入钻好的锚孔中,若遇坍孔锚索未下至设计深度时,必须将其拔出,重新用钻孔清孔,然后再下锚,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下锚过程中不应损伤锚索的防护措施。
张拉锚索
锚具外露部分混凝土封头
顺序开挖横向肋柱坑槽并浇注
清除碎落台土体,浇注片石砼基础,平整表面
施工下层边坡直至接上路基边沟
4、施工工艺
(1)、边坡开挖
1.边坡应遵循从上往下,从两侧向中间分级施工的原则,每开挖一级加固一级,再向下开挖,每施工一级加固一级,再开挖邻段。切忌全段一次开挖,避免灾害事故的发生。
洼里别大桥高边坡锚索框格梁防护
施工技术交底书
工程名称
洼里别大桥锚索框格梁高边坡防护
施工单位
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香丽高速公路土建施工第七项目部12-1工区
洼里别大桥锚索框格梁高边坡防护技术交底
1、技术参数
(1)边坡的坡面防护形式主要采用锚索(锚杆)框格梁进行防护,框格尺寸为3.4m*3.4m,变形缝间距不小于10.2m,急流槽与变形缝间距不小于8.7米。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拉
预应力锚索的张拉必须在灌浆体及抑制体、结构物混凝土工程达到龄期强度后,才能施加预应力,并通过张拉试验或验证试验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规定的承载力。
锚索预应力张拉吨位一览表
锚索
设计张拉吨位(T)
4ф15.2
46.9
(5)肋柱施工
1.所有钢筋的加工、安装和质量验收等均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011)和设计图纸的有关规定进行。
(5)碎落台施工
1.碎落台与下层边坡衔接处采用C20混凝土浇注,并设平滑圆弧过渡。
2.碎落台应与框格梁边坡对应位置设置变形缝。
(6)、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边坡工程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工艺要求施工,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做到早防护早治理,并力争在枯雨季节完成施工。
(2)本项工程是地下隐蔽工程,施工中应随时观测边坡的位移变化。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暂停施工,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4)锚具:锚固端锚具推荐采用圆形锚具,锚具类型为4ф15.2锚具,锚垫板采用45号25毫米厚的钢材。
(5)管材:设计采用ф146钢套管和ф78钢套管,管壁厚3-5毫米;钢绞线防护套采用ф18-ф22毫米的塑料管,塑料管必须无破损和老化。。
(6)水泥砂浆:浆体强度大于等于30Mpa,必须为生产日期在3个月内的525号新鲜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水泥砂浆,水灰比为0.4-0.45,搅拌后的泌水率宜控制在2%,最大不超过3%。
2.边坡开挖要求坡面平整美观,不超欠挖,对弱风化硬质岩石须放炮开挖的,在距设计坡面2m范围严禁放大炮,应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开挖,对坡面坑凹须用浆砌片石补平;顶级坡与地面线要求圆顺边连接。
3.边坡开挖放线及防护工程锚索孔位施工放样都应结合设计图纸及实际地形测量施放,保证防护工程上下对齐,横平竖直。
(2)、锚索工程施工
(7)防锈漆:防锈漆质量要求,涂层不脆,张拉时不脱壳,ph值为5.0以上最好。
3、框格梁护坡施工工艺流程:
加工锚索锚具,下料,焊接
劳力材料机具准备
锚索锚具防锈处理
场地整平
绑扎钢筋
定位放线
运至工地
确定结构物标高
开挖竖向肋柱坑槽
清除土体,钻机钻孔
搭模,架设钢筋,锚具定位
浇筑竖向肋柱
安装钢绞线
锚固段注浆,封闭注浆孔和排气孔
(2)、要求钢绞线必须保证粘结性,无油污及泥土等物质玷污,无腐蚀砸伤和死弯等,钢绞线运抵后应放置在室内并防止锈蚀。
(3)、锚索应按照设计的锚固段、自由(张拉)段、锁定头的长度和结构要求制作;采用机械切割机切割满足锚索设计及张拉操作要求的长度的钢绞线,严禁采用电焊或气焊切割;在加工车间或厂棚内利用特殊的支架将切割好的钢绞线摆平顺,进行不要的清污除锈处理;
交底负责人
接受交底
负责人
交底时间
所有接受交底人:
(2)普通钢筋:设计采用钢筋为HPB300和HRB400两种,HPB300钢质量要求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一)热轧光圆钢筋》标准;HRB400钢质量要求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二)热轧带肋钢筋》标准,配筋详见框格梁护坡设计图(三)。
(3)预应力钢材: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国家标准生产的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15.2毫米,标准强度为1860MPa,弹性模量为1.95×105MPa。
(2)锚索由四根直径为ф15.2mm、强度1860MPa的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组成。
(3)采用一次灌浆,注浆压力为0.4-0.6MPa。
(4)螺旋筋采用ф6钢筋制作,间距为40mm。
(5)钢套管采用8根ф12的钢筋定位。
(6)制作锚索时,其长度应预留0.8米张拉。
(7)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及技术交底执行,当地形条件限制无法施工时,应通报现场负责人,在未征得项目部同意,不得自行变更设计。
(8)框格横梁每隔3—5排框格设2 cm伸缩缝,设在框格中间,内填浸沥青木板。
(9) 锚具应设在横竖向肋柱交结点上。
二、主要原材料要求:
(1)混凝土:所有肋柱柱身采用C25混凝土,混凝土必须严格按照C25混凝土配合比标准执行,每立方米C25混凝土用量的配合比为p.o42.5水泥:265kg/m³,机制砂:892kg/m³,5-10毫米碎石:151kg/m³,10-25毫米碎石:854kg/m³,粉煤灰:100kg/m³,水:168kg/m³,外加剂:6.2kg/m³。
1、造孔工艺
(1) 场地平整稳固,方便施工人员操作,机械安装平稳,施钻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机械及钻进方向。
(2) 钻孔直径不得小于设计直径,设计钻孔直径为ф130毫米
(3) 钻孔轴线准确。孔口误差不得大于3cm,孔底误差应小于3%的长度。
(4) 钻孔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孔渣的变化,如发现地质变化应立即上报处理。要经常检查角度支架的变化,并及时调整因钻机而引起的角度偏差。钻孔完成后,用高压水在孔内充分冲洗,以便将孔内岩粉、碎屑全部清除孔外,然后再用压缩空气将孔内积水吹干,保持孔内干燥及孔壁的干净粗糙。
②、灌浆过程中严格排除孔内的气、水,且不影响灌浆质量,影响锚固体与孔壁的接合力,采用孔底灌浆,空口返浆。
③、在浆体未凝固前不得移动锚索,并需要进行养生。
④、自孔底向上一次性注完,中途不能停。锚孔浆液容量一般取设计用量的120%-130%,裂缝发育,存在溶洞、溶缝时将会大量增加灌浆量,制浆前与灌浆过程中应注意。如遇孔道堵塞,必须更换注浆口,但必须将第一次灌入的水泥排除,以免两次灌入的水泥浆之间存在气体。锚索下入孔后6小时内必须注浆,有地下水的孔,造成孔后4小时内不能下锚时,应在下锚前重新洗孔,速洗、速放锚索、速注浆。锚杆注浆时,应等待锚孔水泥浆面稳定后才停灌,不稳时,应继续缓慢加压注浆,不稳定不得停灌。在灌满孔道并封闭排气孔后,宜再继续加压至0.5—0.6Mpa,稍后再封闭灌浆孔。
(3)、注浆
(1)、注浆工艺要求
①、水泥砂浆采用标号不低于525号生产日期在3个月内的新鲜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水泥砂浆,水灰比为0.4-0.45,搅拌后的泌水率宜控制在2%,最大不超过3%。
②、当因工期等原因要求速凝时,可加速凝剂;也可掺入对预应力钢绞线无腐蚀作用的膨胀剂等外加剂。
(2)、制浆注浆
①、浆液应用搅拌机搅拌,达到规定稠度,至均匀为止,然后缓慢搅拌,一直到灌浆结束。具体操作,可按先放水,再放水泥,最后加砂。全部投料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搅拌均匀。采用转速为1500-2000转每分的高转速旋转式的和浆机,大约搅拌2分钟即可。然后存入缓慢搅拌的储浆桶中,待计划的浆量储够后,开始注浆,在不漏浆的情况下,每孔可一直灌满,不得分开灌入,以免浆液渗进气泡。
3.肋柱定位必须准确,肋柱高度变化应平缓渐变。 锚具应均设在横向肋柱交结点上。单根竖向肋柱及锚索施工完毕后,应按施工工序开挖出其余肋柱槽并浇筑。
4.肋柱内管道应按设计设置#字型定位钢筋并电焊在主筋上,不容许铁丝定位,确保管道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上浮、不变位。管道设置的容许偏差不得大于正负1厘米,横向不大于0.5厘米。每段肋柱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检查每一道管道是否漏浆和堵管。锚索肋柱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外观上顺直、美观,无麻面。
相关主题